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共有5452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7
財經時事

子女成就將不輸老爸 P.57

科學園區內的主管,管教小孩大都採取自由放任的態度,結果許多小孩的成就也特別突出。

日期:2002-06-06

職場生活

為何有人天生記憶力好、我卻天天腦霧? 腦科學專家教你透過後天訓練,打造「記憶宮殿」!

「不期不待沒有傷害」聽起來頗有道理,似乎降低期待就能避免傷害;遇到痛苦時也容易傾向做更多快樂的事,期待藉此掩蓋。但台灣認知神經科學、腦科學家,同時也是台灣大學心理系副教授謝伯讓在Podcast《Today來讀冊》中,導讀《正面思考的假象》分析人的認知心理真實變化。

日期:2023-11-24

產業時事

超導體是什麼?3分鐘看懂:足以和原子彈發明齊名「常溫常壓超導體LK-99」厲害在哪:3C永不發燙、磁浮汽車

讓這世界產生全然不同面貌的分水嶺或許不是 AI,而是室溫常壓超導體?百多年來,科學家一直在想辦法提升超導材料的臨界溫度,最近三名韓國科學家在未經同行評審的論文網站宣布成功於 127℃ 與常壓條件下合成超導材料,為何引發全球實驗室跟進熱潮?

日期:2023-08-02

職場生活

減重成功、擺脫拖延症、開始運動… 哇賽心理學創辦人蔡宇哲:3步驟建立正念習慣

每個人都想要幸福,可是「幸福」是相對抽象的概念,如何讓幸福具像化,為自己創造美好生活呢?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心理與行為科學系教授保羅‧多倫(Paul Dolan)長期研究幸福,在著作《設計幸福》中,結合經濟學、心理學、行為科學,提出用「決定、設計、實踐」三步驟打造理想生活。

日期:2022-04-08

職場生活

飲食實驗室 封存節氣糅風土

想端出好吃的食物、調飲,從食材的選擇、調和,到互搭產生的變化,就像做一場科學實驗,需要經過多次的試驗與調配。以當令節氣為原點,細究食材的產地、品種、配料還得斟酌用量,像是研究室裡的研究生,把分析食物當作好玩的科學,一桌美味封存了季節,調配出誘人好味覺。

日期:2022-03-02

品味人生

登上國際醫學期刊!嘉義長庚研究發現,台灣茶萃取物有望抑制新冠病毒

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在全世界各地爆發後,台灣及各國科學家皆致力於研究對抗新型冠狀病毒的治療方法。嘉義長庚醫院今(24)日表示,該院研究團隊發現台灣本土茶葉中有一種物質可能可以抑制新冠病毒,此研究已登上國際SCI醫學期刊,提供全球科學家參考。

日期:2020-03-24

產業時事

2020武漢風暴》陸專家:武漢封城的初步效果5至10天見分曉

針對目前新型肺炎疫情,大陸國家衛健委高級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在微博發文稱:「最近一周是關鍵的第一戰役節點。武漢封城的初步效果5至10天內就會見分曉。」對於西方科學家預測肺炎疫情將延燒至5月,他並不認同。

日期:2020-01-25

產業時事

科技部長陳良基:善用「小國大戰略」科技部力推國際合作 連結全球科研資源

全球暖化、產業創新、太空布局、人腦奧秘……在全球科學家關注的種種議題中,我國科技部透過建置國際合作平台,連結全球科研資源,善用「小國大戰略」,積極學習X分享X貢獻,將台灣科學家送至國際舞台,帶進世界一流人才與人脈,與世界科技趨勢同步,持續前瞻創新能量!

日期:2019-10-17

今選頻道

中國正邁向消費市場 P.24

社會科學中的多數現象,都存在循環的關係;尤其是經濟活動,包括金融市場的動態都是如此。

日期:2004-11-04

產業時事

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葉俊顯:國家競爭力關鍵在於投資基礎科學

《今周刊》6/28舉辦第六屆「2023台灣大未來 國際高峰會」,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暨臺灣企銀常董葉俊顯以「創新與人才 台灣大未來」為題演講,多次呼籲國內應重視、投資移轉基礎科學的研究,才能增加競爭力,立足世界。

日期:2023-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