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鋼(2002)於4月24日揭曉2025股東會紀念品「輕巧冷水瓶」,相較於其他家股東紀念品,中鋼紀念品總是特別受矚目,過往曾送過鋼杯、鈦杯、鈦碗、雨傘等實用小物,今(2025)年也再度結合環保概念,推出鈦製輕巧冷水瓶。不過,紀念品行情沒發威,中鋼股價不漲反跌,中鋼週四(4/24)開盤報20.60元,走勢平緩,小漲至20.70元後,隨即下跌翻黑,終場收20.50元、跌幅0.73%。看著中鋼股價無情下挫的網友笑虧,「今年是冷水瓶,讓公園中的冷水也能透心涼」、「啥時股東會能送帳篷去公園占位啊?」雖說如此,根據集保中心統計,截至4月18日止,中鋼股東人數合計仍高達129萬2018人,為全台股東第二多的公司,顯示投資人對老牌傳產個股仍有一定信心。中鋼每年股東會紀念品往往讓股民趨之若鶩,《今周刊》本文也整理出近10年來送的品項,從中也不難看出中鋼紀念品為何能屢屢製造話題!
日期:2025-04-26
最近,您可能被貨櫃海運一連串的利空消息給嚇到了!受到關稅戰影響,過去兩個星期,中國航向北美的航班與貨櫃載運量竟瞬間銳減40%以上。因為搶運潮沒出現,研究機構預測貨櫃三雄今年獲利將腰斬,明年甚至可能落入虧損!權威海運研究機構Drewry最新預測,2025年全球貨櫃運量將陷入1%的衰退,這是自2009年金融海嘯、2020年新冠疫情以來,過去20年來全球運量可能的第三次衰退‧‧‧。
日期:2025-04-25
長榮海運(2603)週五(4/25)召開法說會,由於全球景氣陷入美中貿易戰陰影,仰賴全球貿易的貨櫃航運如何看待後市,成為重要風向球。近期,由於美國總統川普4月以來,祭出對等關稅政策,此前更以301條款調查,針對中國船隻祭高額港口費,美中雙方劍拔弩張氛圍持續。IMF因此下修今明兩年的全球經濟預測,替全球景氣埋下隱憂。不過,長榮海運總經理吳光輝絲毫沒有過度憂慮,反之,他點出美中貿易依存度高,認為雙方必然會提出解方。此外,由於貨櫃航運的貨品多半屬剛性需求,沒有貨量衰退的問題,僅有遞延問題。吳光輝說:「只要貨還在,就沒有悲觀的理由。」
日期:2025-04-25
交通部才宣布推動永續航空燃油(SAF)試行計畫,國內主要機場將首度供應SAF給航空公司。國內航空雙雄長榮航空與中華航空,週四(4/24)跟進宣布,與台塑石化等SAF供應商簽訂採購合約。 長榮航空除與台塑石化合作,更與國際SAF供應商AEG、日企COSMO簽訂採購合約。總經理孫嘉明說:「永續不再是選項,是企業責任。」華航則和台塑石化簽訂合約,今年要採購2,500噸以上台塑石化自產的SAF,預估減碳量可達6500噸。其實,SAF的價格比起一般航空燃油,價格高出數倍,為何航空業還願意買單?關鍵就在SAF是航空要朝向「淨零減碳」的最快途徑。目前,國際民航組織(IOCA)決議,希望2030年國際空運達成減碳5%的目標。
日期:2025-04-24
中鋼(2002)2025股東會紀念品出爐了!擁有129萬股民、紀念品屢屢創造話題的中鋼,這次為了股東特別精心推出「輕巧冷水瓶」,且還附贈「防撞耐磨保護套」,可說是誠意滿滿,「輕巧冷水瓶」也恰恰符合中鋼先前釋出的「日常生活用品」、「使用集團相關材料製作」、「室內外都可用」、「很輕」的4個提示。至於中鋼「輕巧冷水瓶」紀念品的領取時間、地點為何?零股股東也可以領嗎?《今周刊》本篇帶讀者一次瞭解。
日期:2025-04-24
今周刊編按:美國總統川普稱對中國145%關稅太高,還澄清自己無意開除鮑爾,大幅提振市場情緒,台股終場大漲845.71點或4.5%,創下史上第二大漲點,收在19639.14點,跳空收復5日線、10日線,市值1天增逾2億元,上市櫃高達1696家上漲作收。摩根資產管理亞太區首席市場策略師許長泰分析,由於昨日美國總統川普與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鬆口表示,認為對中國的145%關稅不可持續,因此讓美股、亞洲股市表現較正面,但後續仍有不確定性。許長泰指出:「美國遞出橄欖枝的態度是否能維持、中方的反應又是如何?這些還有待觀察。」第一金投顧資深協理留政鈺觀察週三的台股盤勢分析,可看出中小型股的漲勢比大型股更猛烈,背後的關鍵因素有兩個,一是中小型股的外資持股較低、二是中小型股位階較低。留政鈺指出,因為目前還不能說關稅議題已經完全排除,後續可能還有反轉,因此外資仍有可能把台股當提款機;因此他預估:「現階段法人若想搶台股反彈行情,可能以外資持股比重較低的中小型股為主。另外,中小型股也有位階較低的優勢。」談到操作策略,留政鈺建議投資人現階段還是以「反彈行情」視之較恰當,佈局在台股的資金水位可依照自己的風險屬性,控制在2~4成之間,保留銀彈待情勢更明朗後買進。至於佈局應該首選哪些股票?留政鈺認為應該留意三大族群,分別是:國安基金護盤股、5月台股主動式ETF將進場的主要持股,還有喊出要買庫藏股的公司。
日期:2025-04-23
今年以來全球股市波動甚巨,在不利市況下,更凸顯基金經理人平衡布局、靈活操作的功力,而他們解讀市場的獨到眼光,亦值得投資人作為參考。
日期:2025-04-23
近日,機車大廠光陽工業爆發經營權之爭,最終由執行長柯俊斌當選董事長,一統江湖。這位最接地氣的董座,將如何運用智慧,回應股東對光陽重返榮耀的期許?
日期:2025-04-23
台灣電動機車龍頭Gogoro近年陷入低潮,累積虧了上百億元,被稱為「機車界賈伯斯」的原董事長暨執行長陸學森則黯然下台。年輕的姜家煒走上火線、清理戰場,他如何救亡圖存?
日期:2025-04-23
創業55年的老牌化纖大廠集盛實業(1455)於周一(21日)傍晚公告,董事長葉守焞去世,公司將召開臨時董事會推選新任董事長,並於董事會召開後另行公告。集盛實業表示,將由代理人作業,各項業務均由專業經理人分層負責,對公司營運無影響。
日期:2025-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