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金多少才夠? 」過去我多次提醒,1000萬的退休金目標並不夠,每年50萬的被動收入也不夠。近期參加節目錄影時,我習慣建議投資人,以2000萬至3000萬當作退休金的目標。當然,也有不少人覺得,這樣的目標太高,太遙不可及。
日期:2025-07-08
台股頻頻有人喊空,是不是又到了「自己嚇自己」的時刻?凱哥觀察指出,在大而美法案催化下,美國科技股屢創新高,但短線未見量能,技術面或將回測支撐。反觀台股小破五日線,市場對地緣政治、地震預言的過度解讀,反倒成了主力換手的好藉口。
日期:2025-07-08
年輕時避開高股息,選擇更有成長性的市值型,這算好理解,但要叫退休族群放棄高股息,這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穩定領息的概念深植他們腦中。不論是年輕族群還是退休族,其實都更適合透過指數投資的方式來累積資產,差別在於退休族需要「現金流」,而現金流可以透過「賣股提領」的方式達成,勝率更高。
日期:2025-07-03
編按:王品集團創辦人戴勝益和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說過,當收入不高時,與其死存錢,不如將錢投入能創造價值的地方。戴勝益強調人脈連結,張忠謀則是著重個人成長。他們共同的觀點都是,用錢創造更多價值。本書作者游舒帆(Gipi)指出,小資族扣掉必要支出後,如何運用剩下的「可支配所得」就很重要,不是全拿去儲蓄、學習或投資,而是要「聰明配置」,這樣不僅能降低風險,也增加資產,領死薪水的上班族也能翻身。
日期:2025-07-03
1950年代,那個在南寮小漁村赤腳上學的孩子,完全想不到他在80歲的時候,會成為美國收入1%的富人。(編按:GOBankingRates分析社會安全局(Social Security Administration)數據指出,要成為全美收入前1%者,年收入至少需79萬4129元,約合台幣2306萬元)
日期:2025-07-02
今年下半年,全球經濟仍須面臨美國減稅法案及關稅政策帶來的潛在風險。主打嚴選多檔基金作為標的、靈活配置於股債的組合型基金,成為投資人因應震盪、追求穩健報酬的選擇。
日期:2025-07-02
(今周刊1489)未來五年,有43家百貨與購物中心將在全台遍地開花。他們究竟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看到了什麼機會?現有贏家如何維持優勢?挑戰者如何突圍?他們的勝出密碼是什麼?
日期:2025-07-02
編按:每個月收到國民年金繳費單,對失業或收入不穩定的你來說,是不是像收到「失業懲罰金」?繳了心疼,不繳又怕影響未來老年保障。這筆看似不多的費用,背後卻藏著許多你可能不知道的眉角!這篇文章將為你深入剖析國民年金的常見困惑,一次解答你最關心的三大核心問題:1. 國民年金繳不起怎麼辦? 我該如何申請保費減免?2. 空窗期沒繳國民年金會怎樣? 未來可以補繳嗎?會不會有利息?3. 勞保和國保可以一起領嗎? 所謂的「雙年金」究竟是什麼?我能領到多少?無論你正處於失業空窗期、經濟困難,或是對未來的退休金規劃有疑問,這篇指南都將幫助你釐清國民年金的各種神秘規定,教你如何聰明繳費,確保你的老年生活不縮水,甚至有機會領到最高的勞保國保雙年金!
日期:2025-07-01
刴椒魚頭的美味前幾天,國票金控董事長魏啓林請數十年經常聚會的老朋友聚餐,地點在安和路上的葉公館,這家餐廳一進門就可以看出氣勢不凡,不過我看價目表,看起來很合理,後來發現這是一家很難訂到位的餐廳。
日期:2025-07-01
前陣子有人問,投資非投等債,每年可以拿10%的配息,10年後即可領回投資的本金,即使10年後的本金虧損了40%,是不是至少也賺了60%呢?我的回答是,當初投資這檔標的,為的是10%的高配息,就算價格下跌,每年還是可以穩定配出10%利息(先假設是每年都配發同樣的金額)。聽起來很好,只要不賣,就不會實現帳上損益,每年都可以領到固定的利息就好。
日期:2025-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