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贏得韓國總統大選,這位韓國新總統的崛起歷程有如電影高潮迭起,從清寒的血汗工童工一路苦讀成為人權律師,從政過程中還曾被刺殺,最後終於當選總統,不過身上仍有不少司法案件。剛從韓國觀選返台的台灣自由選舉觀察協會榮譽理事長、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助理教授洪耀南接受《今周刊》訪問時分析,李在明的庶民形象鮮明,不過他非主流派系、未歷練外交、經濟體系,在目前美中對抗、地緣政治詭譎的國際情勢下,需要有相關人才協助。回到台韓關係,洪耀南則分析,李在明有一些「親中」的標籤,應該要更深度解讀,避免誤判。而他提名的新任國家情報院院長李鍾奭,最近剛發表一篇有關賴清德面對中國威脅的文章,顯示李在明雖然缺乏國際事務經驗,但團隊中仍有了解台灣所面對的壓力、對中國擴張抱持警覺的人。
日期:2025-06-05
鴻海集團位於美國德州休士頓,建立30年的生產基地,由於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處長谷立言(Raymond Greene)本月中參訪而首次曝光。鴻海正在將該地的產能翻倍,並打算到了2027年再翻倍。根據4月輝達消息,輝達將與鴻海在德州休士頓共同建立AI超級電腦的製造工廠,預計未來12~15個月後投產,這意味輝達身為當前AI霸主,為因應川普關稅大刀的影響,正在快速應變對。
日期:2025-05-27
經濟部長郭智輝在就職一周年後表示,他認為自己任內最大的命題,就是如果總統賴清德可以執政八年,他希望在這八年為台灣培養出為數40萬的AI大軍,不僅投入本地的製造業及服務業,也為全世界所用,讓台灣站在全球半導體強國的基礎上,成為AI時代的強國。他也提到,本月訪美最重要的行程並非拜訪華府,而是拜訪德州,希望能與德州州政府洽談設立台灣產業園區,概念有如在台灣的保稅園區,讓眾多台灣製造業及科技業的供應鏈,可以在免稅條件下於美國本地生產,同時服務整個美國及北美市場,也收到集體擴張海外市場的效果。
日期:2025-05-26
台日關係與半導體合作的蜜月期能否延續,仍取決於地緣政治與中美科技對抗的長期角力。當中國以ECFA施壓、半導體成為國安前線,台灣與日本在產業互補與風險分散中找到合作契機,也逐步塑造出一條超越外交形式、以實利為核心的新型經濟同盟。
日期:2025-05-26
美國作為全球最大消費市場,多數國家皆積極尋求談判機會,爭取降低對等關稅稅率。印度與日本有望率先達成協議,兩國談判策略可成為台灣的參考。
日期:2025-05-07
全台大罷免連署進入最後倒數,民進黨本週公布第二支挺公民罷免行動影片,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名字」發想,在每個人生關鍵的時刻,都會留下自己的名字。對比藍白立委多次表決過程中不願具名,以逃避責任,呼籲民眾,在最後關鍵時刻,踴躍於罷免連署書寫上自己的名字,「為更好的台灣留名」。據透露,這支短影是由黨內新媒體中心影像小組的黨工自己發想、寫腳本和進行拍攝,引發不錯的迴響,影片2天在YouTube、FB、IG、Threads等社群平台上共有28萬點閱,總統賴清德十分喜歡這支影片,還要求在週三的(4/23)中常會上播放。面對藍白黨主席在22日提出各種對因應關稅、以及反罷免的訴求,並將於4月26日在總統府前的凱道集會,賴清德則說,面對美國關稅,政府對美的經貿談判第一階段順利,並在美國宣布關稅政策隔天就宣布20項措施,總經費880億元」的產業支持方案,另也透過貿易融資利息減碼、農業金融支持方案、支持至少1.2萬家廠商。「當在野黨在進行政治攻防的時候,國家已經繼續在向前走,政府的承諾也如期上路,做所有受到關稅影響產業的靠山。」對於在野黨倡議廣納各界意見提「民間版衝擊影響評估」,賴清德則透露,為了確保政府的措施符合產業的需要,他和行政院長卓榮泰在過去兩週,前往多個縣市,和工具機、製造業、輕工業、ICT產業、農漁業、印刷、紡織,以及關鍵零組件等業者座談。
日期:2025-04-23
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於台灣時間周三(4/9)中午正式生效,各國與美方進行貿易談判,台灣也由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領軍談判小組。國安局長蔡明彥在立法院證實,我方於上周末已經透過管道,向美方反映我方對於台美關稅協定有一些立場與提議,白宮資深官員也對外證實雙方管道啟動進行相關溝通。針對談判後續重點,蔡明彥指出,會聚焦有無掀起新一波關稅戰、是否有保護主義浪潮在國際金融體系出現、有無雙邊或多邊新FTA(自由貿易協定)倡議慢慢成形,這些都是主要觀察重點。在藍營部分,台北市長蔣萬安呼應桃園市長張善政的提議,用2024年超徵的5283億元稅收來協助產業紓困與轉型,度過關稅危機。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傅崐萁則拋出,可以把先前總預算被凍結、刪除的1439億元當作關稅救命金。
日期:2025-04-09
美國總統川普威脅中國撤回報復性關稅,否則將再加徵50%關稅,對此,繼中國商務部週二(4/8)表態後,中國外交部下午也重申將「奉陪到底」,外交部發言人林劍指出,中國人不惹事也不怕事,施壓、威脅和訛詐不是與中方打交道的正確方式。美國聖湯瑪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葉耀元接受《今周刊》訪問時表示,此舉會讓中美雙邊貿易更快脫勾,但兩強關稅對決,中國製造業會有較多壓力,美國則是消費者端會承受商品變貴的壓力。國關專家、臺北醫學大學教授張國城則認為,川普第一任就已對中國許多商品課徵關稅,因此這次中國準備較充分,反而美國會有民意壓力。對台灣衝擊方面,張國城說,「川普對台灣半導體太有興趣了,這是其他國家沒有的」,台灣應該要提高警覺。政府這次以「談判」為應對主軸,表現中規中矩,也有誠意,但是不用抱太多希望,台灣應該做好應付衝擊的準備。至於前中廣董事長趙少康建議政府應爭取大陸市場、開放陸客來台,對此,台灣智庫諮詢委員、台北海洋科技大學助理教授吳瑟致受訪說,先撇開政治意識型態,這種論點還是停留在20年前對中國想像,中國現在國內經濟狀況不佳,台灣近年對中貿易依賴降低,應思考的是對台產業衝擊。
日期:2025-04-08
美國總統川普在台灣時間週四(4/3)凌晨,宣布將祭出對等關稅,台灣產品面臨32%的高額關稅,比鄰近國家如日本的24%、南韓的25%,明顯高出一大截,恐怕將替台灣出口競爭力帶來嚴峻挑戰。行政院同日即刻強烈表達不合理、高度遺憾,後續將會與美方嚴正交涉。政院指出,包含對等關稅計算方式、科學依據不明,近期台美貿易逆差大增,是因AI需求激增。對於美方指洗產地因素,台灣也早有相關查緝措施。政院表明,後續將透過經貿談判辦公室,向美方表達嚴正交涉。工商協進會也向政府喊話,希望立刻啟動危機應變,並力爭降低關稅。此外,也呼籲政府擴大採購對美國能源、農產品,並協助台商赴美投資、爭取稅負優惠。
日期:2025-04-03
美國總統川普在美國時間4/2將宣布實施對等關稅,也就是美國對外貿易的「解放日」,甚至可能祭出普遍關稅(universal tariff),消息一出讓包括台灣、日本、南韓股市週一(3/31)血流成河。不過週二(4/1)台股立即報復性反彈,大漲584.27點或2.82%,漲點創下史上第9大,一根紅棒直接吞噬周一的大黑棒,收在21280.17點,漲幅2.82%,成交量縮至2715.81億元。三大法人賣超28.39億元,其中外資賣超43.22億元,投信買超53.94億元,自營商賣超39.11億元。台股重挫之後又大漲,整個盤勢動盪加劇,台灣經濟研究院指出,若關稅擴及至汽車零組件,對台影響相對較大;在全球部分,美國與貿易對手國接連反制,讓全球貿易政策風險升溫,導致美歐央行相繼下修其經濟預測並上調通膨預期,增添全球經濟下行壓力。東海大學兼任教授、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接受《今周刊》訪問表示,由於川普關稅等政策的不確定性,因此衝擊到金融市場,等到相關執行方案塵埃落定後,股市就會穩定下來。他也以川普第一任為例分析,以歷史數據來看,過去川普多度將美國失業率控制在50年新低約3.5%,這種數字如果再出現,美股就會飆上來。至於對等關稅對於台灣來說衝擊不高,因為汽車、農產品並非台灣主力銷美產品。
日期:2025-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