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共有588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7
產業時事

「愈是常投資股票的人,愈需要有份工作」 韓國社畜每天30分鐘買股暴賺傳奇:有工作你才能冷靜看待投資

遊牧民歷經年輕時卡奴、壯年時社畜的日子,現在是超級散戶,身價數百億韓元。不過,他認為,愈是經常投資股票的人,愈需要有自己的工作;工作可以暫時冷卻因投資一頭熱的腦袋。

日期:2023-01-16

財經時事

政府還稅於民,新加坡香港有前例!但為何國際信評資優生台灣,須舉債發錢?1表2數字露端倪

政府宣布「還稅於民」普發現金6000元,預計要發出1400億元,但政府可用歲計賸餘剩1250億元,估至少舉債150億元,在野黨怒轟政府財政管理失準。近年因疫情衝擊,各國難於降低國債,反觀台灣國債占GDP比重逐年下滑,至今年僅剩28.5%,遠優於世界平均,而台灣的國際投資部位(NIIP)截至2021年也高達GDP 205.1%、世界排名第四。台灣堪稱家底雄厚、世界財政資優生,政府舉債發錢給全民有問題嗎?關鍵就在價值選擇與世代正義。

日期:2023-01-06

產業時事

政府發6千元高嘉瑜批「行政疏失超徵稅」...名嘴汪浩6點反擊:是「出口紅利」雨露均霑

今周刊編按:行政院長蘇貞昌1/4宣布將普發現金6000元,還稅於民共享經濟成果,民進黨立委高嘉瑜有不同意見,認為所謂的「稅收超徵」是實徵數大於預算數,但實際都是政府應該要收的稅,問題突顯出行政失靈,預算編列過程有很大的問題,導致連2年預算超出4000多億元,讓人民覺得政府荷包滿滿,但人民日子卻苦哈哈,因而產生相對剝奪感。對此,名嘴汪浩在臉書列出6點,回應外界對中央普發現金的疑問。1. 政府每年有收入和支出預算,但這三年因為全球對資通訊產品的需求增加和台灣防疫出色,台灣2020-2022三年出口和經濟都好於年初預期,因此政府2021和2022年從企業收到的稅超過年初預算。這不是高嘉瑜所說的「政府行政疏失而超徵稅」,這是全民配合政府防疫,努力生產出口,取得經濟和財政好於預期的成果,全民都應該很驕傲才對!2. 現在大家討論的是這部分不在原來2022年支出預算中的,多收到的4500億怎麼花?總統決定分成四個部分花,包括1000億汽油價格和勞保補貼;1000億加強韌性經濟方案,就是苗博雅想要的各種對弱勢族群的補助;700億返還地方政府;剩下的1800億中,普發現金1400億,留下後備400億。這種分配方式面面俱到,雖不能讓任何人特別滿意,卻也照顧到所有人,出口紅利,雨露均霑。3. 但是,苗博雅提議的許多補助或花錢方案,可以由2023年總預算來處理。不要把2022年一次性多收到的稅如何花,和政府長期的產業支持或照顧弱勢族群的方案混在一起。不然,如果2023 政府稅收不足怎麼辦?4. 我是主張台灣繼續成功的「小政府,大社會」政策,不要受西方福利主義影響,政府一旦要設立各種補助或福利,要取消是很難的。但將超收的稅一次性發給全民,不會成為習慣,大家開心一下而已。要相信老百姓比政府官員更知道怎麼花錢對自己好。5. 有人擔心發現金會造成通膨,這是誤解。這4500億都是會被花掉的,用不同方式花掉,錢都會流回經濟體系中,總量約佔GDP 2%,影響有限。除非將這4500億都拿去還長期國債,才有財政緊縮,壓制通膨的小小效果。6. 通過對油氣價格補貼來壓制通膨不能長久,還是要靠自由市場機制來調節供需,才能解決通膨。

日期:2023-01-05

財經時事

滿手現金最實在!全民樂普發6千元背後心態的隱藏危機…財政學者論戰:政府如何掏出1800億?

2022年營所稅及綜所稅表現超乎預期,全年稅收比預算數超出4500億元,政府聽到「還稅於民」的聲音後,宣布將普發現金6000元。台灣在政府負債緩步增加的前提下,史無前例將財政盈餘齊頭式「退還」全民,財政學者意見兩極。不論如何,基層民眾樂道「時機歹,現金在手最實在。」執政黨立委也私下說,「現金發下去,基層最有感政府有照顧。」然而,這些不分朝野的呼聲背後,事實上正彰顯民眾對現狀不滿、對政府投下了不信任票。

日期:2023-01-05

投資理財

搶搭息收年終獎金!0050、00881、00701將除息…最新5檔ETF配息金額公布、最慢「這天」要買進

迎接 2023 年,ETF 也即將進入配息旺季,元大投信旗下元大台灣 50 ETF (0050-TW)共 2 檔 ETF、國泰投信旗下國泰股利精選 30 ETF (00701-TW)等 3 檔 ETF 皆於1/3公告預估配息,雖然 4 檔 ETF 將於 1 月 30 日除息,但中間將經歷農曆年封關,投資人若想要搶搭息收年終獎金,最晚要在 1 月 17 日前持有或買進,才可參與本次配息。

日期:2023-01-04

財經時事

政府「還稅於民」是民主還是民粹? 台灣6年超徵逾1.3兆,舉債卻更多 領現金你該知道的3件事

政府2022年稅收預計超收逾4500億元,民間「還稅於民」呼聲高,行政院長蘇貞昌今早鬆口,將規劃用「發現金」方式與全民共享超徵稅收。不過,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日前籲,「以立委立場當然要討好選票、討好民粹」,呼籲蔡總統不要每件事都順從民粹。還稅於民,究竟是經理性辯論思考後的民主選擇,還是撒幣拼選戰順應民粹?

日期:2023-01-03

財經時事

為什麼「省更多錢」是個糟糕的新年新希望?2023年想變有錢人,你該做的3件事

今周刊編按:2023年到來,你是否有設定新的理財目標呢?根據MarketWatch報導,市調機構Numerator在去年12/29公布的調查顯示,53%美國人在許下新年新希望時,將理財視為優先要務。但很不幸的,根據往年經驗,總會有不少人會失敗,美國財經媒體《CNBC》在2020年一篇文章「Why ‘save more’ is a terrible New Year’s resolution」(為何「省更多錢」是個糟糕的新年新希望)文中,點出了財務計畫失敗的原因,在2023年也一樣適用。(原文刊載於2020/1/9,更新時間為2022/12/31)

日期:2022-12-31

產業時事

賺大錢卻帶不回台灣...流浪台商何時能結束遊牧?律師揭:有錢老闆處理資金的節稅2方向

撰文/蘇錦霞在稅負考量下,過去不少台商全球爭戰,逐節稅而居; 但隨著時間過去,經年努力的成果轉化為豐碩的海外資產之後,想要鮭魚返鄉,卻往往因為稅務問題又猶豫不決。國內的「境外資金匯回管理運用及課稅條例」(簡稱「境外 資金匯回專法」)上路後,為返鄉台商提供一個明確的管道。 其實,海外資金回台,不一定會被課重稅,關鍵在於你是否有事先佈局合法有利的資產配置,並且有相關證明文件可以佐證?此外,更進一步,就是聰明的老闆們通常都是提前做好稅務規劃,先了解金融主管機關對於個人匯回海外資金的函令,這個部分,許多人都會委請專業的顧問協助,對於核課期等關鍵問題、匯回資金的屬性,進行安排,大幅提高資金匯回的合規與彈性。

日期:2022-12-30

職場生活

爸爸中風之後,才變成好人的

爸爸中風之後,才變成好人的。很希望他就這樣一走了之,至少不會再因為他嗜賭而讓家裡到處欠錢;但又不甘心他就這樣一走了之,丟給媽媽與我彷彿還也還不完的賭債。爸爸躺在床上,不能再賭了,反而變成好人。

日期:2022-12-29

投資理財

最愛散步撿水泥塊化驗,海砂屋也能鍍金 「台北都更大王」經營學:貪一點就是貧「絕無檯面下的事」

從營造起家的洪正雄,1990年代被倒債4000多萬元,一度差點倒閉,靠著都更轉型站穩市場,翻新出全台最貴海砂屋,成為都更大王。

日期:2022-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