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共有14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2
產業時事

國會擴權明拚三讀…藐視國會罪連外資圈都喊怕:本土企業都不擔心?39法學者籲「國會五法退回討論」

立法院正在審查由國民黨、民眾黨主推的國會職權行使法修法,被民進黨和民間團體批評國會擴權法案,目前關鍵條文包括「藐視國會罪」都已二讀,外界預估法案將於週二(28日)完成三讀。在台灣投資的外商公司憂心忡忡,數名主管都向本刊表達憂慮,認為修法將影響外商持續對台投資意願。「以金融圈來說,貸款給哪些公司都是機密。」一名美商金融業的法務主管H先生指出,有許多大型的聯貸案,其中就同時包含公股銀行和外資銀行,如果負責人要被叫去國會聽證,那對於公司來說,即使沒有涉及洩密,仍會對於公司形象有影響。H先生解釋,台灣的立法院環境跟美國環境不太一樣,在國外,大家或許會看到某一些公司的CEO會去國會聽證,捍衛自身產業或公司的權益。但在台灣,企業對某個法案或事件的立場,很容易會被歸類為贊成或反對就是支持某個政黨。除了外資憂心投資環境,包括法學界、司改團體、國際學者也都在近日紛紛聯名發表投書,憂心在野黨的國會改革版本,超出各憲政民主國家的範疇,顛覆法治及國會程序。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則秀出年輕人喜歡的社交平台Dcard指出,學生也都一面倒支持立法院推動國會改革,中興大學有72%支持、政治大學88%支持、陽明交大82%學生支持,就連賴清德國會發跡地,成功大學也有79%支持。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表示,法案三讀後一定會分別針對實體的違憲及程序性的違憲提請釋憲,交由大法官定奪。至於行政院是否提覆議,民進黨團尊重。

日期:2024-05-27

產業時事

戴上政治有色眼鏡 引進印度移工政策遭汙名化 印度移工各國爭搶 唯獨台灣鬧歧視風波

日本、韓國、以色列都在加大引進外籍移工,印度勞工是新增外籍移工首選,唯獨在台灣,引進移工政策淪為政黨鬥爭的肉票,甚至爆發毫無節制的歧視言論。

日期:2024-03-13

產業時事

日本外相避談台灣有事,是拒走安倍晉三友台路線?矢板明夫:只能做不能說

日本外相林芳正日前在國會備詢中被問到「台灣有事」等議題,林芳正選擇避談,引發外界揣測是否岸田政權對於台灣態度有所轉變,也讓外界產生不少疑問。不過,若是將台灣問題放在「防範中國」的脈絡下,或許可以看得更清楚。

日期:2023-05-04

產業時事

日本央行大當家換人》為何植田和男接下這燙手山竽,首要任務是趕走市場禿鷹,而非穩住日圓、控制通膨?

日本央行新總裁植田將要主導退出量化寬鬆,但是他既得「傾聽市場」,又不能觸發股匯債市的劇烈波動,植田會是當今全球最難做的央行總裁。

日期:2023-04-06

產業時事

日本國會議員首度用ChatGPT質詢!法案答辯,ChatGPT比岸田文雄更老實?

日本國會首次登場由ChatGPT生成的問題來進行質詢,除了引起話題外,也讓日本官員開始思考未來ChatGPT運用在國會質詢及政府機關的可能性……

日期:2023-03-30

產業時事

一刷抖音個資全都流進中國 App資安問題要不要處理?政府憂一下架會發生這些事

中國透過抖音等社群媒體試圖影響民主國家民意,西方國家已加快研擬管制措施。據指出,雖然抖音宣稱數據中心都在海外,但其實最後資訊都會回到中國。

日期:2022-12-25

產業時事

臉書二當家離職有貓膩?桑德伯格14年奉獻劃句點 內部爆料:她早沒影響力、正被Meta內部調查

編按:臉書二當家、Meta營運總監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宣布將在今年秋季離開Meta,讓外界備感震驚也猜測背後原因並不單純;美國媒體引述消息人士說法,指出桑伯格丟出離職震撼彈的同時,也因被指控利用公司資源策劃婚禮,正被內部調查中。不過Meta發言人諾蘭 (Caroline Nolan) 表示,這一切都與桑德伯格個人的離職決定無關。

日期:2022-06-04

財經時事

在野黨反美豬丟內臟惹議!一場國會質詢給我們的管理課:溝通永遠是第一步

響應支持國旅,近日安排兩趟國內的旅遊行程,再次體驗台灣之美與地方的活力。

日期:2020-12-09

產業時事

力挺「台灣參與WHO世界衛生組織」 大溫哥華台灣僑界聯合會聲援

武漢肺炎疫情蔓延,不少人把矛頭指向中國,質疑若不是中國一開始有意隱瞞,疫情不至於會變成現今失控的場面;如此緊張時刻,台灣卻因為政治因素被撇除在國際防疫陣線之外,不僅日相安倍晉三、加國議員表態支持台灣加入WHO,「大溫哥華台灣僑界聯合會」也力挺聲援。以下為「大溫哥華台灣僑界聯合會」聲明稿:

日期:2020-02-01

產業時事

皮凱提對日本這麼說

皮凱提認為日本貧富差距擴大和全球化有關,富人應該理解全球化必須遵守財富正義才行,大多數人不覺得全球化有利,就會成為風險。

日期:2015-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