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共有1303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8
投資理財

台灣跟進Fed升息?央行總裁親揭:這三項是要件!

隨著世界各國央行一步步將利率從歷史低點的水準提高,市場近期更預測,美國可能提前於明年(2022)中升息,外界關心台灣是否也會調升利率?對此,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今表示,台灣升息有三大前提:包含未來展望的物價上漲率、周遭國家升息情況與台灣國內紓困振興的發展。

日期:2021-11-01

麥克連 給想知道如何選股操作的你:頂尖操作思維

12/12 盤勢解析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3-12-12

麥克連 給想知道如何選股操作的你:頂尖操作思維

2022/10/13 麥克連盤前訊息整理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2-10-13

職場生活

通膨是什麼? 會影響升息嗎? 要清楚了解才能避免資產縮水!

進入2023年,在論及整體經濟情勢時,最常被提到的字眼,還是「通膨」(inflation)。新冠肺炎疫情在2020年爆發後,各國央行為了減緩疫情對經濟的衝擊,紛紛採取大規模貨幣寬鬆政策。並釋放大量資金進入市場,帶動股市、房市上漲,但也因此引發外界對通膨的擔憂。對多數民眾而言,通膨最令他們「有感」的地方,就是物價上漲。究竟通膨影響有多大?

日期:2023-09-25

產業時事

「利率正常化」有利整體股市 ——聯準會抗通膨最後一哩路

年初聯準會的降息展望,主要是基於美國通膨率逐漸接近目標值二%,但最近幾個月通膨數據卻持續頑強,鮑爾將如何走完「利率正常化」的最後一哩路?

日期:2024-04-30

產業時事

非典型通膨降溫,促成創新高股市 ——聯準會追求「經濟軟著陸」歷史定位

回顧過去,美國聯準會在通膨失控後開啟的暴力升息,從未有經濟順利軟著陸的經驗;如今,失業率接近歷史新低,通膨卻意外降溫,這次鮑爾能挑戰成功嗎?

日期:2024-01-31

產業時事

聯準會仍在打壓股、房市,空頭尚未改變,郭恭克:2023年景氣最差,卻是佈局良機

美國聯準會雖在12月放緩升息步調,但主席鮑爾會後表示,近期通膨減弱仍不足以讓聯準會相信對抗通膨的戰爭已取得勝利,市場解讀鮑爾的貨幣政策態度仍然偏鷹,美股12月再度上演空頭市場反彈後的回檔走勢。

日期:2022-12-20

產業時事

央行上次升息給surprise這次還有?房市祭新管制?一文看懂楊金龍方向…台股新高他先澆桶水

央行總裁楊金龍週四(6/6)赴立院報告與備詢「日圓貶值效應會否導致亞洲貨幣競貶,及對台灣經濟影響」,多名朝野立委都關注近日房市與房價升溫問題,央行是否會有進一步管制措施,例如選擇性信用管制、升息、高總價房屋門檻是否調降。楊金龍表示,從數據來看,當前房市有3大警訊,一、房價依舊居高不下;第二、銀行法72-2條規範,商業銀行辦理住宅建築及企業建築放款之總額,不得超過放款時所收存款總餘額及金融債券發售額30%。第三、不動產放款占總體放款的比率,都仍居高,這些相關問題,央行都會在下周(6/13)第二季理監事會上討論是否調整管制措施。另外,台股周四一度飆到21970.63點再創新高,楊金龍說,金管會有提醒過要「居高思危」,全球股市都在漲、台股應該沒有過熱,但要判斷過熱或不過熱很難,所以投資人應該要居高思危。從歷史數據看「現在確實很高了」,央行會密切關注金融市場,但不進行公開預測。

日期:2024-06-06

投資理財

台積電跌到讓投資人皮皮剉…央行升息打通膨、台股震不停!市場聚焦4類「抗震標的」

美國聯準會(Fed)上周宣布升息3碼,力抗居高不下的通膨率,台灣央行也決定升息半碼,並搭配調升存款準備率,盼抑制通膨預期心理、穩定物價。面對這頭難以馴服的「通膨猛獸」,金融市場波動明顯加劇,上周台股周線收黑818點,跌幅為4.97%。根據台灣證交所統計,6月17日當天,全體上市公司總市值約新台幣48.7兆元,較前一周同日(6月10日),大減2.5兆元,減幅達4.92%。

日期:2022-06-20

產業時事

通膨回落、納斯達克走出抄底行情…投資人安了?陶冬:CRE風險浮現,恐成經濟未爆彈

把壞事當好事,NASDAQ走出了疫情以來最佳的一個季度,多數國家股市上周大幅上揚。美歐物價遭遇惰性通膨,回落速度不如預期,資金今年以來驚恐於政策利率在更高位停留更長的時間。3月份美國幾家銀行暴雷後,市場認定政策利率接近見頂,甚至可能在下半年回落,資金重回風險資產,走出了一波增加風險權重的行情。這是典型的華爾街「壞事當好事」作風,背後是過多的流動性。

日期:2023-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