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改善便秘,試試看邊吃邊喝水。吃很多菜但是沒多喝水,便秘只會更嚴重!
日期:2025-06-16
防災議題近期網路熱度提高,主要是日本漫畫家竜樹諒描述其夢境,預言7/5大地震將發生比311震災更嚴重的地球級大災難,其二,是美國政府與國會議員已多次提及,中國要求在2027年前做好攻打台灣準備。值此天災頻仍、全球地緣政治情勢緊張之際,全民要如何備妥各種緊急避難、維生物資,成為當務之急。《今周刊》根據國防部、內政部、各縣市消防局、黑熊學院等官方、民間單位提供的公開資訊,彙整出避難包、防災包的整理要點與清單,提供參考與準備。
日期:2025-06-12
不少人對「神經內分泌瘤」感到陌生,其實蘋果創辦人賈伯斯就是因「胰臟神經內分泌瘤」而過世。這項腫瘤症狀不具特異性,很難早期發現,但發生率正逐年提升中。
日期:2025-06-11
今周刊編按:考試院秘書長劉建忻周四(6/5)出席立院備詢時,疑似身體不適突撞翻備詢台,讓在場人士都嚇壞趕緊上前攙扶,召委吳宗憲立刻宣布會議休息。所幸由醫療人員檢查後無大礙,吳宗憲也請劉建忻坐著接受質詢,會議才再繼續進行。從直播畫面中可見,當時黃國昌為首位質詢立委,正質詢保訓會主委蔡秀涓,56歲的劉建忻臉色已經開始有些發白、血色盡失,隨後出現站不穩狀況便突然昏厥倒地,並將質詢台撞倒,黃國昌也立刻喊「小心、小心、小心」。根據台大神經部官網衛教資訊顯示,通常在昏厥的過程中,患者會覺得全身虛脫,並伴隨著頭昏、噁心或眼前一片昏黑的情形。旁邊的人可能會觀察到患者有臉色蒼白、身冒冷汗,這時呼吸及脈搏都很微弱, 通常在倒下後的幾秒鐘或一兩分鐘內,患者會自己恢復意識及張開 眼睛,肢體動作也會逐漸出現,不過,昏厥過程也因人因病有所不同,有些人意識並沒有完全喪失,也有人昏倒很突然導致外傷。引起昏厥的基本機制,就是腦部的血液產生短暫灌流不足的現象,而會引起昏厥現象的原因很多。像是因神經反射引起周邊血管的張力減低,導致血液滯留在周邊組織,使腦部的血流不足。另外,因姿勢改變而引起的低血壓、自主神經失調,或愛用某些藥物都可能引起這種情形,另外,心律不整、心肌缺血或梗塞、心臟血管的構造異常等,以及腦部局部血管的狹窄、阻塞或血流不足等,還有低血壓、血糖過低,都可能引發短暫昏厥。為了讓醫師儘早查出昏倒的原因,就醫時需記錄下發生昏厥的時間、地點、狀況以及身體姿勢變動的情形,切勿因為恢復就不就醫探詢真正昏厥原因。
日期:2025-06-05
日日好食是全球第一個,以「製藥」的嚴謹科學精神來研發製造「麵條」的企業,3年來嘗試數十種不同的配方,連手臂粗的製麵機鋼製輪軸都弄斷4根,才將壓力、濕度等參數調整到最佳狀態。創辦人麥育瑋說:「研發就是這樣,要不斷打磨,一碗麵不僅有相當於一整片雞胸肉的蛋白質,還好吃到得國際食品獎!」
日期:2025-06-03
超慢跑,指的是用極為緩慢、不勉強的速度慢跑。近年在中高齡族群及不喜歡劇烈運動的人之間逐漸流行。這種低壓力活動對健康有益,但掌握正確的跑步姿勢和方法,也是不可忽視的一環。
日期:2025-05-28
習慣睡前躺在床上滑手機?當心不只會傷害眼睛,還會提高罹患糖尿病風險。醫師許芷瑜指出,螢幕裡那道「看不到的藍光」,會對健康造成危害,血糖升高、胰島素敏感度降低,長期下來會造成糖尿病前期。醫師魏士航曾分享研究,不管白天或晚上,藍光都會改變代謝功能,導致更高的血糖濃度。
日期:2025-05-23
很多長輩早餐喜歡來碗地瓜粥,配上一盤小菜,家醫科醫師李思賢以此餐點進行血糖實測,結果發現血糖從飯前的106 mg/dL飆到154mg/dL,飆升幅度達45%,已超過常人血糖空腹血糖上限,提醒「每天(血糖)這樣飆一波,身體久了可是會受不了。」
日期:2025-05-17
豆漿是早餐喜歡選擇的飲品之一,尤其營養成分當中,含鐵量豐富,是牛奶25倍,也擁有豐富「植物固醇」,可以降低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疾病,很適合有膽固醇遺傳史的人多飲用。豆漿每100ml含有2.8g蛋白質,和牛奶差不多,而黃豆裡面的「大豆異黃酮」能維護心血管健康、預防骨質疏鬆;「大豆蛋白」則能增加飽足感、穩定血糖,是非常好的飲控小幫手。不過,天氣逐漸炎熱,大家早餐是喝冰豆漿還熱豆漿?如果把豆漿加熱,營養素會被破壞嗎?
日期:2025-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