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共有660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5-29
產業時事

政府撒幣衝教保服務 釀超收、師資不合規亂象 幼托人力荒未解 「國家一起養」恐淪口號

打著「○到六歲國家養」口號,政府近年著力提高幼托服務量、廣發托育補助,以減輕家庭負擔。 然而,托育服務資源端規畫不完善、未正視人力短缺問題,早已讓幼托人員陷入嚴重消耗的困境。

日期:2024-01-31

產業時事

「吃粽子前可以洗洗睡」筆電出貨不樂觀,業者:上半年很不好過…這領域卻異軍突起、谷底翻揚

科技中下游業者先前熱烈期待2024年能夠一掃2023年的陰霾,不過今年一開年,業界便充滿各種壞消息,今年科技產業的景氣究竟如何?

日期:2024-01-24

產業時事

台外銷訂單破5600億美元,創史上第三高!連2年負成長後景氣今年將復甦?經部統計處:下半年才明朗

經濟部統計處今(22)日公布2023年外銷訂單,全年訂單金額為5,610.4億美元,為歷史上訂單金額第三高,僅次於2021年的6,741.3億美元及2022年的6,667.9億美元。

日期:2024-01-22

產業時事

今周重磅 》LINE Pay好賺錢本周登興櫃、黃仁勳4度訪台現身夜市,AI概念股歡騰爽領大紅包

你有在用LINE Pay嗎?據統計,全台有超過7成民眾,都有使用LINE Pay作為行動支付的工具。如今,LINE Pay要跨入資本市場了,連加公司預計周五(1/26)登錄興櫃,成為近期最受矚目的興櫃案。AI教父黃仁勳再現身台灣街頭,外傳,這次黃仁勳除了會出席輝達台灣分公司尾牙外,也傳出會出席台積電先進封裝供應鏈合作夥伴年度聚會。不過,黃仁勳的出現也讓AI概念股周一開盤出現慶祝行情。2023全年外銷訂單金額將出爐,儘管去年11月台灣外銷訂單順利由黑翻紅。不過,12月恐怕再翻黑,全年外銷訂單金額也會呈現衰退,但依舊是史上第三的佳績。1、行動支付龍頭LINE Pay興櫃2、黃仁勳低調訪台 AI股歡騰3、2023外銷訂單恐難逃衰退 仍創史上第三佳績

日期:2024-01-22

產業時事

搶攻農曆年紅包商機,三星Galaxy S24系列開放預購!陳啓蒙樂觀預期:銷售額年增3成以上

看好台灣市場首款生成式AI手機上市與農曆年紅包商機可望帶來換機潮,台灣三星行動通訊事業部總經理陳啓蒙預期,Galaxy S24系列在台開賣後,將挑戰銷售額比前一代成長3成以上。而對於出貨量連年負成長的台灣手機市場,陳啓蒙也預期今年有機會重新回到成長軌道,出貨量挑戰年增率5%,並看好銷售額比去年增加10%。

日期:2024-01-18

產業時事

從出口看2024年經濟大局

在一片悲觀論調中,,台灣2023年全年出口繳出4324億美元的成績單,創史上第三高;貿易順差805.56億美元,也創歷史最高紀錄。從這張成績單,透露出什麼重要趨勢?

日期:2024-01-17

投資理財

富邦金、國泰金、中信金...資優生還是老樣子!14檔金控股2023全年EPS:這1檔股價低我也不考慮

金控公司終於全數公佈自結EPS啦!除了幾家歡樂幾家愁之外,也不難去分出壽險陣營和銀行陣營的區別。幾家壽險型金控雖然沒有像2022年那樣慘烈,但經歷2023年的風風雨雨,一路走來也是顛簸,尤其新光金又是賠爛的一年。

日期:2024-01-15

產業時事

2023年新生兒13.5萬人新低,為何台灣人口數卻是不減反增、終結負成長?原來跟這計算法有關

內政部今天公布2023年人口統計數據,人口數2342萬442人,較2022年增15萬5802人,終止2020年來的人口負成長;全年新生兒13萬5571人,較2022年減少3415人,再創統計以來新低。

日期:2024-01-10

競爭力

雖然刊登徵才廣告,卻沒有人投履歷,到底人才都到哪去了?

根據勞動部的調查指出,國人退離勞動市場的平均年齡為63歲,遠低於日本的70歲及韓國的72歲。主計總處也提出台灣55 至64歲的勞動參與率為49%,相較韓國的68%、日本的79%,台灣並未善用中高齡的勞動力。

日期:2024-01-03

投資理財

打房也無解...七大都會區平均房價續創新高!永慶老總:綠色通膨讓明年房市仍是易漲難跌

2023年政府積極打房,對房市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永慶房產集團業務總經理葉凌棋表示,今年《平均地權條例》通過之後,因為政府定調為預售屋銷售不溯及既往,市場鬆了一口氣,帶動房市銷售逐季回升。加上新青安貸款助陣,預估今年全台交易量為30.3萬棟到30.8萬棟。整體來說,今年房市呈現「上冷下溫」格局,「2023年是量少幅下修、房價仍然繼續小幅上漲」,預估今年最後結果是-3%到-5%之間的量縮。2024年台灣房市受到4大變數影響,預估房市會呈現「量穩價緩漲」格局,全年交易量約30.4-31.3萬棟,年減0.5%至年增2.5%。尤其綠色通膨來了,他強調:「碳稅來了,從間接成本到直接成本的增加,加上工資上漲,國內通膨難降。」

日期:2023-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