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共有888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1
投資理財

AI發燒創外資新水位!上半年淨匯入已近7600億...助攻台股有端倪?分析3因素,全年可望刷新紀錄

AI題材發燒,外資熱錢湧入台股。金管會5日公布6月外資動向,單月淨匯入35.63億美元(約新台幣1,109億元),5月及6月連兩個月淨匯入逾109億美元。今年以來外資青睞台股,除4月小幅淨匯出4.64億美元外,合計上半年外資淨匯入達243.37億美元、約新台幣7,581億元,創下史上同期新高。

日期:2023-07-06

投資理財

狂歡派對結束?台股失守萬七該買還是撤?「全面上漲可能性低」,瞄準廣達、華紙、華城20檔精兵

台股在台積電(2330)一度走跌逾10元的壓力下,周四(7月6日)指數失守萬七關卡,一度走跌逾200點。面對今年以來表現優於多數股市的台股,指數修正時投資人應該買進還是撤退?富邦投顧董事長蕭乾祥建議,多關注大型藍籌股、科技產業,點名20檔下半年可望有表現的台股精兵。

日期:2023-07-06

職場生活

癌症真相系列》「攝護腺癌遲早成男性癌症第一名!」泌尿權威邱文祥:50歲後必做一件事

編按:據國健署109年癌症登記資料及衛生福利部111年死因統計顯示,前列腺(攝護腺)癌在台灣男性癌症中排名第五,死亡率則同樣位居第五位,長期觀察排名更有往前趨勢,近40年來台灣攝護腺癌發生率增加約70倍,死亡率則加約20倍,並好發於50歲以上男性。近年不少名人飽受攝護腺癌之苦,包括藝人余天、前衛生署長楊志良、衛教專家潘懷宗、以及作家李家同等;而太電前董事長孫道存更在2021年因攝護腺癌惡化離世。攝護腺癌是個進展緩慢的癌症,早期沒有症狀,許多患者在發現攝護腺癌時,常常已經進入晚期,甚至轉移到骨頭、肺臟、肝臟、腎上腺等處,會出現骨頭轉移、內臟轉移的,屬於進展較快速、惡性度較高的高風險攝護腺癌。想要早期發現攝護腺癌,新光醫院董事、亞洲泌尿外科醫學會秘書長邱文祥表示,有一種很好的血液腫瘤標記「攝護腺特異抗原」(PSA),建議50歲以上男性每年固定抽血檢驗,當PSA異常升高,下一步就是要進行攝護腺切片,因為第一期攝護腺癌的10年存活率可達95%,如果早期發現,就不必擔心會死於攝護腺癌。(原文刊載於2021/3/10,更新時間為2023/7/4)

日期:2023-07-04

職場生活

朱芯儀切除乳房,宣布「癌細胞清乾淨」命救回來了!台大名醫揭「贏得十倍存活率的乳癌真相」

編按:據國健署109年癌症登記資料及衛生福利部111年死因統計顯示,乳癌是我國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位及死亡率第3位,每年新增約1.5萬名病人,平均每36分鐘就有1名女性被確診乳癌。包含歌手朱俐靜、前民視主播張瑞玲、星座專家薇薇安,都因乳癌而離世。儘管乳癌致命,但仍有機會爭取更高的治癒機率,若透過正規治療,乳癌5年整體存活率可高達85%,其中0~1期個案高達95%以上,第2~4期也分別可達89%、70%與21%。國健署提醒,45至69歲以及40至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的婦女,每2年1次乳房攝影檢查,可降低41%乳癌死亡率。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乳癌有年輕化趨勢,許多病例還不到40歲就得到乳癌,如以《犀利人妻》奪下金鐘獎最佳女配角的37歲女星朱芯儀,也在去年3月宣布罹患乳癌2至3期,歷經一整年的化療、乳房切除及重建手術,宣告戰勝病魔。朱芯儀說,她在2021年11月發現兩邊胸部大小不一,洗澡時自我檢查又摸到「一顆東西」,因此趕緊安排檢查,確認罹患乳癌第二至三期,且已經擴散淋巴。她勇敢抗癌,除了完成化療,也進行乳房切除手術。朱芯儀曾在臉書上寫下長文,提到自己開刀後煎熬一整個月沒有辦法睡好覺,不能翻身、不能側躺,「但經歷了多麼艱辛的一役,我的命救回來了!」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黃俊升醫師提醒,乳癌為台灣十大癌症死因的第4位,但早期發現多半預後良好,大部分開完刀,做完化學治療,吃抗荷爾蒙藥物5年,就可結束療程。(原文刊載於2022/3/9,更新時間為2023/6/29)

日期:2023-06-29

產業時事

5億高中生從10樓墜落輕微骨折可能嗎?中檢「模擬圖」曝光:早前有4大證據、4種前例可參考

台中5億高中生命案震驚全台,今(21日)全案偵結,夏姓父子逃過殺人罪起訴,僅配偶夏男遭認定假結婚,被依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嫌提起公訴。中檢提出「4大關鍵」、「3大致命傷」證明賴生確實從10樓墜下,還繪製示意圖模擬賴生墜樓路徑,同時也提出另外4起墜樓前例,佐證從高處墜下顱骨未破裂、未有嚴重骨折「確實有可能」。

日期:2023-06-21

職場生活

10大癌症死亡率之首「肺癌」,醫療費逾224億、每人平均得花25萬!不想壓垮全家人,篩檢不能少

2022年全民健保惡性腫瘤醫療支出統計出爐,排名前10大癌別醫療費用支出統計表中,前5名分別為「氣管、支氣管及肺癌」、「乳房癌」、「結腸、直腸和肛門癌」、「肝和肝內膽管癌」及「口腔癌」。檢視2022年全民健保惡性腫瘤醫療支出「排名前十大癌別之醫療費用支出統計表」,惡性腫瘤醫療支出費用高達1334億元,5年平均成長率6.3%。至於10大癌症之首的「氣管、支氣管及肺癌」,藥費每點為1元計算,換算成新台幣,2022年醫療費用高達224億元、較2021年的228億元減少1.7%。每人平均支出藥費133,298元,較2021年的156,061元減少14.5%;而每人平均醫療費用257,094元,亦較2021年282,515元減少8.9%。肺癌醫藥費較去年減少,顯示肺癌篩檢防治已見成效。而10大癌症治療費最貴的,則是第8名的白血病,每人平均藥費276,165元、每人平均醫療費用431,420元,仍相當驚人。癌症醫療費用及就醫病人數均呈成長趨勢,不僅影響病患及家庭生活品質,亦減少工作年數,造成經濟損失及龐大醫療費用支出,故有效防治癌症乃重要之醫療照護議題。(原文刊載於2023/6/20,更新時間為2023/9/25)

日期:2023-06-20

職場生活

生有2子卻罹肺癌4期,妻子盼他看到小孩長大!名醫嘆沒做1件事:他恐半年內離世

編按:衛福部統計處日前公布最新國人死因統計結果,依死亡率排序,惡性腫瘤(癌症)已連續41年居冠,其中又以肺癌連續19年位居所有癌症之首,發生率也是排名第2,每年死於肺癌者就超過1萬人,儼然取代肝癌成為「新國病」。台大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陳晉興表示,肺癌蟬聯十大癌症之首多年,男女癌症死亡第1名都是肺癌。從1990年後,台灣的吸菸比率年年下降(32%降到14%),肺癌發生率卻是年年上升(每10萬人口17人升高到35人)。這顯示不是抽菸才會罹患肺癌,二手菸、廚房油煙也都是成因,特別是「非抽菸」而罹患肺癌的比例逐漸攀升。值得注意的是,肺癌死亡率雖高,但若能早期發現,存活率也能提高,罹患肺癌第1期的5年存活率超過9成,第2期降至59.2%,第4期更只剩下12.6%,因此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至關重要。尤其近7成肺癌比例屬於肺腺癌類型,而早期肺腺癌無法透過胸部X光發現,最好的防治方法就是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簡稱LDCT)肺癌篩檢。國健署表示,LDCT做為肺癌篩檢工具確實有機會早期發現肺癌,特別是用於偵測小於1公分的肺部結節,根據結節大小和CT影像型態特徵,來評估良性和惡性的可能性。《今周刊》早在2017年率先以封面故事報導「新國病肺癌」,時任肺病防治基金會董事長的陳晉興就疾呼國民健康署應在既有的「四癌篩檢」外,另將國人死亡人數高居前二位的肺癌、肝癌篩檢納入。經過5年奔走,國健署自去年7月1日起開辦第5癌篩檢「低劑量電腦斷層(簡稱LDCT)肺癌篩檢」,短短半年就揪出160個確診肺癌個案,新診斷的4期(末期)肺癌個案比例更從57.9%下降為109年度的50.1%,減少近8個百分點,對於4期存活率極低的肺癌來說,是難能可貴的一大進步。(原文刊載於2022/3/10,更新時間為2023/6/19)

日期:2023-06-19

投資理財

高股息ETF只適合有錢人、退休族?年輕人該買0050類型比較好?他分析破解存股迷思

近期高股息、季配型ETF深受投資人喜愛,除了0056、00878先前備受關注,搭上大盤漲勢及除息行情的群益台灣精選高息ETF(00919),每股配發0.54元、年化殖利率上看10.72%,也成功吸引了許多人買入投資。不過ETF一向被視為較適合保守型、沒有太多時間關注的人,較為合適的投資選擇,一名網友就疑惑表示,關注了不少高股息ETF的表現不比0050差,卻被調侃「高股息ETF只適合退休族買」,真的是如此嗎?

日期:2023-06-19

產業時事

新光金經營權變天!改革派拿10席董事大勝、創辦人吳東進時代結束…洪士琪:現在才是責任開始

新光金(2888)經營權大戰出爐,由新光金董事洪士琪操盤的改革派,大獲全勝拿下10席,在董事會囊括三分之二席公司派僅取得5席,其中改革派推派的獨董陳彥希以第一高票當選。洪士琪在會後接受採訪時指出,謝謝各位股東給我們改革派的支持,現在才是責任的開始。隨後董事會推選新任董事長,由陳淮舟出任,吳東進則獲選任為新光金名譽董事長。新光金股東會今日出席率高達85.9%,董事會改選下午1:17才開始進行,應選15席,結果最後在3:15揭曉,改革派當選名單為:陳淮舟、林敦仁、吳東明、洪士琪、吳昕昌、魏寶生、林詩梅、吳邦聲、陳彥希、簡敏秋。公司派當選名單為:吳欣儒、李增昌、賴慧敏、陳俊宏、許永明,也宣告長年由吳東進家族把持的新光金控正式變天。新光金新任董事名單,依當選票數排序如下:當選董事1.吳欣儒(新光金控總經理)2.李增昌(新光銀行董事長)3.賴慧敏(新光三越副總經理)4.陳淮舟(前彰化銀行董事)5.林敦仁(新勝董事)6.吳東明(新光人壽董事)7.洪士琪(新光金董事)8.吳昕昌(新光三越旗下SKM Park Outlets副董)9.魏寶生(富盛證券投顧副董事長)10.林詩梅 (律師)11.吳邦聲(財團法人吳家錄基金會代表)12.陳俊宏(元富證券董事長)獨立董事13.陳彥希(律師)14.簡敏秋(會計師)15.許永明(新光金獨董)

日期:2023-06-09

產業時事

理專求業績表現號稱「保證獲利」,11年來卻挪其他客戶錢來補!金管會開罰銀行800萬元

金管會周四(6/8)公布開罰台新銀800萬元,理由是台新銀蘇姓前理財專員不法挪用客戶資金長達11年,受影響客戶數達9人,所涉金額1617萬元;金管會指出,該案顯示台新銀有未確實建立及執行內部控制制度的情況。

日期:2023-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