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一項調查發現,台灣65歲以上老人,每5位就有1人有肌少症,主要是慢性病以及飲食不健康的族群;營養師建議,想要預防肌少症,飲食上應注重蛋白質攝取量,並應加強運動,訓練局部肌肉力量。
日期:2016-01-13
調查發現,50歲以上中老年人中,高達8成不清楚什麼是「肌少症」。肌少症指的是「肌肉量少」而且「肌力不足」,剛開始可能出現瓶蓋打不開、毛巾擰不乾的狀況,之後可能因四肢無力容易跌倒,增加失能、壽命減少的風險,中年後不可不慎。
日期:2018-11-01
40歲的黃先生是名電腦工程師,下班後的休閒就是去健身房運動,肩頸的痠疼已持續超過半年,起初以為是長時間使用電腦後所引起的,熱敷休息一下就好。 但最近常常會在休息時間也開始痛起來了,轉動脖子都會感到有條肌肉被緊緊拉住的感覺,連抬手取物有時都會莫名的抽痛,肩膀上的肌肉摸起來就是硬梆邦、沒有彈性,輕輕ㄧ按就痛的哇哇叫。原本以為是頸椎、肩膀出了問題,但做過X光、核磁共振檢查都無異狀,吃藥也難以改善,直到最近接受物理治療師的理學檢查與動作評估後,發現身體硬邦邦不是健身的結果,而是身體肌肉失衡出了問題,接受物理治療的運動治療後,疼痛狀況終於改善。
日期:2017-10-25
如果眼睛的運動量不足,眼睛的肌肉就會變少。一旦眼睛肌肉變少,發電量會跟著降低,眼球周遭部位就容易虛冷。不過,請各位放心。跟身體的肌肉一樣,只要加以鍛鍊,肌肉就會再度生成。
日期:2016-04-23
根據最新統計資料,台灣人平均壽命是80歲,其中男性76.8歲,女性則是83.4歲,雖然低於日本,但高於美國。老年時光越來越長,及早鍛鍊肌肉是維持健康的一大關鍵!
日期:2018-06-05
88歲的王伯伯以前能走公園三大圈,但後來因為腿部肌肉退化,短短3年內就退化到只能走一圈、樓梯爬4、5階就氣喘吁吁,生活上各種不方便,讓他決定到醫院就診。
日期:2019-05-15
研究指出,成年人在40歲之後,肌肉質量平均每十年減少8%,大腿肌肉力量,則是每十年下降10~15%,置之不理,很容易就變成肌少症。
日期:2019-11-02
吳小姐常被朋友說走路特別慢,大家都要停下來等她,有一天她看到公車正要駛離,很久沒跑步的她趕快跑去追公車,沒想到跌了一跤、'手一撐竟然手腕骨折,就醫時醫師說她不但骨質密度較差,還有「肌少症」,提醒她如果不好好加強肌力,恐怕會退化得比較快!
日期:2015-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