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搜尋:
拜登於美東時間20日中午,正式就任美國總統,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經濟疲弱不振,以及亟待重整的國際關係、地緣政治問題等諸多挑戰,拜登完全沒有「蜜月期」,他必須在最短時間內,交出能夠滿足人民期待的成績單。
日期:2021-01-21
標榜能讓民眾享受便利服務、接軌國際潮流的晶片身分證,因無法化解資安疑慮,在試辦前夕狼狽喊卡。其實,台灣民意拒絕的,並非身分識別數位化,而是政府不願耐心溝通的草率態度。
日期:2021-01-06
政治學家與政策制定者深知台灣內部對中國意見的分歧,削弱了其與北京打交道的能力,數十年來對中國的態度分歧以分裂了台灣政治,但台灣內部分歧已縮小,其對中國的態度是否正在接近?
日期:2020-11-24
政治大學選舉中心年度民調顯示,民眾認同為「臺灣人」的比例大幅提升,認同為「中國人」或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比例下探到新低。同樣的趨勢在統獨民調也有相同軌跡:支持實質獨立的比例自2018年上升至近三成,而支持統一的比例降至0.7%,為歷年來新低。民主基金會所委託的政治大學選舉中心也有製作另一份年底才公布的民調,其中支持臺灣現有體制以及捍衛國家體系的意願也隨著同樣趨勢提升。綜合這幾份民調起來看,可以發現台灣人對於民主自由的重視與國家認同和統獨立場兩者關係密不可分。
日期:2020-08-03
編按:沈宜璇原為舞蹈老師,2009年發現罹患乳癌,其後擴散至淋巴、甲狀腺、肝、胃、肺、骨頭等部位;2017年又發生一場大車禍,導致幾乎全身癱瘓。如今,沈宜璇的身體狀況已有所好轉,她將自己與乳癌共處的經驗、調整身心靈健康的方式、在醫院治療期間的觀察體悟紀錄下來,集結成書。以下為摘自書中的筆記與日記:
日期:2020-04-21
聖嚴法師提出對世人有重要影響的「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既是面對人生挫折逆境的態度,也是循序漸進的步驟。
日期:2020-04-13
去年十二月,導演吳念真簽下了預立醫療決定書。年逾六十的他,一九年生了一場大病。他說,這份決定書會決定他人生最後的樣貌,也代表他對人生的態度。 《今周刊》專訪吳念真,分享他簽署決定書的心路歷程,及對生命價值的解讀。人生最後一哩路該怎麼走得漂亮、走得尊嚴,以下是他第一人稱自述。
日期:2020-01-08
上週美國南德州法院宣布廣明違反美國反托拉斯法案,判決處罰1.76億美元,這個金額換算成新台幣超過53億,這立即對資本額27.84億元,一年獲利大約只有3億元左右的廣明股價造成巨大衝擊。
日期:2019-10-30
愛,就是無論晴雨都甘願陪你走上一段。其實,我是真心認為:「共患難比我愛你動人。」因為,會跟你說我愛你的人,不一定會跟你共患難;但是,能夠跟你共患難的人,一定是愛你的,不管是哪一種形式的愛。一般來說,可以跟你同甘苦,一定有情;可以共患難,一定有愛。
日期:2019-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