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共有179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5-03-17
職場生活

26年前進入台積電,何麗梅克服恐懼焦慮、變身羚羊走跳:女性玻璃天花板其實是自己

「每一個災難和痛苦的後面都有正面的意義,人們因為看不到未來所以會痛苦,有時候過幾年回過頭看才會知道,原來那是一個祝福。」沒有工程背景,以財務專長加入台積電的何麗梅回憶,剛進台積電時,長達一年半的時間很痛苦,「每一天我都覺得活不下去。」有一天她和mentor(導師)訴說工作遭遇的困境時,他回:「企業家天生就是獅子,若他不是獅子,就做不好企業家,獅子碰到羊就是要撲他,不是因為他肚子餓,是因為妳像隻羊。」這個故事啟發了何麗梅,她才發現自己在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面前表現得太沒自信,「原來我看起來像隻羊。」「羊有很多種,綿羊、山羊、羚羊,我給自己找個藉口,我可以像羚羊,至少跳快一點。」她笑道。為了讓自己更有自信,「除了準備、準備、再準備以外,還要沉著,因為強將不喜歡手下有弱兵;他覺得你看起來都沒有自信,就會不高興,我開始給自己心理建設。」

日期:2025-03-10

產業時事

財富實踐 小櫃員變保險女王 詹采蓁:誠信 讓我把客戶攬牢牢

(今周刊1466-1467)擁有凍齡美貌、甜美嗓音的公勝保經資深行銷副總詹采蓁,是客戶眼中貼心的「財務管家」。具備二十年銀行財富管理專員資歷的她,七年前轉戰保險業,已連六年拿下百萬美元圓桌(MDRT TOT)頂級會員、象徵「保險業精英」的殊榮。

日期:2025-01-22

產業時事

蹲好馬步迎CoWoS起飛 萬潤科技董事長 盧鏡來

(今周刊1462)談到盧鏡來,他的高中同學、萬潤科技獨董、崑山科大講座教授周煥銘想也不想,立刻給出精準的評價:「他行動力很不錯,很有當老闆的特質!」

日期:2024-12-25

職場生活

瓊瑤死因出爐...支持安樂死「想沒痛苦死去」!7年前一封「身後事拜託信」曝光:10件事千萬別對我做

瓊瑤週三(12/4)辭世,享壽86歲,她留下遺書、在淡水家中輕生。瓊瑤在遺書中提到,「死亡」是每個人必經之路,也是最後一件「大事」,她不想聽天由命,不想慢慢枯萎凋零,「我想為這最後的大事作主」。晚間傍晚檢察官會同法醫進行遺體相驗,瓊瑤的兒子、媳婦和助理都到場,相驗於40分鐘後結束,結果為一氧化碳中毒窒息而亡。事實上,瓊瑤曾在2017年在《今周刊》裡讀到的一篇文章《預約自己的美好告別》,便決定寫下給兒子和兒媳一封信,信中提到自己希望可以立法《安樂死》,不過若能夠尊嚴死,則是聊勝於無。瓊瑤對於尊嚴死的看法,在丈夫平鑫濤中風又失智、臥床上千天後更加堅定,因為平鑫濤在有意識時,也支持不急救、不插管、不進加護病房,但其子女意見不同,最終瓊瑤選擇妥協,卻也因此痛不欲生。瓊瑤這封「身後事拜託信」給了小孩5個叮嚀,其中之一就是自己已經註記過,最後的「急救措施」,氣切、電擊、葉克膜全部不要。她更是希望一切從簡:「採取花葬的方式,讓我歸於塵土,不發訃文、不公祭、不開追悼會,不做七,不燒紙,不設靈堂,不要出殯」。瓊瑤提到的尊嚴死,就是《病人自主權利法》,《病主法》是亞洲第一部完整保障醫療自主權與生命尊嚴的專法,成年且心智健全者可透過完成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並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保障自己面臨5種重大疾病(末期病人、不可逆轉昏迷、永久植物人、極重度失智症及其他政府公告重病)時的醫療自主權。她希望推動的安樂死,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表示,積極安樂死形同「協助自殺」,目前社會仍沒共識,因此仍以推動「安寧緩和醫療」跟「病人自主權利法」為主,希望讓民眾生命最後一哩路可以減輕痛苦。

日期:2024-12-05

職場生活

如何教出年薪17億台幣的台南女兒?蘇姿丰父親:她5歲我就開始教猶太人的觀念 「正面看待失敗、勇於冒險、面對挑戰!」

美國超微(AMD)董事長暨執行長蘇姿丰(Lisa Su)的事蹟廣為人知,特別是她2014年臨危受命,接掌當時搖搖欲墜的超微,打造成現在年營收227億美元(逾7300億台幣)、毛利率直逼50%,市值逾2700億美元(約8.7兆台幣)的科技巨擘。蘇姿丰身為台南女兒,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深造後,一直在美國科技業發展,年薪甚至一度高達17億台幣,超越許多美國前500大企業的男性執行長。這不免令人好奇,蘇姿丰的家庭教育,如何把她打造為當今全球的重要科技業大人物?或許她父親蘇春槐最適合告訴大家。

日期:2024-10-14

產業時事

新人生〉 為新創指路 YouTube創辦人陳士駿推動史丹佛「台灣計畫」 捐兩百萬美元 盼世界看見台灣

從矽谷連續創業家的身分,「向後退一步」的陳士駿,為了提升台灣的地位與能見度、為台灣的科技新創創造比較好的環境,都做了哪些努力?

日期:2024-05-29

職場生活

旱地裡的鐵人農夫

對於洋蔥,你一定跟我一樣有很多的理所當然,以及許多美味的回憶。例如一定會辣眼睛、像花生一樣長在土裡,而且一年四季都吃得到。三十多年前我做學徒時,正流行咖哩餃,每天我都要切小山一樣高的洋蔥絲,經常是眼淚鼻涕齊流地邊工作邊切洋蔥,戴過蛙鏡、塞過鼻孔都無效,偏偏經常咖哩餃賣不夠,還得不時去店後面的市場補買洋蔥。儘管苦不堪言,但洋蔥炒熟後的甜香氣息,以及不管配什麼料理都搭的隨和個性,每每想起,總讓我洋溢幸福感。

日期:2024-05-22

職場生活

「超級阿嬤」陳玲玉律師聊帶孫教養「用愛打開夢想的門」:帶自己的孩子跟孫子的最大不同

國內三大法律事務所第一位女性合夥人、現為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榮譽首席顧問的陳玲玉,偶然機會下,她開始記錄和孫子Kilo相處7年間有趣的生活,並交由格林文化出版《如果愛是答案,問題是什麼?-365快樂帶孫日記》一書。2024年1月26日晚上7:30,陳玲玉律師將在台北信義學堂進行別開生面的演講「用愛打開夢想的門」,分享她如何將自己的理念與人生哲學,運用在帶孫日常。

日期:2024-01-25

職場生活

「沒有臥床餘生,很感恩」畢業62年的國小同學會...劉秀枝醫師:退休16年裡我學到的4件事

最近接連有2位同事屆齡退休,回想起我當年擔任科主任時,兩位都還是住院醫師,這才猛然警覺到自己已退休16年,剛好是從小學到大學的教育年數。我不禁思索:在這漫長又覺得像轉眼而過的16年「社會大學」中,除了持續寫兩個專欄文章,希望作為醫病溝通的橋梁之外,75歲的我還學到了什麼?

日期:2023-12-20

職場生活

為何有人天生記憶力好、我卻天天腦霧? 腦科學專家教你透過後天訓練,打造「記憶宮殿」!

「不期不待沒有傷害」聽起來頗有道理,似乎降低期待就能避免傷害;遇到痛苦時也容易傾向做更多快樂的事,期待藉此掩蓋。但台灣認知神經科學、腦科學家,同時也是台灣大學心理系副教授謝伯讓在Podcast《Today來讀冊》中,導讀《正面思考的假象》分析人的認知心理真實變化。

日期:2023-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