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共有555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1
職場生活

WFH兩個月,老闆驚覺「其實不需要請這麼多人」!想解僱員工前一定要注意10件事

疫情警戒終於降級了。很多公司結束居家工作模式,回到辦公室上班。經過這一波分流辦公及居家上班,很多老闆發現其實不需要那麼多員工,企業也能正常營運,於是要求人資主管列出績效落後的員工,準備裁員,以節省用人成本,甚至辦公室也退租部分面積,準備迎接疫情時期隨時出現的營運風險。

日期:2021-07-28

投資理財

年薪200萬還喊窮?40歲竹科工程師養一家6口「有苦說不出」:沒想到邁入中年生活如此克難

「您好,我們夫妻都接近40歲了,有一個還不到2歲的寶寶,先生收入比較好,有160萬左右,我則是80萬,在中永和有買一間公寓,利率是1.31%。貸款還欠700萬。有一台國產車,沒貸款,暫時不用給孝親費,每月保母費就是直接給母親1萬5,請她幫忙帶小孩,另外先生跟我存款大約都是100出頭萬,我們一直很保守,但這時候要投入股市還是先還房貸?」「兩邊家人都沒辦法出錢幫忙,看到人家能買新房,或者買天龍國的房子,總是羨慕呀!我們都快40歲了,總覺得好像沒存到太多錢...」

日期:2021-07-24

職場生活

「台灣最大的魅力是包容!」來台11年,日本網紅Iku老師:台灣的好,住在這的很多外國人都感受到了

作者Iku老師從國小開始拒學,因為他不知道為何學習。直到國三遇到恩師,才領悟學習是為了「自己想要」而學。大學時,曾經在打工和學業的雙重壓力下而過勞昏倒,為了逼自己休息,他第一次到台灣旅行。畢業後,他放棄了日本大企業的工作,選擇一個人來台灣發展。但當他好不容易高居出版社總編輯,卻又決定脫離一成不變的上班族生涯,成為全職YouTuber。

日期:2021-07-15

投資理財

如果把退休金當債務,為什麼我選擇最後還房貸?想要加速財務自由,很多人都忘記思考一件事

如果一個人想要在投資理財的道路上做好準備,那大家都知道理債優先於理財,有些人會認為手上的錢該先拿來還清高利負債其次再討論投資。這些都是很合理的作法,也是大家對於投資理財的基本認知。假如一個投資人,身上背負著不同種類的貸款,例如:車貸(>2%)、學貸(<1%)、房貸(1.3%)、信貸(2%)、信用卡現金借款(>5%),那聰明的人肯定會優先償還高利貸款到低利貸款,因為提前還款的報酬率就等於當下的借貸利率。

日期:2021-07-10

職場生活

不減薪、工作只有4天:這場2500人的實驗 冰島「壓倒性」的成功,台灣可行嗎?

工時長短跟上班做事效率成正比嗎?冰島進行了一場為期7年「週休3日不減薪」的實驗,共有2500多名勞工參加,結果發現,這些勞工們不僅沒有因為上班天數減少1天,導致事情做不完,反而工作效率比一般上5天班的人來說,表現更好也更加感到積極與幸福。

日期:2021-07-07

職場生活

催生新制! 行政院拍板:增2天產檢假、育嬰留停津貼增2成,夫妻可同時請育嬰假

行政院院會今拍板多項友善育兒措施的修正草案,促進職業父母家庭與就業平衡,包含孕期產檢假由原本的5天增加為7天;員工產檢假,雇主向中央請領法制化;以及開放夫妻可同時請領育嬰假與留職停薪津貼,修正草案將送立院審查,待立院三讀拍板後就可上路實施。此外,行政院也放寬申請育嬰留職停薪期間薪資彈性,並增加育嬰留停津貼,由原本6成增加為8成,即日起(7月1日)實施。

日期:2021-07-01

產業時事

染疫不一定死,沒錢全家都要死!最後一餐送給醫護,回頭熄燈全店出清...疫情下掙扎求生的餐飲業

這周,看著台鐵的返鄉車票消息,先是大量訂票後出現大量退票,心情非常複雜。

日期:2021-06-08

產業時事

狼性消失?中國年輕人信奉「躺平即正義」:不想跪著掙錢,只好躺平,我就是不消費不買樓怎樣?

每次,當我們跟「牆內」的小粉紅罵戰,除了「你媽死了」就會被罵「廢青」…那到底牆內的年輕人有多勤奮呢?

日期:2021-06-01

全台防疫報導

工作場所染疫算不算「職災」? 分組上班卻要自己請假真合理? 一文詳解防疫期3大勞動權益須知

新冠肺炎疫情日趨嚴峻,嚴重影響民眾日常生活與工作,隨著確診率提升、篩檢人數也逐漸增加,越來越多人因為同事染疫、面臨要居家隔離的窘境。在企業端,為了避免疫情擴大、影響產能,也祭不少措施降低營運成本,恐衝擊勞工權益。本文彙整三大常見問題,教你如何在疫情間保障自身的權利。

日期:2021-05-27

產業時事

「我知道你很喘,但現在真的沒床了!」急診爆、病房滿...醫護揭北市聯醫慘況:救救我們

疫情嚴峻,確診病患持續增加,政府一直強調醫療量能足夠,實際狀況到底如何?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昨(25)日於臉書揭露基層醫護慘況,表示最近這幾天接到無數的員工申訴,醫療崩壞在即,基層真的已經不知如何是好。北市聯醫工會強調,他們並不是想引起社會恐慌,只是希望社會可以了解現況並聽見基層醫護求救的呼喊。北市聯醫工會的訴求如下:

日期:2021-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