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共有42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9
產業時事

台灣的能源安全與中國封鎖的威脅

台灣的能源安全面臨日益嚴峻的挑戰,尤其是如何應對中國封鎖而仍穩定供電,台灣應在關鍵時刻確保核能與燃煤發電的電力來源。

日期:2022-01-10

產業時事

耗時4年紀錄福島核災!義大利紀錄片導演:核電最大的風險是人

12月18日「重返核四」公投將至,正反論戰持續延燒,網路上也再次流傳2015年紀錄片《福島:一個核的故事》(Fukushima: A Nuclear Story)片段。《今周刊》專訪該紀錄片導演馬提歐.加利亞爾迪(Matteo Gagliardi)分享他在福島的所見所聞,試圖從10年前的福島核災經驗,重新思考核能議題。

日期:2021-12-16

產業時事

台灣在永續趨勢下的困境 ——淺談再生能源與永續發展

根據經濟部《能源統計手冊》,二○二○年台灣能源總供給量,進口能源占九七.七九%,自產能源占二.二一%。若按能源種類區分,煤及煤產品占三○%,原油及石油產品占四四.一七%,天然氣占十七.一七%,核能占六.五七%,這些能源主要來自進口;近期努力發展的再生能源,包括生質能及廢棄物、水力、地熱、太陽熱能、太陽光電及風力等,合計僅二.○九%;再以電力供應來看,二○年總毛發電量各類占比,抽蓄水力一.一三%、火力八二.一八%、核能十一.二二%,再生能源發電五.四七%。

日期:2021-11-03

產業時事

一度綠電不只是一度電! 看見社會經濟轉型新機

再生能源發電過去常給人「太貴、不穩」的印象,現在你還是這麼認為嗎?在世界各國對抗氣候變遷的長期努力下,再生能源系統大量建設,成本隨之快速下降;各項有助於供電穩定的技術(如儲能等)也日漸完善,綠電普及已是現在進行式!不過,我們想進一步探索,除了提供電力,綠能會對未來世界帶來什麼改變?

日期:2021-09-15

產業時事

台積電霸業如何不被56年大旱打敗? 別管鑿井了 專家斷言「這三件事」才是正解

台灣逢56年來最大乾旱! 外國媒體上個月警告,旱象恐衝擊台灣半導體產能、影響股價,對此經濟部長王美花日前公開表示,「科學園區和工業區用水需求,可在旱災期間鑿井使用」。此言一出在網路掀起熱議。王美花事後澄清,這是竹科廠商建議,且鑿井早有前例,但外界仍罵聲四起,批評不濟燃眉之急。台灣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駱尚廉指出,在估算地下水量、安全取水量前提下,鑿井確實是緊急應變手段,但並非長遠之計,反而海水淡化、回收水設備更新,以及在都市外圍間防洪地下蓄水道,才能因應極端氣候。

日期:2021-03-10

產業時事

台灣這點比日韓更強!十年後將成離岸風電大國 還能外銷賺老外的錢

台灣未來十年將進入能源變革的關鍵十年,特別是在離岸風力發電上突飛猛進,可望使台灣在2026~2030年領先日本及南韓,成為亞洲的離岸風電大國。不僅如此,我國大力發展離岸風電設備的本土供應鏈,有望把以前拿來買進口燃料的外匯支出,轉換為創造本土產值的GDP,不僅足敷內需,甚至外銷,進而使台灣成為東亞的風電產業強國。

日期:2020-07-29

產業時事

三大難題 貿易戰停火「基礎並不穩固」

一月十五日,中美雙方在白宮簽訂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看似為近兩年的貿易戰畫下初步句點,然而,知名中國經濟評論員馬格納斯接受《今周刊》專訪時,卻直陳「休戰」的基礎非常脆弱,他為何這麼說?

日期:2020-01-21

產業時事

破解「以核養綠」10大謊言!環團:公投理由沒見任何綠能內容

核廢料是當今所有發電方式中最棘手難以處理的廢料,現有科學技術無法降低其輻射強度,唯一辦法是讓其永久隔離於生物圈,在地層300~1000公尺深層掩埋,高放射性廢料需時一百萬年,選址、興建、保存材質與方式都是問題。

日期:2018-11-05

產業時事

綠色經濟正起飛 離岸風電成新秀

對抗全球暖化勢在必行,由於我國能源長期高度仰賴進口,又以化石能源依存度為首要,面對全球溫室氣體減量趨勢與國家非核家園共識,政府規劃新能源政策目標,希望能以環境永續及綠色經濟均衡發展,同時兼顧能源安全的狀態下,邁向二〇二五年非核家園願景。

日期:2018-03-31

產業時事

以能源轉型驅動臺灣成為亞洲綠能產業重要據點

長期以來,臺灣能源供給幾乎全數仰賴進口,尤其化石能源依存度相當高,只要國際情勢有所變動,即會面臨價量劇烈波動的壓力。因此,為了建構穩定、潔淨又可負擔的能源供應系統,政府藉由發展多元化再生能源,帶動綠能科技產業技術創新,期能達成我國二O二五年非核家園願景及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提升至 二O%的能源轉型目標。

日期:2017-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