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共有2925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3
職場生活

51勞動節「沒有」全國放假!軍公教+7大行業仍要上班…這天算國定假日嗎?出勤薪水怎麼算?

5月1日「51勞動節」多數勞工都能依照《勞動基準法》休假一天,但仍有部分族群需要照常上班,過去至今陸續傳出修法的消息,研議究竟是否要「全國放假」,不過,今(2024)年確定依然沒有全國統一放假,包括軍公教、7大類族群都仍須出勤,後續51勞動節是否同步全國放假,則將交由新政府決定。

日期:2024-04-29

產業時事

送花蓮組合屋、開放兩岸海空運直航…傅崐萁宣布訪中收穫豐碩,民進黨:這是中國「養套殺三部曲」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傅崐萁週一(4月29日)與16名一同訪中的國民黨立委召開記者會,分享此行成果,他喊話準總統賴清德,賴應該勇敢面對兩岸關係,能讓民進黨走出這一步,台灣各政黨都應該做兩岸交流,這才是百姓之福,必須讓民眾遠離兵凶戰危。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指出,這是早就密謀、串通好的政治大戲,中共給赴中團的恩惠禮物,是「養套殺三部曲」,兩岸觀光是中共在阻擋,先阻擋再部分開放、限制條件,非常不合理。「拿歧視條款當禮物,給傅崐萁帶回來。」請國民黨不要群起效法,讓國家陷於危險邊緣。

日期:2024-04-29

產業時事

中國恢復「福建赴馬祖旅遊」,觀光署長:樂觀其成!相隔2年禁令解除,批准台灣文旦柚「符合要求」輸入

立法院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率16位立委訪中國,週日(4/28)中國文旅部宣布,開放福建民眾赴馬祖旅遊,並將在平潭與台灣海上客運直航恢復後,恢復福建民眾來台團客旅遊。至於金門部分,據透露,受到今年2月以來金廈海域衝突以及撞船事件影響,中國目前暫時不開放金門旅遊。對此,觀光署長周永暉回應,由於此事涉及小三通為陸委會權責,後續還要再觀察,但很歡迎中國民眾來台旅遊,鼓勵全面開放兩岸觀光。國台辦發出新聞稿表示,熱誠歡迎廣大台灣同胞多來中國旅遊觀光,體驗燦爛中華文化,感受中國發展變化,共享中國進步成果。此外,中國海關總署也表示將批准符合要求的台灣文旦柚等農漁產品輸入。

日期:2024-04-28

產業時事

全台失聯移工像「沖天炮衝上去」逾8.5萬人!這國人逃逸佔比最高…2大行業愛招黑工,祭重罰有用?

失聯移工人數屢創新高,截至今年二月,在台移工七十五萬六八三一人,失聯移工卻累計高達八萬五二二九人。勞動部長許銘春昨赴立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業務報告時表示,為加強嚇阻並嚴懲非法聘僱,勞動部擬修法加重非法聘僱、仲介罰鍰,從現行依每案裁罰,提高為依每人計算,其中非法媒介者最重開罰一五○萬元,且加重刑責。

日期:2024-04-26

產業時事

不滿花蓮災情嚴重,傅崐萁堅持訪中…486先生怒討200萬捐款:自己都不關心,那我湊什麼熱鬧!

403強震重創花蓮,423又襲來一連串的餘震,除了花蓮天王星大樓倒塌拆除,包括富凱大飯店、統帥大樓也因地震傾斜倒塌。面對花蓮災情嚴重,曾任花蓮縣縣長的立法院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原規劃週四(4/25)率團拜訪中國,此舉遭各界批評,認為眼下最要緊的應是先留在家鄉進行災後的重建,而非出國訪中。知名團購電商老闆「486先生」陳延昶也不滿地指出,「連他們自己都不關心了,那我在那邊湊什麼熱鬧?」決定收回之前對花蓮的200萬捐款。

日期:2024-04-25

產業時事

賴清德親揭國安團隊名單!喊話中國「自信點」:面對台灣人託付的合法政府…願赴立院國情報告

總統當選人賴清德週四(4/25)協同準行政院長卓榮泰,親自公布最後一波內閣、國安首長人事,總統府秘書長由屏東縣前縣長潘孟安出任,國防部長由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轉任、外交部長由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轉任。賴清德在記者會上對中國喊話,中國要有自信,要願意面對台灣人民託付的民選合法政府,這樣才是兩岸交流的正道。如果一直不願意面對台灣民選的政府,而只是跟在野設定前提的交流,不會得人民支持,對兩岸和平發展,更不會帶來正面影響。

日期:2024-04-25

保險稅制

勞退篇〉補退休金缺口 勞保、勞退須雙軌並進 為何剩勞工還不能自提自選

(今周刊1427)隨著勞保破產危機加深,支持勞退自選自提的聲浪漸增。這讓勞工有機會提升投資收益,進而補足退休金缺口,被視為勞保改革的關鍵配套。

日期:2024-04-24

保險稅制

修法篇〉史上最艱難的任務 攸關千萬勞工權益 尋改革共識 朝野須啟動溝通

(今周刊1427)未來四年,勞保改革是新政府、新國會責無旁貸的任務,三大黨必須具體提出主張,拋開政治精算,尋求朝野與社會最大共識,才能讓國家重大改革工程向前推動。

日期:2024-04-24

產業時事

人口最多拿得少 地方喊統籌分配款不公 《財劃法》陳年爭議 搶錢大戰將開打

《財政收支劃分法》人人喊修,喊了二十五年原地踏步,中央、地方分配稅收,「納稅人繳稅繳給誰」是一門大學問,唯一不變的是,不論誰收了稅,誰就該負責,必須要花在刀口上。

日期:2024-04-24

產業時事

正面效應遭忽視⋯增投資、緩通膨、促減碳 碳費來襲 三真相揭「綠色通膨」迷思

碳費遲未拍板,綠色通膨的焦慮已經瀰漫社會。但學者指出,目前討論存在迷思,僅看到負面效果,其實,在「碳 is money」的時代,碳費也為各部門帶來正面效益,更是緩解通膨、促進淨零正向循環的關鍵。

日期:2024-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