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共有174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5-06-16
職場生活

化療、標靶、免疫療法之外的治癌選項 早期難發現 神經內分泌瘤治療新契機

不少人對「神經內分泌瘤」感到陌生,其實蘋果創辦人賈伯斯就是因「胰臟神經內分泌瘤」而過世。這項腫瘤症狀不具特異性,很難早期發現,但發生率正逐年提升中。

日期:2025-06-11

職場生活

香菸、加工肉品列危險因子 搭配輔助治療、定期追蹤最保命 無痛血尿別輕忽 小心膀胱癌找上你

藝人鄭進一日前驚爆罹患膀胱癌第二期,接受化療、放療後抗癌成功。膀胱癌雖不在十大癌症之列,卻是泌尿器官最常見的腫瘤,每年仍造成一千餘人死亡。

日期:2025-05-07

職場生活

初期症狀不明顯 台灣逾六成確診已晚期 沉默的熟男殺手 攝護腺癌別輕忽

二○一九年,攝護腺癌只是男性癌症發生率第六名,二二年已躍升至第三位,甚至是男性癌症十大死因第六位,中高齡族群不可輕忽這項安靜的癌症,以免錯失治療時機。

日期:2025-04-16

投資理財

AI趨勢浪潮下,漲破千元台積電還能買嗎? 專家分析:從本益比來看,CP值還很高

「護國神山」台積電在2024年突破千元大關後,不少投資人擔心基期已高不敢投入,漲破千元的台積電還能買嗎?理財作家股市隱者在《毛利小姐變有錢》節目中分析,市場分析師不斷上修EPS預估回推本益比,以台積電歷史本益比落在15-25倍換算,現在還是相對便宜價位,他認為不要輕易被「市價」的價格影響投資節奏。此外,除了台積電與輝達,AI趨勢浪潮下,矽智財與散熱模組預期成為長期投資亮點。

日期:2025-02-24

職場生活

只能延緩惡化速度 仍須搭配多動腦、多社交 阿茲海默病新藥上市 留意腦出血風險

阿茲海默病治療新藥,今年第一季有望獲發藥證在台灣上市。相關藥物的主要效益是「延緩病程惡化」,接受治療前,病患及家屬應留意副作用風險。

日期:2025-02-19

職場生活

皮膚上「小痣」不痛不癢 卻藏危機 黑色病灶別輕忽 小變化恐成大麻煩

黑色素瘤在台灣相對少見,然而惡性機率卻極高,當手掌、腳掌、手指、腳趾或指甲下方,出現像瘀青般的黑痣,應立即找皮膚科醫師。

日期:2024-12-31

產業時事

2024「8件最失敗科技」出爐!從微軟電腦大當機、「政確」AI出包到AI廚餘…台灣竟捲入「這事件」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日前發表2024年「最失敗科技」。從畫出黑人女性教宗的「政確」AI,到更新出錯的CrowdStrike,引發全球百萬台微軟電腦大當機,今年共有8個事件入選。其中一件還無端將台灣捲入。

日期:2024-12-21

產業時事

2024醫療科技展 中醫大暨醫療體系 AI新藥開發領航 創新外泌體技術 全球首例異體CAR-T 抗癌治療新突破

「2024台灣醫療科技展」將於12月5日至8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盛大登場!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以「精準創新、邁向卓越」為主題,聚焦突破性的「AI新藥研發」。在醫學大學、醫學中心與生醫產業優勢上,與國際著名生物醫藥研發的日本京都大學成立全球研發中心。內容圍繞「再生醫學」、「精準醫療」、「智慧醫療」、「特色醫療」及「創新研究」五大核心,全面呈現醫療創新與臨床應用的最新突破。

日期:2024-12-11

職場生活

肺癌、大腸癌、乳癌…每4分19秒就1人罹癌!賴清德射「癌症治療三箭」:死亡率盼降三分之一

癌症已連續42年占據我國十大死因首位。據統計,單2023年就有約5.3萬名國人死於癌症,平均每年約有12.1萬人罹癌,2021年則是每4分19秒就有1人罹癌。然根據研究指出,有高達3成至5成的癌症是可預防的。衛福部發現,有定期做「子宮頸抹片、乳房X光攝影、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口腔黏膜、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等癌症篩檢者,可降低2到7成不等的死亡率。總統賴清德周四(11/28)表示,政府已設下「2030年癌症標準化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的任務,且明年將以40億元公務預算挹注癌症篩檢預算至68億元規模,以擴大癌症篩檢,並挹注50億元公務預算,要讓「癌症新藥基金」規模達到百億元,以降低患者經濟負擔。衛福部常務次長周志浩指出,其實有3至5成癌症是可預防的,盼透過「癌症治療三支箭」:提升早期癌症篩檢、聚焦基因檢測與精準醫療、建立百億癌症新藥基金,來達成「2030年降低癌症標準化死亡率三分之一」的艱鉅任務。

日期:2024-11-28

產業時事

市值60億美元最後卻下市,燒光錢還惹爭議!台灣生技業除了砸錢,還有什麼要突破的?

台灣生技產業發展至今,還有再進一步突破的機會嗎?《今周刊》在10/14舉辦生技醫療論壇,與幾位前輩應邀討論這個議題,我想在這個專欄談談一些心得。

日期: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