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六年四月十日,歐巴馬在美國白宮收到一封林肯的信,竟是來自北韓官媒,讀完這封荒謬的信後,他說別以為敵人是蠢蛋就不用擔心,因為他們真的會做蠢事。
日期:2025-04-23
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俄羅斯在國際上愈發孤立。儘管普丁試圖拉攏中國、伊朗與土耳其,尋求擴大對西方的外交牽制與經濟支援,卻難以換來實質的軍事合作與資源援助;與此同時,國內反戰聲音也在高壓統治與資訊審查下被全面壓制。本文將帶你深入分析普丁如何透過外交手段、能源策略與資訊控管,延續這場孤立中的戰爭,並揭露俄羅斯社會如何在恐懼與沉默中,一步步邁向極權統治的未來。
日期:2025-04-23
俄烏戰爭其實一度有望快速停火。戰爭初期,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提出放棄加入北約,並願討論中立地位與領土安排,普丁卻選擇拒絕談判,堅持繼續攻擊,甚至放話動用核武,讓全世界陷入恐慌。本文揭露那段鮮為人知的談判內幕,包括中國與美國之間如何私下溝通、北約援助態度的轉變,以及普丁錯失的戰略機會。從和談破局、到核武威脅與戰線膠著,這是一場本可避免,卻走向無法回頭的戰爭。
日期:2025-04-23
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羅(Samuel Paparo)10日在參議院聽證會上警告,若西太平洋爆發戰爭將摧毀全球經濟,導致核戰風險升高,甚至造成50萬人絕望而死,更強調台灣海峽對全球貿易重要性,且台灣半導體也對美國經濟至關重要。
日期:2025-04-15
今周刊編按:美國總統川普政府15日強制逾千名美國之音(VOA)等國營媒體員工停職休假。由於美國之音總部在華盛頓DC,在全球都有約聘雇記者與編譯人員,台灣有近十名員工,在15日也同步收到總部通知「暫停工作」,上個月薪資至今也還未入帳,未來恐怕也面臨失業的命運。
日期:2025-03-17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25-03-12
1988年時任中科院核研所副所長張憲義,與美方情治單位暗通款曲,讓當年花了20億美元買來的研究用反應器(TRR),更是付諸流水,81歲張憲義目前定居美國愛達荷州,近期他接受CNN訪問,依舊堅稱是做對的事。他向CNN說明,台灣擁有核武,只會增加中國武力犯台的風險,美國也可能限制軍事援助,「發展任何致命化學武器、核武器,對我來說都是無稽之談,兩岸都是中國人」。曾與張是同窗、中科院核能所同僚的萬克儉發文怒斥,「叛國就是叛國,有什麼好美化,世世代代子孫都該跟著丟臉」。該文章充滿氣憤情緒,萬克儉稱張憲義叛逃胡亂指控台灣發展核武,是為了抬高自己的身價,以便美國養他一輩子。「中華民國根本沒有造核武的計畫,我從未接受過任何口頭或書面的命令要我們造核武。換句話說,張憲義是賣國求榮,誣陷我們在造核武,以便他在被中華民國政府發現是叛徒前,得到美國的保護而容光煥發。」萬克儉更怒嗆「若不服氣,就來跟我當面對質」。另外,根據張憲義前上司周仁章口述回憶,當年中科院並無製造核武機制,指張憲義解讀存在認知差距。而趙少康也痛批,從軍人角度來看這就是叛國,「你是中華民國政府的上校欸,怎麼可以幫CIA工作」,當時美國派人把整個中科院翻遍,尤其核能研究所更是被翻箱倒櫃,由於心血全沒了,很多研究人員當時都哭了「很可惡啦」。
日期:2025-03-05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25-03-05
在《戰爭的起因》這部開創性的研究中,傑弗瑞•布萊內探討了戰爭爆發與和平的原因。他發現,過度樂觀往往是戰爭的前奏,而任何能夠削弱這種樂觀情緒的因素則有助於維持和平。
日期:2025-03-03
近四十年前,台灣核子工程專家、陸軍上校張憲義成為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線人,並在1988年叛逃美國後洩露台灣秘密核武計畫,最終導致台灣在美國壓力下摧毀核武設備,終結核武夢。近日,81歲的張憲義在CNN一場罕見的專訪中直言,他不後悔當初的決定,強調「根本不存在背叛,我做的事對台灣人民有益」。
日期:2025-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