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共有594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4
財經時事

兩岸過招處「騷擾戰」,中再禁台60億農漁產品,如何擺脫中國養套殺?

近日中國屢屢拿台灣農漁民的心血「開刀」,互動良好時中方大肆收購,雙方關係冰點便突襲禁止,雖然占台灣輸出中國品項份額不大,但基層農漁民蒙受損失,對政府掀反彈聲浪。北市長柯文哲就日前形容,「兩岸關係不好,現在是騷擾戰。」目前政府端出的因應措施,多是強化內銷、拓展外銷與多元加工,有專家提醒,台灣應建立長遠路線,改善農漁產品、食品的品質,若遇中國片面退單,產品能順利轉單歐美等食安高標國家,才能擺脫中國養套殺輪迴。

日期:2022-12-12

職場生活

客戶希望你能夠 deliver the goods,不是要你親自送貨

正值旺季大促銷,Jenny在百貨業,公司非常忙碌。外籍老闆問她:Do you really think our team can deliver the goods?她覺得老闆很怪,為什麼問送貨的問題?難不成大家要自己送貨嗎?別搞錯了,deliver the goods 不是親自送貨。老闆真正關心的是,團隊是不是能夠不負眾望,達成目標。今天來看看 deliver 這個字的用法。

日期:2022-12-08

品味人生

讓米其林、Fine Dining都買單的精品咖啡 如何翻轉惡地,讓你喝咖啡也能愛地球?

全球氣候變遷,未來30年全球高溫乾旱情況將更為惡化,估至2050年咖啡產地將縮減50%,尤其阿拉比卡與羅布斯塔兩大咖啡種對氣候更加敏感。未來,要喝到一杯精品咖啡,勢必要付出越來越高昂的代價。一杯咖啡,要如何連五年蟬聯《米其林指南》官方指定咖啡,還要兼顧氣候永續、回饋勞工,還能「碳中和」?雀巢旗下的Nespresso,提供了新解方。

日期:2022-12-07

產業時事

傳台積出兩倍薪水+福利 從台灣派工程師去鳳凰城新廠 你去不去?

編按: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的說法報導,由於在美國亞利桑納州能招募的人才不足,台積電不僅從台灣派工程師去鳳凰城新廠,並祭出雙倍薪水外加福利。人力不足是鳳凰城新廠的一大挑戰,知情人士透露,由於在美國找到的理工科畢業生不夠多,台積電必須投入更多資源在招人,並且把美國新人送回台灣訓練一年至一年半。報導也提到,台積電儘可能將設備從台灣直送鳳凰城,從無塵室設備到其他製造設備都有,因為美國本地供應商的價格較高,或是根本就買不到。(文章出版:2022/11/29,文章更新:2022/12/06)

日期:2022-12-06

財經時事

國境解封擋不住跨境購物熱潮 比比昂估今年營收達18億創歷史新高

PChome網路家庭旗下跨境電商比比昂,今年前十一個月業績較去年同期成長超過60%,預估全年營收可達80億日圓(約新台幣18億),創下歷史新高。該公司社長羅薇琳今(6日)指出,從業績成長率來看,國境解封並不會對跨境購物造成太大衝擊。

日期:2022-12-06

存股助理

存股助理第253期︱通貨膨脹會不會下降?降下來會怎樣?

讓2022年全球股市牛轉熊市最大的原因就是通貨膨脹,俄烏戰爭基本上也可視為是通膨膨脹問題的一環。那麼,2023年通膨惡靈到底會持續作怪,還是會退散,當然就是資本市場(股市與債市)的一個最重要變數。

日期:2022-11-25

職場生活

效法松下幸之助「零庫存」,發揮物質最大價值

一般人對於容易得到的東西往往不懂珍惜,甚至毫不在意,其實我們身邊的事物一切皆得來不易。

日期:2022-11-24

產業時事

汽車電子翻轉汽車供應鏈 ——兼論汽車LED光源廠聯嘉

全球電動車銷量節節上升,汽車電子需求明確,台灣電子產業宜把握資金充裕及布局時間早的優勢,參與趨勢。

日期:2022-11-23

產業時事

卡達世界盃史上最貴!FIFA有多苛刻?為何世界盃舉辦國幾乎註定虧損,這2種人卻發大財

世界盃足球賽前夕,傳出主辦單位卡達以740萬美元賄賂厄瓜多球員在開幕賽放水,令不少人震撼,除了感嘆國際足球聯盟(FIFA)腐敗風氣日盛,也好奇主辦國卡達究竟獲利多少,足以大手筆賄賂一場球賽。卡達為舉辦本次世界盃,興建7座新體育場加上機場及多項交通建設,估計至少耗資2200億美元,成史上最貴賽事。雖然預計有50億人觀看,100萬人現場參與,但是一般預計主辦國卡達不但不會有任何利潤,可能還要承擔不少虧損。

日期:2022-11-22

職場生活

「帕修斯雞」1隻1萬多,讓「吃雞」變很潮不行嗎?他養雞轉型不再秤斤論兩算,一路賣到歐洲去!

疫情的這幾年,凱馨總經理鄧學凱看見企業的危機和轉機。2003年在回應家族企業的召喚下返回家業後,用了將近20年打響「桂丁雞」與「帕修斯雞」的名號。然而,這幾年他卻也感受到經營的壓力,世界性的通貨膨漲與戰爭、天災等因素影響,產品成本持續提高。在通路愈形集中下,政府與市場卻同時要求「凍漲」,疫情下賣越多虧越多,讓他積極思考:「如何讓台灣好食材,變成台灣優質全方位品牌?」現在,他不只將桂丁品種當成肉品,還要做成各式商品,進軍國外市場。對於這個轉變,他笑道:「就像15年前做桂丁雞育種一樣,假設當時我沒做,15年後企業可能不只沒有競爭力,甚或可能是就不存在了;推出品牌也是,如果現在不做,也許10年後就看不見我們了。」

日期:2022-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