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今周刊》「台灣大未來 國際高峰會」6月19日邁入第二天,桃園國際機場董事長楊偉甫以「減碳與低碳運輸的綠色哲學」發表演講。他表示,因積極減碳排,今年獲國際機場協會頒發機場碳認證等級4。他強調,桃園國際機場的減碳不只是各家航空器,還包括進入機場的車輛及旅客,這是大家一起齊心協力完成的減碳成績。
日期:2025-06-19
第八屆《今周刊》「台灣大未來 國際高峰會」周三(6/18)登場,地方治理如何永續發展備受關注。雲林縣縣長張麗善以「雲林轉型契機!從農業永續到產業升級」為題,透過在地實際案例,分享這座台灣農業大縣的永續轉型經驗。
日期:2025-06-18
(今周刊1486)日本政府近年積極擴大開放「特定技能」簽證,並要求企業與支援機關合作,幫助外籍員工融入社會,隨著全球缺工愈演愈烈,台灣也應從本質思考要如何吸引並留下外國人才。
日期:2025-06-11
永豐餘深耕濕地生態環境,20年來持續為高雄大樹舊鐵橋濕地注入源源不絕的生命活水,日前更舉辦「低碳志工假期」,邀集同仁們走進濕地,清掃整理環境且進行棲地工作體驗,以實際的環保行動呼應世界環境日,推動濕地保護工作。
日期:2025-06-05
本週六(5/31)是端午節,有三天連假,民眾紛紛規劃出遊行程、採買粽子應景。然而節慶美食過後,剩餘的粽葉、果皮等廢棄物該如何正確處理,也成了不少人關心的話題。環保局特別提醒,應景食品的包裝與剩餘物品應確實分類處理,否則可能因違規遭罰。
日期:2025-05-31
新加坡雖然國土面積有限,卻透過不斷的填海造陸來擴展土地,以應對人口增長、經濟發展與環境挑戰。自1965年建國至2024年,新加坡的國土面積已從581.5平方公里擴大至735.6平方公里,增加了154.1平方公里,增幅達26.5%。這些新增土地推動了經濟、工業、住宅及基礎設施的發展。根據新加坡國家發展部的統計,從2000年至2023年,新加坡的填海造陸面積達到74.5平方公里,總計投入約130億新幣。過去十年間,每平方公尺的填海造陸成本約介於270至850新幣之間。新加坡政府規劃,到2030年,新加坡國土將進一步擴展至766平方公里,相較建國時增長31.7%。
日期:2025-05-29
淨零碳排已是世界趨勢,ESG成為每家公司的必考題。環保產業嗅準商機,不斷有新兵投入資本市場,但想要長久經營,最後還是得靠能耐。
日期:2025-05-28
台泥(1101)周二(5/27)召開股東會,股東最關切的當然是今年股利能否配超過1元,還有股價又再次跌破30元關卡等議題,董事長張安平直言,若台泥這幾年轉型沒有向外投資的話,「現在數字是很難看的。」他說自己也希望能發3、4塊股利讓股東很開心,但台泥管理階層需幫未來種樹,所以無法將所有現金發出去。張安平說,台灣水泥業正遭受碳費與進口高碳水泥傾銷的雙重夾擊,不理解政府對越南水泥反傾銷案處理一而再、再而三地往後推,導致國內業者承擔不公平的碳成本,因此憂心進口高碳排水泥恐使台灣整體碳排帳單攀升。他喊話台灣要有台版「CBAM」(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如此才能徹底地讓進出口的水泥承擔一樣的碳成本,並建議政府可借鏡日本政府將公共工程低碳採購納入國家減碳策略,優先採用低碳水泥。張安平也提到,最近許多投資都在半導體產業,有人問「你們水泥公司可以活到一百年嗎?」他回應「答案是百分之百」,並認為「沒有水泥作為基礎建設,根本沒有半導體與其他產業」。
日期:2025-05-27
全球能源轉型加速,臺灣也積極布局。第四屆「ITRI NET ZERO DAY」匯聚產官學研與企業領袖,聚焦五大主軸:數位科技助攻深度節能、高效節能新解方、加速落實節能行為與創造商機、低碳氫氨供應與應用契機、循環再生新商機,打造提升能源效率的關鍵解方,助產業因應國際趨勢、掌握綠色轉型契機。
日期:2025-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