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共有148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5-29
產業時事

反萊豬公投未過,台美有望展開雙邊貿易協定?美方回應了!

對於反美萊豬公投議題未過關,美國國務院表示,將會與台灣就影響美國食品與農產品出口議題持續尋求建設性接觸。美國學者則認為,這項公投結果對台美貿易有所助益。

日期:2021-12-19

公投專區

讀者投書:別讓美豬公投成為台股「灰犀牛」

財經界探討經濟金融問題時,經常會提到「黑天鵝」(black swan)與「灰犀牛」(gray rhino)風險。「黑天鵝」指的是形容發生機率極低、易被忽略的事件;「灰犀牛」則是影響巨大,極可能發生,事前經過一連串徵兆與明顯證據後所發生的危機。

日期:2021-12-15

產業時事

學者觀點》無限增溫的台美關係 面臨棘手考驗 如果反萊豬公投通過… 台灣對世界拋出的要命訊號

在十二月十八日即將進行的四大公投案當中,最受國際社會矚目者,當屬「反萊豬」公投。許多人或許並未意識到,反萊豬公投若通過,將會對台美關係以及台灣在國際社會的參與,投下一個破壞力極強的震撼彈。

日期:2021-12-08

產業時事

公投前夕深度解讀!等等,問題不是萊豬

表面上,開放或禁止萊豬,是國民健康自主權與經貿自由化之間孰重孰輕的價值之爭。但過去11個月來,美豬進貨量銳減、逐批查驗的進口豬肉從未檢出萊劑,證明了民眾自由選擇的權利,已藉由強制標示產地獲得一定保障。試圖改變現狀的公投,或許能更徹底阻絕萊豬,卻也將使台灣背負失信於人、不遵守國際標準的負面形象,與加入多邊經貿整合的目標,漸行漸遠。問題,從來不只是萊豬,而是選擇過後的效益與代價。

日期:2021-12-08

產業時事

謝金河:有次問張忠謀 台積電最重要成功要素為何? 「他只吐了這一個字」

繼2002年1月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是近20年來我國申請加入的最重要國際經貿組織。在可預期的中國反對聲音之外,目前對我國有利條件是,不僅日本等部分CPTPP會員國支持我方入會,整體國際大環境支持台灣的態度也愈來愈明顯。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副總談判代表楊珍妮在昨(31)日播出的《數字台灣》節目中表示,不論是台美經貿談判或我國與其他國家洽談雙邊貿易,成功並非一蹴可及,一定要有友善而信任的基礎,這從今年7月台灣及美國恢復了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會談就可以看出。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顏慧欣則指出,台灣加入CPTPP是為了解決我國出口產品在他國遭遇的不公平貿易問題。至於CPTPP要求對大部分產品的進口關稅降至0%,對國內農業的可能衝擊,我方可以從加強對內政策溝通、推動農產品精緻化及品牌化,以及全面檢視我國對進口食品的檢疫檢驗標準做起。

日期:2021-11-01

產業時事

台灣在中東歐的新興夥伴:波蘭

在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後,台灣向波蘭捐贈了 100 萬個外科口罩、5,000 套防護服和 20,000 件手術衣,波蘭在今年九月初回贈 40 萬劑 AZ 疫苗,一躍而成歐盟最大疫苗捐贈國、第三大捐贈國(僅次於日本和美國)。

日期:2021-10-29

產業時事

十年磨一劍!藍綠雙方極罕見的公約數,一文讀懂台灣申請加入CPTPP,為何利大於弊?

10年磨一劍」,是最能精準詮釋台灣與《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之間關係的一句話。

日期:2021-10-06

產業時事

美中貿易第一階段協議將到期 中國達標率不到7成 貿易戰狼煙恐將再起?

2018年初,中美貿易戰開打,一年多後,美中雙方在2020年1月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不僅讓世界延燒近兩年的緊張局勢暫時趨緩,也大幅改變美中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的經濟關係。然而,近期美國將重新審議第一階段協議,並指中國未遵守雙方協議,為兩國關係增添變數。

日期:2021-10-05

產業時事

拜登「美國製造」政策 迎來全球供應鏈重組契機!放膽東進 賺美國

根據《財訊》報導,近來中國政府祭出一連串政策變革,政策風險不斷升高下,企業主正面臨抉擇:下一步該往那裡去?

日期:2021-09-30

產業時事

你怎能不愛立陶宛? 區區280萬人小國 為台灣頂住中國壓力 原來北京超care是擔心「這檔事」!

台灣與中國交手不只是在東亞,也在遙遠的歐洲,特別是今年超級挺台、波羅的海三小國之一的立陶宛,以區區近280萬人的小國,力抗14億人口的「大魔王」中國壓力,很難不令人注意及激賞。國人對立陶宛較熟悉的,或許是今年已經兩次捐助新冠疫苗給台灣,且本周宣布的第二次將捐助23萬多劑,幾乎是第一次捐助數量的十倍有餘!今年立陶宛有兩件事大大挑戰了中國,先是5月率先退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17+1合作機制(立陶宛已加入九年);接著是7月宣布雙方議定,我國將在立陶宛成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立國也打算年底前在台北設立館處。由於這是少見由外國政府同意我方以「台灣」為名的駐外代表機構,而非「台北」,大大提升了實質官方交流程度,讓北京大怒,並於8月召回駐立國大使以表抗議。國際關係學者認為,北京之所以強硬反對立陶宛對「台灣代表處」開綠燈,甚至下重手報復立國,就是擔心此例一開,恐使其他東歐國家、甚至其他西方國家,都「循例」提升與台灣的實質外交關係,造成骨牌效應,導致中國在中東歐地區的影響力倒退。

日期:2021-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