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共有353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5
產業時事

台灣用電劇增12.6%,與國際趨勢背道而馳…電量大增、區域電網恐拉警報

去年五月中下旬接連二次的大停電,造成全臺輪流停電,影響約481萬民生與工商業用戶無電可用,而513、517大停電也讓臺灣缺電危機再次浮上檯面,臺灣為什麼總是缺電

日期:2022-05-09

產業時事

捷運開不動、大巨蛋點不亮...比缺電更迫切的「台灣電網危機」:為何有電卻送不進去?

編按:歷經馬郝柯3任市長、延宕逾20年的電力建設松湖超高壓變電所,據了解將在11/24都市計畫審議會議排定審查。根據自由時報報導,台電與北市府多次溝通後,9月底都審會議通過松湖變電所「下層」設施,但「上層」建築物退回,要台電納入更多公益設施、外觀須重新設計等,不過就算闖過都審、開始動工,最快要7年才能完成。無黨籍候選人黃珊珊曾在早前的辯論中提到,台北市有22件用電申請案被限電,因此無法核供電力,台電後發出聲明指出,台北市不是沒有電,而是電送不進去。台電強調,已與北市府多次溝通達成共識,盼候選人回歸專業探究實際問題癥結,台電在後續行政程序上將盡最大努力,也非常願意持續與北市府團隊溝通,共創台北產業發展及供電雙贏。經濟部長王美花也針對限電一事表示,台北市並不缺電,問題在於輸電,台電希望能和台北市政府在松湖變電廠規劃上好好合作、解決用電問題。而民進黨立委洪申翰則是說,黃珊珊從議員到副市長都一直阻擋松湖變電站解決方案是事實,「她當了副市長也提不出更好作法,這也是事實」。《今周刊》早在2022年5月,第1324期《台灣電網危機》探究供電危機成因,不能只爭論「缺不缺電」,因為電網的脆弱,是眾多因素加總現象。(原文刊載於2022/5/4,更新時間為2022/11/22)

日期:2022-05-04

產業時事

兩點之間的線

據說,這附近有些還在使用的電力設施,是日治時代留下來的……。」採訪過程中,一位南部受訪者這麼說。

日期:2022-05-04

產業時事

捷運開不動、大巨蛋點不亮...比缺電更迫切的「台灣電網危機」:為何有電卻送不進去?

「南港這裡,生技園區現在已經有30多家廠商有意進駐;花卉公司要裝冷氣控制溫度維持品質;還有大巨蛋、捷運……,每一項都是必要的產業、民生用電。」拿著一張用電需求無法被滿足的重大建設列表,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仔細解釋每個用電戶的重要性。

日期:2022-05-04

投資理財

擁政策、題材新趨勢,太陽能、風電、儲能超夯 雙利多加持 12檔綠能概念股電力滿載

近年來,只要進入夏季就有缺電議題,綠電、儲能等族群就會成為市場觀戰的焦點。雖然台股目前整體盤勢不佳,但在政府的政策加持下,綠能相關概念股仍可趁勢操作。

日期:2022-04-27

投資理財

Fed縮表、美債殖利率倒掛,跟著外資賣股?專家:手握這種股票先別砍,「第二隻腳」要來了

台股盤勢在4月上旬有如驚滔駭浪,Fed「鷹」量加大並可能在5月擬以每月950億美元的速度,開始賣債縮表,讓國際股市紛紛往下回落、避險情緒再起,加上科技股最怕的美債殖利率近日瘋狂飆升,美債5年期與10年期殖利率多次倒掛,更在本周出現美國10年期公債與中國10年期國債出現倒掛,是2010年7月以來首見。

日期:2022-04-13

產業時事

台灣沒缺電問題「夏天開冷氣OK的」!是否會漲電價?王美花直呼「現在電費太便宜」要推廣節電

極端氣候問題越來越嚴重,我國去年5月異常高溫導致用電量創新高,面對今年夏天的嚴峻挑戰,經濟部長王美花今(6)日說,想向家庭用戶推廣節電,因為現在電費太便宜了。

日期:2022-04-06

投資理財

黑天鵝亂市,台股去年獲利創新高,「高配息+高成長」成選股主流 撿便宜 高息股這樣挑

戰爭、通膨、升息環境下,投資贏家們都在做哪些布局盤算?「高息、高成長、價值低估股」似乎已是他們今年投資布局的主旋律,在此,他們分享成長型電子股、原物料景氣循環股、穩收息金融股的操作心法,親授價差、股息兩頭賺的投資攻略。

日期:2022-04-06

產業時事

303大停電估賠7.6億,台電挨轟「民眾賠太少」!下週一宣布淘汰機制:員工釀大規模停電「就開除」

3月3日全台無預警大停電,嚴重影響民生,台電董、總為此同時下台,因此早前台電宣布內部基層「淘汰機制」將重新嚴格訂定。台電副總蕭勝任表示,下週一將頒布新的內部考核制度,未來只要造成大規模停電以及重大損失,相關人員一律記兩大過免職。針對303大停電的賠償也出爐,台電試算電費賠償金額高達7.6億元,勞工局與職安署在3/25聯合檢查也發現,台電共有11處缺失、裁處11萬元,並要求台電改善。

日期:2022-03-26

麥克連 給想知道如何選股操作的你:頂尖操作思維

3/15 麥克連盤前訊息整理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2-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