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日前公布去年國人死因,癌症已連續43年奪冠,2024年有5萬4032人死於癌症,其中,10大癌症死亡率以結腸、直腸和肛門癌位居第3。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就提醒,「大腸癌,不再是老年人的病了」,以前大家都以為大腸癌是老年人專屬,現在連20幾歲的年輕人也被診斷出大腸癌,而且「一發現常常就是晚期」。黃軒指出,以前認為吃香腸、培根比較危險,但最新研究顯示,含糖飲料的影響更大,比紅肉、加工食品更危險!
日期:2025-06-21
心臟外科權威林芳郁在5年前、也就是69歲時罹患失智症,他的太太醫師林靜芸週三(6/18)透過臉書說到他的病況:「林芳郁突然生病了,過去5年他的病情漸漸穩定,並慢慢變好」。林靜芸說《謝謝你留下來陪我》這本書是敘述林芳郁,如何從擔任16年的決策領導人,變成了生病之後的他。「想要分享從挫敗中學習成為一個照顧者,並尋著心中的愛與希望,好能跟我最愛的人,永遠在一起。希望所有照顧者能因著這本書獲得勇氣與盼望。林芳郁曾投書安寧照顧基金會,寫到自己對於死亡的看法。他說,「假如有一天要說再見,我心中已經有譜,人生就像一趟旅遊,有一天目的地到了,我會快樂地下車」。
日期:2025-06-18
想改善便秘,試試看邊吃邊喝水。吃很多菜但是沒多喝水,便秘只會更嚴重!
日期:2025-06-16
總統賴清德今(16)日午間出席「台大醫院130週年院慶活動」,感謝台大醫院為民眾提供最好的醫療服務,持續引領台灣醫療進步。也期盼未來該院在智慧醫療、癌症防治等領域繼續努力,讓民眾健康更有保障,醫療服務更有效率,共同打造「健康台灣」。特別的是,賴清德也在現場說,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做完,馬上有下一個台大醫學院院長的工作,應該是第一個。
日期:2025-06-16
衛福部統計處今(6/16)日公布2024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與肺炎仍居主要死因前3位。前年度(2023)排名第6的新冠肺炎,則隨疫情緩和跌到榜外(從第6名降至第14名),死亡人數較2023年減少4,192人,主要是因為COVID-19(減6千人)、糖尿病(減962人)死亡人數減少。
日期:2025-06-16
乳癌是國內婦女最好發的婦癌,其中又以三陰性乳癌最為惡性。放射腫瘤部醫師廖志穎指出,最新動物實驗發現,攝取過多Omega-6油品,會刺激三陰性乳癌生長,也會刺激攝護腺癌、大腸癌、肝癌生長。營養師呂美寶則建議,家中應少用沙拉油、玉米油、葵花油等Omega-6為主的油品。
日期:2025-05-27
20多年前,台灣的國病是肝病,靠著政府、醫界和民眾共同努力,肝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逐漸下降,但曾幾何時,肺癌的發生人數持續增加,根據2021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肺癌發生人數高達1萬6880例,首次超越大腸癌登上第一。肺癌除了發生人數最多,死亡人數、晚期個案比例都是第一,健保醫療費用支出也最高,更是唯一死亡人數破萬的癌症,可說是癌症中的四冠王。
日期:2025-05-16
外人看來仕途亨通的台鐵公司總經理馮輝昇,其實出生寒微,而要說起他人生中最寶貴的事物,則是伴他走過漫漫人生旅程的母親黃順妹,時常掛在嘴邊的一番話。
日期:2025-05-07
你知道政府提供哪些免費的癌症篩檢補助嗎?是否曾好奇,什麼時候該做乳癌、肺癌或大腸癌檢查?從2025年1月1日起,政府正式擴大五大癌症公費篩檢補助年齡與對象,針對肺癌、大腸癌、乳癌、子宮頸癌與口腔癌提供免費檢查,協助國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癌症,守護自己與家人的健康。其中最受矚目的就是肺癌篩檢的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補助金額最高達4,000元,如果自費檢查,通常費用落在5,000至8,000元之間。只要符合補助資格,就能免費接受這項高價值檢查,這麼重要的政府福利,千萬別錯過!那要怎麼知道自己符不符合篩檢資格?又該去哪裡做檢查?快來看!五癌篩檢懶人包一次整理給你。
日期:2025-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