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共有505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5
產業時事

中國經濟拐點漸現、美聯準會升息尾聲!陶冬:經濟最壞時間已過去,但2023的挑戰還有這些

美國經濟的衰退陰霾日漸濃厚,從長短債券利率倒掛、到石油價格一路下滑,都令人感到不安。

日期:2022-12-11

麥克連 ─ 給想以法人角度思考投資的你:看懂法人佈局

【麥克連】20221120產業個股追蹤:台股驚驚漲,該觀察什麼指標確認行情持續?近期被市場資金青睞的兩大族群是誰?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2-11-20

麥克連 ─ 給想以法人角度思考投資的你:看懂法人佈局

【麥克連】20221120精選個股:庫存調整近尾聲、產業寒冬谷底已過、獲利即將邁向復甦之路,且先前股價已跌深/評價偏低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2-11-20

投資理財

00701、00713、00730、00731...存股族只想安穩收股息,4檔高息低波ETF選誰?達人比給你看

經濟成長因為各種事件受到阻礙,全世界的股匯市都面臨重大下挫,很多長期投資的存股族看著帳面的負數,懷疑自己是不是操作上出了問題。如果選擇低波動的股票,情況會不會比較好呢?台股市面上就有「高息低波」的主題型ETF可供選擇,以下來介紹常見的四檔高息低波的ETF讓大家參考,包括國泰股利精選30(00701)、元大臺灣高息低波(00713)、富邦臺灣優質高息(00730)及FH富時高息低波(00731),段落上則分為「基本資料」、「配息與費用」及「產業與成份股佔比」、「績效」及「Beta值」五大部份。(原文發布於2022/10/25)

日期:2022-11-18

投資理財

二十大換屆之後,中國經濟會走向何方?

政府監管、中美產業分立、金融去槓桿化,將對景氣與中概股造成壓力

日期:2022-11-02

投資理財

曾被嗆「懷念你爸爸時代」,國泰金蔡宏圖再遇挑戰…大象還能跳舞?外資3原因解析:沒想像容易

受「股匯債罕見全面性動盪」重擊,國泰金啟動金融資產重分類、史上最大規模增資以自救。但增資勢必稀釋獲利,3大外資對此發出看壞報告,讓股價跌破10年線。根據《財訊》報導,重要子公司國泰人壽成立滿60年,總資產高達11..58兆元、客戶數超過1400萬人,員工人數達5.7萬人,台灣最大的民營金融機構—國泰金控,近來卻連番受到外在環境劇烈變動的大挑戰,甚至影響到多年累積下來的穩健形象。《財訊》報導指出,受美國聯準會今年急遽升息、全球金融市場劇烈回檔,以及防疫保單的理賠衝擊下,業界模範生、壽險龍頭國泰人壽淨值卻是腰斬再腰斬,從去年底的7421億元,9月底直直摜穿2000億元大關,自結淨值資產比跌破3%監理紅線,僅剩2.64%。

日期:2022-11-01

產業時事

英國減稅案混亂 央行出手穩市——留意縮表的系統性風險

逾半世紀前,美政府拍板美元與黃金脫鉤,英鎊兌美元在5年內慘貶40%,史稱英鎊危機。40多年後,減稅案再讓英鎊匯率告急,雖英政府已緊急救市止血,投資者仍得審慎應對。

日期:2022-10-19

產業時事

英國風暴難靠開除財長結束!退休基金流動性危機未除、美惰性通膨發威,亂世要怎麼穩住?

美國通膨數據跌破一地眼鏡片,讓整個風險資產市場重新評估通膨形勢和政策治理難度。9月CPI不僅沒有出現明顯下滑,核心通膨更創下40年新高,表明聯準會有更艱巨的緊縮工作要做。

日期:2022-10-16

投資理財

小傷害隨時翻本 大傷害無法翻身 股市贏家親傳停損心法

作者為台股投資贏家,以研究趨勢、有效掌握主流產業著名,人稱「產業隊長」。認為投資人應該將停損看成買保險,繳交保險費,不是為了拚賠償金,是為了心安、為了保命,觀念先改變後,再搭配邏輯的理解,就能理性執行。本文為【產業隊長】張捷授權刊載

日期:2022-10-14

保險稅制

「1500億的一堂課」...防疫保單讓產險輸到脫褲、再保公司拒再玩!為何3道風控機制全失靈?

2022年10月3日上午,立法院群賢樓9樓大禮堂裡,鎂光燈此起彼落,有立委關注,防疫險理賠已突破千億元,是否有產險公司因此倒閉?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回應,「有傷筋動骨,但不會倒閉。」事實上,這波史上最大的理賠海嘯不僅重創產險業者,災情甚至還延燒至再保公司,一向獲利穩健的中再保罕見出現虧損,前總經理鄭靜芬更因此卸下職務。再保是保險公司用來分散風險的工具,國內再保公司退出、拒絕再保,導致產險業「再保不足」,成為本次鉅額損失無法彌補的關鍵主因之一。

日期:2022-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