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共有339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7
產業時事

英國內閣重大異動!前首相卡麥隆爆冷接外相 原內政大臣獨斷譴責「巴勒斯坦聲援示威」遭開除

今周刊編按:英國內閣周一(11/13)大變動,保守黨首相蘇納克撤換內政大臣布瑞弗曼,改由原外交大臣柯維立接手,而新任外相則是由2016年因英國通過脫歐公投而下台的前首相卡麥隆出任。卡麥隆意外回鍋擔任外相,他親中派的立場,是否會對未來英中關係路線有所影響備受關注。2010年卡麥隆在擔任首相的6年期間,大力推動和中國經貿等各方面合作,被稱為英中關係「黃金時代」(Golden era),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曾在2015年10月訪問英國,兩國關係推向高峰。在就任之際,卡麥隆表示,「首相邀請我擔任外交大臣,我很高興接受,雖然我有些不同意某些個人決定,但我很清楚,蘇納克是一位強大而有能力的首相。」卡麥隆的回歸,可能意味著蘇納克希望將保守黨拉回中間立場。

日期:2023-11-13

產業時事

德國大選變天、德軍艦也來東亞! 為何北京緊張了? 台灣與歐洲最大國家會更麻吉? 他說「方向如此,但不是馬上變」

德國昨(26)日國會大選的結果出爐,連任三屆總理的梅克爾(Angela Merkel)所屬的基民黨,得票率以些微之差輸給政治立場中間偏左的社會民主黨,但雙方都沒有超過30%,意味下屆德國政府又將是個跨黨派聯合政府。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政策親中的基民黨下台,德國對中國的外交政策可能有不小變化,因為這次得票率位居第三位的綠黨,以及第四位的自由民主黨,對中國立場均偏強硬,且可能扮演關鍵小黨的角色,黨魁甚至可望在新政府出任外交部長。鑒於近年來德國國內對中國態度開始轉變,歐盟又在中國與立陶宛的外交爭端中支持立國,這都可能促使德國新政府對台灣政策更友善,惟德國政界人士提醒,「這會是持續漸進的改變」,而非一夜之間大變。

日期:2021-09-27

產業時事

《紐約時報》看國民黨初選:韓國瑜的勝利相當令人信服 但菁英不會公開支持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19-07-16

產業時事

從尷尬到翻臉

原本惹得哄堂大笑的段子,過了七年,卻讓場面尷尬,這是時代變了。以前兩岸關係融洽,文化交流頻繁,如今整體氣氛詭譎,著實令人擔憂。

日期:2019-08-14

產業時事

小吃店只播《中天》,有線電視月減600元?日節目來台訪問 店家曝真相

先前坊間傳言,只要鎖定某家新聞台,店家就可不必付收視費。近日,日本東京電視台一檔節目,因好奇為何新聞版面都被高雄市長韓國瑜佔據,且不少小吃店只鎖定《中天新聞》,來台探討、訪問,意外得到有店家回應有線電視公司費用「每個月可減免600塊台幣」,節目播出後,隨即引發網上熱議。

日期:2019-06-20

產業時事

找到中國操弄台灣媒體的證據?金融時報:中時記者透露「國台辦」天天打電話下指示

韓國瑜成功代表國民黨征戰2020總統大選,「韓流效應」已引起多家外媒注意,然而今(7/17)日金融時報則是獨家接獲中國時報、中天電視台的記者爆料,指出「國台辦」直接下達編採指示。中國是否滲透台灣媒體,這長年爭論的議題,如今似乎真相大白。

日期:2019-07-17

產業時事

哪怕機票貴1倍,別到香港轉機!從台商的角度看「送中條例」:惡法之下,沒有人是清白人

香港和許多先進法治國家,包括澳洲、加拿大、新加坡、英國、德國等,都簽訂有司法互助與引渡條例。有人會問,為何唯獨跟中國內地的引渡條例如此敏感?  道理很簡單,因為 大家都信不過中國內地的司法品質。

日期:2019-06-11

產業時事

3隻小豬的故事:香港人移民台灣,對台灣是好還是壞?

今天香港的人口,大多是從中國逃難過去的人及後裔。中國這個草屋被狼吹塌了,就逃到港澳,港澳這個木屋也支撐不住了,就逃到磚屋台灣。

日期:2019-06-14

產業時事

韓流為何席捲全台?重量級美國媒體:找到「中國網軍」操盤社群的證據

去年2018年縣市長選舉,韓流效應席捲全台,短短不到半年間,韓國瑜從沒沒無聞一躍全台關注量最高的政治人物,這項效應引起全球外媒關注。如今美國重量級外媒《Foreign Policy》(外交政策)一文揭露,韓國瑜的網路聲勢,確實是由「中國網軍」操盤。

日期:2019-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