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共有571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1
產業時事

燒光361億做不出1台車!這車廠申請破產…曾與鴻海簽戰略合作協議「一手好牌沒打好」

中國又一間新能源車企業破產!曾和鴻海(2317)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中國電動車品牌拜騰汽車,已於近日申請破產,拜騰曾與蔚來、小鵬、威馬並列稱為造車新勢力「四小龍」,在燒光84億人民幣(約361.52億元台幣)後,宣告量產夢碎。

日期:2023-06-21

投資理財

今年該參加鴻海(2317)除息?老司機揭「有錢人vs窮人存股差別」:郭台銘年領92億股息有賣掉再低接嗎

網友提問「大家會參加鴻海除息嗎? 還是會賣掉後再接?」

日期:2023-06-19

投資理財

鴻海(2317)7/4除息,2023年有除息及快速填息行情?現在該進場?存股老司機分析鴻海股價

2023.06.12編按:鴻海(2317)今日股價表現強勁,早盤以108元開出,盤中最高漲到112元,收盤價110.5元,漲幅逾2%。鴻海今年除息日為7/4,每股將配息5.3元創歷史新高,股利將於7/28發放,總計發出新台幣734.7億元現金股利。今年最後買進日為7/3,剩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現在該進場嗎?今年鴻海會有除權息行情?能快速填息?鴻海存股老司機A大_kewei分析如下。

日期:2023-06-12

產業時事

攏是為了車用IC》陳泰銘與劉揚偉半導體合作 兩年後調整方向 鴻海出2億吃下IC模組事業

鴻海(2317)與國巨(2327)於周三(5/31)共同宣布在半導體策略合作上的新布局。兩年前雙方合資的國創半導體,將把旗下的IC、SiC元件/模組產品事業,以新台幣2.04億元讓予鴻海新設立的IC設計子公司。兩個集團同時調整國創半導體股權結構,國巨將持有國創半導體 55%股權,鴻海持有45%,並由國巨集團董事長陳泰銘先生擔任國創半導體董事長。

日期:2023-05-31

投資理財

廣達超車鴻海,登電子代工股王!連31年配息、科技業最愛存股這1檔...達人解析「電子四哥」還能追嗎

編按:廣達(2382)近期股價表現強勁,今日(5/19)股價正式超車鴻海(2317),奪下電子代工股王寶座,盤中漲幅逾6%,最高來到109.5元,鴻海則力守平盤,盤中最高103元。PC代工電子五哥總算擺脫電腦景氣魔咒?做了哪些努力斜槓讓市場開始追捧?

日期:2023-05-19

產業時事

陳泰銘接富鼎董座!鴻海、國巨2個富爸爸加持、衝刺車用產品...獨董豪華名單還有這3人

MOSFET 廠富鼎 (8261-TW) 今 (18) 日召開股東會,會後進行董事會,會中由董事一致推舉國巨 (2327-TW) 創辦人暨董事長陳泰銘當選第十屆董事長,原董事長鄧富吉則為副董事長。

日期:2023-05-18

投資理財

自營商「1原因」狂掃貨,大買台股232億破紀錄!台積電、新光金…這檔ETF也爆買逾萬張

今周刊編按:台股週三(5/17)氣勢如虹,終場大漲251.39點,收15925.29點,成交量放大至2586億元,突破月均量。值得注意的是,3大法人合計買超398.5億元,其中自營商大買232.67億元,創下單日買超最高紀錄,也成為台股大漲功臣。至於為何自營商會如此大買?業內人士說,主要是因為自營商以個股息收為目的,進行美化綜合損益(OCI),通常在第2季除息前,會去布局一定部位,8、9月左右利息收入可以美化帳面,算是一種潛規則。而自營商向來操盤手法與大盤或個股漲跌具有高度連動性,也往往是先行指標,自營商大買也宣告台股520行情啟動。

日期:2023-05-17

產業時事

「沒有電,一切都空談」!郭台銘出招給解方:全台1縣市1小型核電廠,可行性多高?經部說…

面對電力能源短缺問題,爭取國民黨徵召參選總統的鴻海(2317)創辦人郭台銘,日前公開拋出個人構想,他先是批評台電壟斷電力系統,並主張「一縣市一小型核電廠」,盼未來可在每縣市興建安全電廠。如此解方是否可行?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也在周四(5/4)提出看法。

日期:2023-05-04

產業時事

76萬「平價電動車」將問世,特斯拉、鴻海有望成主流!分析師:像「縮小版豐田RAV4」

財經網站CNBC報導,起價在25,000至30,000美元(約台幣768,125至921,750元)之間的下一代電動車要來了,消費者可以買到續航力較短的較小車型,而車廠節省成本的能力決定他們能否稱覇大眾市場,其中以特斯拉與鴻海最受關注。

日期:2023-04-28

投資理財

上市公司董事酬金出爐!台積電、聯發科平均破億,前10名半導體包辦5個...金融業唯一進榜是它

上市公司去 (111) 年度董監酬金出爐,第一名為權王台積電 (2330-TW),平均每位董事 (加計兼任員工) 籌金 1.38 億元奪冠,聯發科 (2454-TW) 則以平均 1.09 億元居次,第三名則由被動元件大廠國巨 (2327-TW) 以平均 9567 萬元拿下。

日期:2023-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