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共有259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1
全台防疫報導

兒童疫苗快要有BNT了,「問題解決雙方有共識」!陳時中透露合約進度:剩「文字」細節就能簽約

兒童疫苗接種廠牌有限,社會上吵得沸沸揚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日前透露BNT合約談判上「有困境」,不過週二(4/19)他表示,BNT疫苗談判上,雙方已經取得共識,目前正在最後階段應該是可以簽約了。另外,台北市長柯文哲下午宣布,北市確診者明天起(4/20)全部居家治療,由台北市政府來電通知,除非家裡環境不適合或獨居無人照顧,才轉送防疫旅館。柯文哲說,既然中央沒打算升高防疫等級,又預期會有大量感染發生,趁目前重症還不是很多的情況下,12個行政區確診者明天起全部採居家治療,除非家裡環境不適合,或是獨居無人照顧,才考慮送進防疫專責旅館。

日期:2022-04-19

財經時事

跑遍藥局買不到快篩劑 說好的口服藥在哪裡? 當疫情像雲霄飛車…別重演當年口罩惡夢

4月12日衛福部長陳時中受訪時提到,這波疫情在4月底可能會日增上千例,不料3天後台灣本土病例便首度衝上1209例,比陳時中預估整整早了半個月。可想而知接下來的病例數,會像坐雲霄飛車般越爬越高,台灣人民要繫緊安全帶了。

日期:2022-04-18

存股助理

存股助理第158期︱中國防疫政策輕微鬆綁—是否解封看兩個動向

截至昨日為止,中國有超過40個城市「封城」,已經對各個產業,尤其是電子業造成輕重不一的衝擊。正當股市因中國疫情吃緊重挫之際,我們觀察到中國衛生當局的防疫政策有開始鬆綁跡象,未來是否大幅度解封,調整為與病毒共存政策,則必須注意兩個動向。

日期:2022-04-18

產業時事

疫情燒不停!政院宣布紓困條例延長1年 還有1300億待執行

本土疫情快速升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諮詢委員李秉穎認為,疫情要在6月底結束很困難。但政府因應疫情而祭出的紓困振興在今年6月就要落日,為此,行政院長蘇貞昌指示延長後,行政院今(17日)宣布,紓困振興將再延長一年,延長到明年6月30日。

日期:2022-04-17

產業時事

確診迎接百萬例準備好了嗎?這一天不是不可能!陳時中說:疫情規模大,但3件事做好最重要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週五4/15召開記者會宣布最新疫情,今增本土1209例、境外移入75例,中症人數來到雙位數10人。各縣市新增病例中,有4個縣市破百,包括新北328例、桃園290例、花蓮146例、台北140例。原本4/12指揮官陳時中說月底會上千例,但疫情發展迅速,今天已經來到1209例歷史新高,媒體詢問未來確診病例,真的可能突破百萬嗎?陳時中說不是不可能。

日期:2022-04-15

全台防疫報導

本土+874》新北暴增360例「19縣市最多」 輕重症分流收治原則曝光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4)日公布國內新增982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874例本土個案及108例境外移入;另外,指揮中心也公布了確定病例輕重症分流收治原則。

日期:2022-04-14

財經時事

陳時中7月表態選北市?2原因讓民進黨還不急著掀鍋 惟「這件事」恐成他的夢魘

衛福部長陳時中日前接受訪問,被詢及蔡英文總統是否曾找他談過參選一事,他說沒有正式談過,那是否有非正式談過時,陳時中並沒有否認,不過陳時中說,他跟民進黨選策會召集人黨祕書長林錫耀有閒聊過。陳時中的話欲言又止,背後所透露的訊息值得玩味。

日期:2022-04-14

職場生活

35萬人份口服抗病毒藥物本季到貨!羅一鈞:並非染疫者都需用藥,「這兩類人優先使用」

國際COVID-19疫情仍嚴峻,且評估國內社區傳播風險將持續上升,為保障個案治療權利,同時降低疫情對國內醫療量能之衝擊,指揮中心表示,昨(10)日已與輝瑞簽訂70萬人份口服藥物Paxlovid採購合約,其中35萬人份藥物將於第二季前運抵台灣,以因應疫情控制需求。

日期:2022-04-11

產業時事

擔憂民眾誤解病毒沒傷害性「放鬆防疫」,中央醫界密會建議「避用與病毒共存」字眼

國內連日確診數飆增,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首度表態「清零不可能」,未來將走向與病毒共存。國內感染相關3大醫學會、學會及中央官員、國內感染科專家等,昨晚召開不公開論壇,除了就長者疫苗接種、維護醫療量能等面向討論以外,據了解,醫界也被提醒避免使用「清零」、「與病毒共存」等詞,憂若出現重症或死亡,民眾恐產生誤解、恐懼或不信任。

日期:2022-04-08

產業時事

一切都在預料?一天+382本土確診病例仍不是高峰!陳時中2月受訪透露端倪

4月7日,新冠肺炎本土確診病例新增382人,過去一週來累積已逾千例,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疫情記者會上推估,確診個案數還會繼續上升,預計在未來1到2個月內達到最高峰。而他也首度公開表示,「病毒清零」已經不可能,台灣未來必然會走向與病毒共存,但仍要努力控制疫情,避免確診病例出現指數型成長,對社會造成過大壓力。

日期:2022-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