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晶圓代工漲價的趨勢持續下,龍頭們紛紛擴產,新產能多集中在明年下半年與後年開出。但在這場瘋狂擴充產能的競賽中,供不應求的狀況能否持續,晶圓廠榮景又有多長?
日期:2021-11-17
「我們以客戶為核心,客戶在哪裡、我們就保證他未來的發展。」12月3日在李國鼎紀念論壇上,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再次重申了為滿足客戶需求,持續在海外擴產的計畫決心,在地緣政治的紛擾下,以「客戶為導向、做投資決定」。這場紀念前總統府資政李國鼎逝世二十周年的論壇,包含聯發科技董事長蔡明介、旺宏電子董事長吳敏求、日月光半導體執行長吳田玉、鈺創科技董事長盧超群、中磊電子董事長王伯元等重量級人士齊聚一堂,並以台灣半導體未來為題,展開討論。
日期:2021-12-04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與宏碁董事長陳俊聖相繼提出半導體與筆電市場皆有重複下單現象,劉德音提及晶圓代工成熟製程看似供不應求,但實際上全球成熟製程如28奈米產能仍大於需求,並點出現階段市場有重複下單問題,導致台積電帶頂電子權值股拉回,影響加權指數表現。
日期:2021-04-04
美國半導體龍頭英特爾下午宣布,與聯發科(2454)建立策略合作夥伴關係,聯發科將利用英特爾晶圓代工服務(Intel Foundry Services,IFS)的先進製程製造晶片。英特爾指出,這項協議將使聯發科技多一個在美國和歐洲擁有充沛產能的代工新夥伴,以打造更平衡且具韌性的供應鏈。聯發科則強調,與台積電在先進製程的合作關係不變,與英特爾的合作「將有助於提升聯發科技成熟製程的產能供給」。
日期:2022-07-25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1-12-10
當市場聚焦十二吋晶圓先進邏輯晶片製程時,以成熟製程為主的八吋晶圓市場也低調起飛。在需求增長的同時,台灣晶圓代工廠如何布局,抓緊更有價值的機會?
日期:2020-03-25
台積電成熟製程調漲20%的價格,引發各界討論,其實,台積電以外的晶圓代工廠商老早就紛紛調漲價格了,台積電算是跟了上來,但這個漲價動作,很可能牽動半導體產業生態系的變化。
日期:2021-08-27
晶圓代工廠力積電(6770)繳出亮麗的2021年財報,去年第四季毛利率達到48%,不僅超越聯電(2303)同期的39.1%,今年下半年更可望站上50%,直逼台積電的獲利水準。2021全年力積電的自結每股純益(EPS)為4.92元,等於賺了半個股本,董事長黃崇仁樂觀預期,2022年的營收及獲利表現都可望再創新猷。不僅如此,正在興建中的力積電銅鑼廠,預計今年第三季開始裝機,土木工程在年底前完工;2023上半年產線試產,希望同年第四季開始投產,估計初期月產能1~1.5萬片,目標是2024上半年逐漸拉到每月3萬片。黃崇仁樂觀認為,隨著銅鑼新廠按時程量產,力積電「2024年將會大爆發」。對於有外資示警,2022下半年全球晶圓代工業的成熟製程恐供過於求,力積電總經理謝再居直言,若外資認為台積電瘋狂擴產沒有問題,一顆CPU等先進製程的產品又需要搭配5~7顆的成熟製程晶片,大家應該擔心「成熟產能供不應求,怎麼會是供過於求?」
日期:2022-01-25
晶圓代工業者力積電(6770)董事長黃崇仁認為,所謂半導體成熟製程恐供過於求的說法大有問題,因為電源管理IC及車用晶片依然供不應求,力積電現有產能至少到2023年底都是滿載。其次,預計2023年中開始量產的銅鑼新廠,產能都已經被客戶包下來,因此力積電看不出來有成熟製程供過於求的問題。總經理謝再居則指出,據傳台積電未來幾年有14座晶圓廠要擴產,「如果大家肯定台積電可以擴14個廠」,台積先進製程又主要生產各類處理器,「周邊IC會有多少成長!」
日期:2022-04-26
力積電(6770)董事長黃崇仁認為,疫情推升消費市場的數位化需求急增,造成半導體缺料嚴重,「重災區」不在先進製程的產品,而是成熟製程的產品,且缺料可能成為常態。更糟糕的是,半導體供需不平衡的原因不只疫情,若加上電動車趨勢帶來另一個大量零組件需求,眼前的缺料何時能解除,「已經無法想像」。然而,對部分業者來說,危機就是轉機。力積電不僅主攻成熟製程,在苗栗銅鑼興建中的新廠也是採用50奈米以下的技術,且已經獲得多家IC設計公司包下兩年以上的長約。
日期:2021-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