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共有119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1
投資理財

用B級價格,買到A級房子! 專家傳授:用「時間距離」挑到便宜好房

買房動輒上千萬元,消費者都希望能在成交前,透過議價技巧減少支出。曾任報社記者、現為「我是青埔人」版主的房產專家羅姊,在《毛利小姐變有錢》Podcast節目中分享:透過「釐清心中好房條件」、「洞察平面圖避開缺點」、「從別人缺點裡找議價優點」、「勿不斷嫌棄房子逼降價」、「在時間距離裡挑好房」等方法,透過理性議價,幫助自己用B級價格,買到A級房子!

日期:2023-08-31

投資理財

不吃不喝20年才能在台灣買房! 房價漲只是「紙上富貴」,避免變「屋奴」的購屋思考

買房是人生大事,在高房價下,許多人為了拚一間房,犧牲生活品質,背上重重的房貸變屋奴。該不該買房?國際超級房仲創辦人李昌鵬建議,購屋者可從主觀需求能解決生活痛點及房貸占所得比例控制在1/3作全盤考量。

日期:2023-08-03

投資理財

總統大選完,再來買房、賣房? 專家:自住客邊存邊等,等到「這時候」再出手

平均地權條例、第二戶限貸等政策上路,政府屢屢出手打房抑制買氣,房價下半年是否會走跌?曾任國內房仲業務及海外房產代銷、國際超級房仲創辦人李昌鵬(Zack)提醒消費者有量才有價,若有迫切買房需求,可在今年第四季物色市場物件,同時觀察「買賣移轉棟數」及「建商土地交易金額」來留意行情變化。

日期:2023-07-20

投資理財

《平均地權條例》7月上路 投資客逃命、豪宅變雞肋...專家警告房市將掀4變化:想賣房的要更小心

《平均地權條例》新法及配套子法,7/1正式上路,消基會董事暨房委會委員張欣民認為,一旦新法全面實施,房市交易量預估會掉3成,不僅如此對於房產的買賣方,在4個面向上的變化將會更加明顯。

日期:2023-07-02

投資理財

申報綜所稅採列舉扣除額,房貸利息最高能扣30萬!徐佳馨:自住客5月報稅的2個節稅小提醒

購屋是一大筆開銷,除去比價、殺價,有些節稅措施是買家必學的,因為這是政府的德政,不使用未免可惜。

日期:2023-06-28

投資理財

自住客下半年可抄底?房市專家:堅守心中底價,參考實價登錄打95折砍起

2022年台灣房價見頂,台中北屯區躍居全台交易熱區冠軍,但自2023年開始房市急凍,今年下半年,被視為是打炒房政策的「平均地權條例」將於7月1日正式上路,台灣房價是否可能下探?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認為,隨著新法上路,下半年可望看見房價見底,若有買房需求者,可留意後續進場時機。

日期:2023-06-22

投資理財

花800萬跟老媽買房,靠「做這件事」國稅局退他25萬、再扣綜所稅!重購退稅要留意的3件事

買房話題夯,但其中關於換屋、賣屋的細節更是要留意,想要合法節稅的話可得好好做功課。資深地政士分享一真實案例,一名男子先賣掉持有近10年的房屋,再以800萬的價格買下媽媽手上的房子,向國稅局申請「重購退稅」,因符合資格,原先被課走的25萬土地增值稅,最終原封不動再回到男子口袋。然而,親人間的不動產買賣通常踩在模糊地帶,為什麼該男子不會被課到贈與稅呢?

日期:2023-06-17

產業時事

房貸利率「一律地板價」 將來銀行助攻買房、轉貸最有感

連續幾次升息之後,房貸壓力超「有感」!此時以落實普惠金融為策略方向的將來銀行,推出線上房貸「自貸高級感」方案,提供限量「利率一律地板價」及地政設定規費全額補貼等三大神級優惠,要讓房貸族有感減壓!

日期:2023-06-09

投資理財

5年來18萬人出走北市、6行政區新案每坪卻漲逾20萬!六都桃園最多人口遷入、單價狂飆6成

台灣人口減少還有高齡化問題,人口紅利成為各都主要課題。台北市民政局統計,近5年台北市人口減少約18萬人,12個行政區的人口數量全數下滑。其中,士林、大安人口減少約2.1萬人較多。然而《住展雜誌》統計,近5年北市各區新建案房價都上漲,南港新建案平均單價上漲29.3萬元,顯示北市房價未因人口負成長而下跌。另外根據內政部資料,近10年六都人口數及平均房價變化,台南市及高雄市人口分別減少1.4%、1.6%,房價卻大漲69.7%、50.7%,人口及房價反向成長。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總監郎美囡分析,台南市及高雄市受科技園區議題及疫情資金潮帶動,加上房價基期低,故人口尚未大量隨科技業南漂,房價卻率先反應。

日期:2023-05-29

投資理財

「買房子就像買股票,要選增值的」…愛山林老董祝文宇打造新竹帝寶、幫建築加入滿滿「黑科技」

愛山林建設董事長祝文宇與美國UL Solution最具權威的健康建築試驗和鑑定大型民間機構合作,共同將「宏道新竹帝寶」打造成全球首座健康智慧認證的城市,週五(4/21)雙方簽約。祝文宇指出,這次邀請工研院參與,透過他們找到UL團隊,學習如何將科技放進生活,「(科技)這是人類未來的方向,希望做起來能讓世界看見台灣,讓住在這裡的人能更好。」

日期:2023-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