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總統日前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針對臺日、臺美、兩岸關係、半導體產業及國際經貿局勢等議題,回應媒體提問。《日本經濟新聞》週二(5/13)刊出相關報導。賴清德在訪談中,提到希望與美國、日本以及荷蘭,合組「半導體非紅供應鏈」,確保未來世界可以進一步繁榮發展,也確保自由貿易能夠持續運作,而不受到低價傾銷的影響,破壞未來世界的繁榮發展。「半導體是一個生態鏈,好比說日本有材料、設備、技術,美國是IC設計、行銷,臺灣是生產製造,荷蘭也是長於設備,所以希望藉由臺灣在生產製造上面的優勢,能夠串連民主陣營建立一條全球半導體非紅供應鏈」。以下為賴清德接受日經專訪全文。
日期:2025-05-13
川普政府上周傳出已要求美國國務院,檢討全球駐外使領館的員額,有些使領館可能被要求縮減10%人數,而且包含華府派駐外國的外交官及本地聘用的工作人員。有國內媒體報導,功能相當於美國大使館的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不僅在農曆新年前凍結人事,使新進人員年後無法報到,內部也草擬可能裁減的人員名單,要上報至華盛頓。對此前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Matt Pottinger)認為,他不清楚內情,但確實有些國家的美國使領館不見得需要如同以往的龐大外交團隊,例如在北京的美國大使館,惟希望AIT仍保有目前的人員規模,以促進台美關係繼續向前。
日期:2025-02-24
美國川普全面執政、日本石破茂政府也已進入後安倍時代,加上德國的政黨輪替,全球政治版圖不確定性大增,但是仔細思考各國政局的變動,卻也值得高度期待。
日期:2024-11-13
美國劍指中國,下手愈來愈重!前幾天和已經離開陽明海運,現在來到台新金控集團,擔任台新投信董事長的鄭貞茂一起陪辜朝明先生吃飯,他透露了一個重要訊息,他說美國現在不但對貨櫃運輸來自中國的貨品課徵關稅,而且,也有國會議員提案要求對船舶課稅!
日期:2024-09-29
共諜在歐洲各國議會趴趴走,左右國會決策,中國駭客按件計酬,入侵各國政府電腦中心;中國間諜水銀瀉地般四處滲透,各國政府忙著加強防堵國安漏洞。
日期:2024-07-03
五年一任的歐洲議會選舉,今年無疑是衝突性最高的一次,勢必改變歐洲既有的政治路線,甚至可能重新定義「移民」、「綠色新政」等歐洲視為驕傲與進步的核心價值,歐洲正在巨變的轉折點上。
日期:2024-06-05
2024台灣總統大選落幕,但在選戰告一段落的同時,台灣的未來怎麼走?對此,來台觀察選戰的哈佛商學院教授任美格給出建言。
日期:2024-01-17
回顧2023年,可說是跌宕起伏的1年。國際情勢方面,俄烏戰爭還未止息,年初美國上空出現中國間諜氣球,讓中美緊張氛圍再添增,習近平史無前例展開第三任期,周邊國家更是繃緊神經。資本市場方面,全球通膨陰影逐漸散去,美國聯準會結束升息循環,熱錢開始回流新興市場,去年一度跌破「萬三」的台股今年氣勢如虹,只差55點就「收復萬八」,台股加權指數更一口氣超越香港恆生指數,達成歷史里程碑。這些都是2023年的關鍵轉捩點,它的影響也將跟著我們一起邁向2024年。跟著今周刊一起回顧2023年的大事,哪些大事最讓你印象深刻呢?
日期:2023-12-29
立委馬文君的國造潛艦風波,過去一周炒得沸沸揚揚。其實就在2022年6月,南韓朝鮮日報曾揭露一宗疑似洩密案,負責南韓海軍最新銳國產柴電動力潛艦KSS-III(第三代韓國潛艦計畫)的大宇造船及海洋工程公司(DSME),其協力廠商疑似有前員工將機密技術洩露給台灣,連南韓國家情報院都介入調查。當時就有南韓媒體報導指出,台灣雖然與美國親善,南韓仍應該把本國的先進技術保護好,不要外流台灣,因為「台灣距離中國很近,而且在台灣的中國間諜很猖獗」。
日期:2023-10-06
美中兩國關係目前正處於40多年來的低谷,中國在國家安全、經貿、台灣、人權、南中國海等問題和國際社會上存在爭議和分歧。紐約時報報導指出,美中擴大全球間諜活動以瞭解對手國家領袖的意圖及對手的軍事和技術實力。而在諜對諜的情報戰中,台灣議題是美中雙方冒險刺探情報機密的重點。美國前情報官員揭露,中國情報人員數十年來已滲透台灣政府許多部門。
日期:2023-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