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對「神經內分泌瘤」感到陌生,其實蘋果創辦人賈伯斯就是因「胰臟神經內分泌瘤」而過世。這項腫瘤症狀不具特異性,很難早期發現,但發生率正逐年提升中。
日期:2025-06-11
歐文.馬修斯是報導俄羅斯政治將近三十年的資深記者,也是蘇聯共產黨員的第三代後裔。三年前烏俄戰爭爆發,他憑藉自己的家庭背景與工作經驗,嘗試破解西方對這場戰爭的迷思。
日期:2025-06-04
近期COVID-19疫情捲土重來,行政院長卓榮泰周四(5/29)做出四點指示。第一,請衛福部掌握醫療服務量能並加強宣導分級醫療制度;第二,請衛福部依疫情發展趨勢,評估快篩最大需求量,協調業者調整產能。第三,請衛福部加強宣導符合兩大條件的國人儘速接種疫苗、盤點抗病毒藥物儲量並適時補充;第四,端午連假將屆,加強宣導國人落實防疫,建議在醫療院所、長照機構、大眾運輸或人潮聚集處自主佩戴口罩。衛福部疾管署也建議,若民眾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建議直到症狀緩解後的5天內,外出時應戴口罩,並盡量在家休息,避免不必要外出。
日期:2025-05-29
新冠疫情後的「免疫負債」問題,讓以往好發於秋冬季的流行性感冒,在春夏季也常發生。中醫師提醒,流感非一般感冒,併發症可能嚴重威脅健康,民眾應重視預防與治療。
日期:2025-05-21
近期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升溫,連歌手陳奕迅也「中鏢」,宣布取消高雄3場演唱會。疾管署指出,國內新冠疫情持續上升,預估6月將來到高峰。有醫師表示,門診不少人以為「痠痛、發燒、喉嚨癢」只是普通感冒,但快篩劑一驗就出現「2條線」確診,提醒除了發燒不退、喉嚨痛、全身酸痛無力等症狀以外,還要特別注意「胃痛、噁心、想吐」等腸胃的症狀,也可能確診新冠。
日期:2025-05-21
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等重大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準確量測血壓、控制血壓,是延長壽命的重要功課。
日期:2025-05-14
台灣新生兒雖然早已全面接種卡介苗,至今每年仍有六千餘人感染結核病,其中約七成是具傳染力的活動性結核者,高齡者及密切、長時間接觸者,應特別留意。
日期:2025-04-09
好萊塢著名演員方基墨(Val Kilmer)病逝,享壽65歲。他的女兒梅賽德斯·基默 (Mercedes Kilmer) 證實是在週二(4/1)晚間離世,死因是肺炎,她說父親在2014年被診斷出患有喉癌,但後來已經康復。方基墨的IG最後發文是在一周前3/23,他發布一則畫作,寫著簽名落款後將掛上牆面,突如其來的肺炎,讓這篇發文成為他最後與粉絲間的互動。
日期:2025-04-02
近來國內外疫情持續升溫,包括流感與新冠病毒輪番肆虐,醫療院所充斥著抱病掛號的民眾,由於這些流行性疾病的症狀大多相似,令許多人難以判斷;日前,一名小兒科醫師因喉嚨痛、發燒而幫自己快篩,「沒想到真的中獎了」,但不是流感也不是新冠,據了解,這種細菌容易在秋冬到早春引起咽喉炎及扁桃腺炎,不管是大人或是小孩,都有可能會被感染到。
日期:2025-03-02
編按:流感近期仍呈上升趨勢,併發重症、死亡人數均上升,氣溫下降、元宵燈節活動,仍有傳播風險,除了留意疫情變化,最好盡速施打疫苗,避免重症發生風險。這波流感(統計自2024年10月1日至今),累計已有795例流感併發重症,其中160例死亡。本周1名男童因感染A流併發急性壞死性腦病變身亡,為目前流感最小死亡個案,年初至今,已有2例兒童因流感引起壞死性腦病變離世。
日期:2025-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