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健康才能充分攝取營養、維持健康,因此有「護牙防老」的說法。如何從日常做起,守住自然牙?從避免傷害、正確清潔到定期檢查,都是關鍵。
日期:2025-07-02
《病人自主權利法》上路已逾6年,但仍面對推動困難、簽署率偏低的挑戰。對此,桃園市率全國之先,自2025年7/1起推動帶狀疱疹(皮蛇)疫苗補助、預立醫療決定的創新政策,盼提供實質誘因,打開民眾對「善終選擇權」的大門。桃園市長張善政直言此為全台首創,盼從地方層級改變全國對醫療自主的文化態度。自2025年下半年起,凡設籍桃園、年滿50歲,且完成流感、新冠疫苗接種,以及完成預立醫療決定簽署者,即可獲第二劑帶狀疱疹疫苗免費優惠,此措施讓民眾最高可省8500元。桃園市政府盼藉此不僅預防疾病,更推動市民積極參與未來醫療安排的討論與決策。
日期:2025-07-01
(今周刊1488)AI模型仰賴大量數據訓練,但各醫院資料難以互通,一直是AI醫療創新一大痛點。現在有望藉由資料整合平台,讓各院病歷透過編碼達到標準化,破除跨院資料交換障礙。
日期:2025-06-25
陳曉林、南方朔(王杏慶)、林正杰、陳婉真、顏文閂…這5位文人、出版界、黨外時期重要人士,在今年5-6月接連離世,顏文閂則是在去年12月底逝世,享壽80歲。其中,陳曉林3年前曾做攝護腺癌手術、76歲過世,南方朔78歲肺炎併發症,林正杰73歲肺腺癌,陳婉真75歲三陰性乳癌擴散至肺部,顏文閂80歲晚年曾中風,離世原因則未公開。5位歷史洪流中重要的人物,幾乎都是70多歲離世,未能達到國人平均壽命80.23歲,而他們在表面上看似風格各異,但在台灣的政治與文化領域中,均扮演重要的角色,且在某些方面展現出共通的特徵。他們的作品或行動,不僅反映個人對社會現象的觀察與思考,也對台灣社會的發展與變遷,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社群平台上也有不少追悼文,認為這幾位重要人士離世,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結束,而他們時刻關心國家大事,卻對自己照顧少了些。
日期:2025-06-17
近期COVID-19疫情捲土重來,行政院長卓榮泰周四(5/29)做出四點指示。第一,請衛福部掌握醫療服務量能並加強宣導分級醫療制度;第二,請衛福部依疫情發展趨勢,評估快篩最大需求量,協調業者調整產能。第三,請衛福部加強宣導符合兩大條件的國人儘速接種疫苗、盤點抗病毒藥物儲量並適時補充;第四,端午連假將屆,加強宣導國人落實防疫,建議在醫療院所、長照機構、大眾運輸或人潮聚集處自主佩戴口罩。衛福部疾管署也建議,若民眾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建議直到症狀緩解後的5天內,外出時應戴口罩,並盡量在家休息,避免不必要外出。
日期:2025-05-29
新冠肺炎疫情近期又再度升溫,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醫師黃立民指出是「去年以來最猛烈的一波」,患者常出現強烈喉嚨痛、肚子痛與頭痛等症狀,喉嚨疼痛程度甚至被形容為像被砂紙磨過。中醫師賴韋圳在臉書分享臨床觀察,近期門診常見確診者出現嚴重喉嚨痛、發燒、咽喉紅腫、乾咳,甚至有黃痰帶血,伴隨吞嚥困難、耳朵痛、頭痛、扁桃腺化膿與頸部淋巴腺腫大等現象。
日期:2025-05-25
新冠疫情後的「免疫負債」問題,讓以往好發於秋冬季的流行性感冒,在春夏季也常發生。中醫師提醒,流感非一般感冒,併發症可能嚴重威脅健康,民眾應重視預防與治療。
日期:2025-05-21
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等重大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準確量測血壓、控制血壓,是延長壽命的重要功課。
日期:2025-05-14
你有注意過自己的睡姿嗎?許多人習慣某種睡姿便一夜到天明,卻鮮少意識到,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習慣,可能深刻影響睡眠品質與長期健康。專家警告,錯誤的睡姿甚至可能成為導致慢性病的隱形殺手。
日期:2025-04-19
好萊塢著名演員方基墨(Val Kilmer)病逝,享壽65歲。他的女兒梅賽德斯·基默 (Mercedes Kilmer) 證實是在週二(4/1)晚間離世,死因是肺炎,她說父親在2014年被診斷出患有喉癌,但後來已經康復。方基墨的IG最後發文是在一周前3/23,他發布一則畫作,寫著簽名落款後將掛上牆面,突如其來的肺炎,讓這篇發文成為他最後與粉絲間的互動。
日期:202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