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共有447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7
產業時事

血腥鎮壓的軍頭、壟斷資源的家族政客、迷因世代的跳舞爺爺 剖析「百變人設」的印尼新總統普拉伯沃

普拉伯沃是壟斷資源的百年政治家族,與普惠全民的民主制度的綜合產物,他將領導印尼走向大國崛起之路,更對台灣產業全球供應鏈、台灣經濟與社會安定帶來衝擊。

日期:2024-02-21

產業時事

上有公婆下有娃、老公又生病,單靠我種田根本沒法養全家...一個越南移工道出:偷渡來台背後的辛酸

作者司法通譯‧羅漪文讓涉案移工覺得「不再沒人聽懂我說的話」,也讓移工卸下憂懼、脆弱、惶惑與孤絶。

日期:2024-02-21

產業時事

立院明開議,藍綠發動甲級動員備戰!禁團令、恢復特偵組…盤點傅崑萁、柯建銘領軍5大交鋒戰場

立法院本會期明天開議,在野黨團磨刀霍霍,藍綠今天皆祭出甲級動員,召開黨團會議備戰。國民黨團已盤點五大戰場與民進黨政府展開攻防;民進黨團今將討論施政總質詢、參加委員會意願登記情形,以及開議日的議事攻防。民眾黨團則再拋國會改革訴求,今將舉行記者會提出「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修法等。

日期:2024-02-19

產業時事

刻苦耐勞評價好,印度移工將來台!台印簽署合作備忘錄,學經歷、英文佳為優先對象…台灣缺工能解?

媒體報導指我駐印度代表處已於周五(2/16)上午,透過視訊方式與印度台北協會完成台灣、印度勞務合作備忘錄(MOU)異地簽署。勞動部周五證實前述訊息,並強調將儘速討論未來開放行業及數額、移工來源地區、聘僱資格及招募方式等細節。台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指出,政府與印度簽署MOU,就是增加移工來源國,能多個選擇也是好事。他解釋,在現行制度下,引進移工的主導權在雇主手上,若企業、家庭不想用印度或特定國家移工就不會去申請,開放與否其實無太大影響。辛炳隆坦言,其實目前既有移工來源國,如印尼逐步在增加輸出管制,越南則是國內經濟改善,勞動力需求也在成長,未來這些國家是否還會鼓勵用輸出移工方式來賺取外匯,未來就還「不一定」。對於國人的刻板印象問題,辛炳隆表示他反而不太擔心這一塊,因為家庭移工通常會引進女性,這部分沒什麼疑慮,至於廠工通常會引進男性移工,雇主其實負有一定管理責任,且統計數據顯示,移工的犯罪率並沒有比較高。辛炳隆坦言,以往發生雇主性侵移工的案件,通常不是因為生理需要,比較可能是因為雇主有刻板印象導致優越感,或者是權力不對等所導致,因此他反而比較擔心的是「反過來」的狀況。對於國人擔心對國內就業市場的衝擊,辛炳隆解釋,引進移工是否會排擠本勞就業機會,重點在於引進數量與配額,與哪個來源國無關,若引進總數量沒增加,只是增加來源國選擇,對國內就業市場的影響是不變的。

日期:2024-02-16

產業時事

打破成績至上的單一價值觀 培養孩子多元的學習力

108課綱為臺灣教改帶來雙面變革,走進教育現場,不少教師憂心忡忡「新課綱把前段學生拉得更前、中後段學生真的跟不上」,讓越來越多學生因為找不到學習成就感,提早放棄自己。面對未來世界的挑戰,教育應提供孩子帶得走的能力,主動關心生活周遭、對世界充滿好奇,懂得善用所學解決問題,臺灣童心創意行動協會(Design For Change ,DFC臺灣)助師生找回學習熱情,從感受、想像、實踐到分享,培養孩子最重要的多元學習力。

日期:2024-02-07

產業時事

為什麼移工喜歡在北車大廳坐下來?一文帶你從印尼移工角色看看:異地打工人眼中的「台北車站」

移工一週、一個月或一整年放假一次來到臺北車站,習慣坐在大廳中。臺灣人對移工的印象是喜歡在臺北車站大廳坐下來。但一開始大家就會像這樣坐下來嗎?「沒有,這裡本來有椅子。」

日期:2024-01-29

產業時事

家登狂發9個月年終,3分之1員工年薪破百萬!尾牙豪邁送「iPhone、Apple Watch」承諾再調薪5%

半導體設備廠家登 (3680-TW) 1/27舉辦尾牙,董事長邱銘乾表示,資歷滿一年的員工共有 450 名,去年有三分之一的員工年薪破百萬元,整體員工總平均年薪也同樣超過 100 萬元,此次年終將抽出數十台蘋果 (AAPL-US) 電子裝置。

日期:2024-01-28

產業時事

避免一步錯步步錯 別讓失落的台灣青少年淪為跨國詐騙打手

人蛇集團以高薪、優渥福利,誘騙台灣青少年赴東南亞淘金,懷抱淘金夢的無知少年,最終淪為跨國詐騙集團的打手,稍有不從,輕則凌虐、重則遭強摘器官慘死異鄉。據刑事局統計,至少有4000名台灣人受困,報案失蹤逾120件。如何避免青少年走向一步錯步步錯的悲慘未來?從源頭預防絕對比事後補救更有效。對於長期關注兒少發展的教育類社福機構來說,沒有所謂問題學生,只有被問題環繞的學生,從校園學習、無法適應體制內教育到曾經犯錯的更生青年,唯有不放棄的教育與愛,能幫助他們建立自信與自尊,找到翻轉未來的各種可能。

日期:2024-01-18

產業時事

「新台北人」羅漪文 讓偷渡客、特種行業女子被理解 當司法通譯 她寫下移民工異鄉流浪記

當語言不通的移民工涉入司法案件,「通譯」擔綱他們的傳聲筒,成為落實人權的重要保障。來自越南的羅漪文以通譯視角,書寫她在司法現場看見的眾生相。

日期:2024-01-17

產業時事

我有病?我沒病?撕不掉的污名化標籤比疾病更可怕

世界衛生組織揭露, 心血管疾病、憂鬱症及愛滋病是影響全球數十億人口最嚴重的三大疾病,生理疾病能靠藥物緩解,而心中烙印的傷又該如何療癒?#MeToo 掀起社會大眾的思辨風潮,藉由被害人勇敢說出過往傷痛,讓同樣也因擔憂外界異樣眼光,或被貼上污名化標籤的憂鬱症與愛滋病友,可以有病識感、不再躲藏逃避。儘管不同疾病間存在各自的挑戰與難題,但唯有正視與面對的勇氣,才能促使大眾放下偏見與有色眼光,共同建構更溫暖包容的社會。

日期:2024-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