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隔熱紙貼太黑,一直是國內交通安全的一大痛點。儘管多數國家都有明確規範,前擋玻璃、前側窗透光率不得低於70%、35%,但台灣至今依舊沒有明確規範。交通部長陳世凱周五(2/7)宣布,2025年將會與相關利害人,協商並提出隔熱紙安全指引,也會採購檢測設備,定檢時告訴車主隔熱紙透光率,並提供建議值。他強調:「我們會先形塑社會共識,再討論是否走到強制性。」此外,為改善國內轉變為人本交通,陳世凱也提出「停止線向後移,距離斑馬線至少2到3公尺」,以及「改善路口照明」。
日期:2025-02-07
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終於在周二(1/21)三讀通過,行政院編列之總預算歲入3兆1534億元,歲出編列約新台幣3兆1325億元,最終立法院共刪了2075億7425萬9千元、另凍結約2600億元,歲出降為約2兆9248億元。盤點遭立院刪除、凍結的預算,對普羅大眾影響甚鉅,橫跨電價補助、民生消費如文化幣、iPhone17、Switch 2認證等,甚至一般政府事務,如辦理護照都受到影響。
日期:2025-01-21
交通部周五(1/3)召開行人道安記者會,2024年前10月全國交通事故數、死亡數、受傷數均呈現下滑,只是,改善幅度距離原本每年下降7%的目標,仍有些差距,2024年恐難達標。對此,交通部長陳世凱直言,台灣交通正從「車本」轉骨為「人本」,近年都在努力做基礎工程改善,數據短期難以改大幅改善,因此不會把2024年的成果視為「失敗」,重點是一年要比一年好根據交通部公布數據,2024年前10月死亡人數為2430人,較去年同期減少85人,減幅為3.4%。值得留意的是,桃園市交通前10月死亡人數為243件,且較前1年同期增加50人,表現不夠理想,且機車死亡人數、酒駕死亡人數均提高。
日期:2025-01-03
交通部週二(12/3)舉辦道安記者會,前9月整體交通事故死亡下降2.7%,距離原先目標仍有差距。其中,桃園市死亡人數較去年同期大增47人,不論機車死亡人數和酒駕死亡,增加人數均是最多。交通部長陳世凱說:「下周會邀請桃園市政府出席記者會,請他們向大眾交代如何改善。」他強調,交通部曾派員到縣市提供建議,也邀請地方政府來參加中央會報,但由於桃園市改善狀況仍不理想,才會決定邀請他們出席記者會。只是,北市交通局點出,6月起「微罪不舉」恐讓職業駕駛人肆無忌憚,造成台北市多起死亡車禍。交通部則認為,微罪不舉是針對臨時停車,與高風險駕駛人相關不大,公路局可協助列管高風險職業駕駛,並提供教育訓練。
日期:2024-12-03
2名東海大學女學生上周日(9/22)晚間,行經知名景點宮原眼科前的行人穿越道,不幸遭公車碰撞後倒地。其中一名林姓女大生受困公車輪下,最終送醫不治身亡。再傳行人地獄事件,引起全台民眾激憤。交通部周五(9/27)舉辦例行A1事故道安記者會特別提起此事,並說明後續檢討作為。車禍事發前一刻的路口監視畫面,也跟著曝光。當時該輛由施姓司機駕駛的公車準備左轉,車頭已駛出十字路口。兩名女大生就在車輛前方,雙方之間也毫無視線遮蔽,想不到依舊發生憾事。有媒體引述家屬說法表示,女大生第一時間遭公車輾斷手臂,當場喊「好痛!救命!」但肇事司機一度下車查看,卻返回車內踩下油門,再次壓過女大生當場喪命。巨業表示,尊重家屬說法無法評論,檢方表示偵辦釐清中。巨業客運周五(9/27)也召開記者會,公司代表向事故死者家屬鞠躬致歉,重新檢討對行車安全要求不足、管理模式,召回所有駕駛長、深刻檢討宣示提升安全決心、負起應盡責任、表達深刻歉意,並提出4大改善方案。台中市交通局長葉昭甫下午則是發出聲明,針對巨業祭出最嚴厲處分,收回目前最賺錢的台灣大道300號路線營運路權3個月。交通局表示,這是台灣首例公車因交通安全而被收回路權,捍衛市民安全,絕無絲毫妥協空間。
日期:2024-09-27
台中市中區9/22晚間發生一起死亡車禍,2名東海大學女學生遭巨業客運公車撞上,1人傷重宣告不治。生還的學姊還原當下情況表示,當時2人正要過馬路,看見公車也要左轉,有發現公車疑「停頓一下」,以為對方要禮讓,正要加速通過時就遭公車撞上了。警方事後調閱行車紀錄器畫面發現,初步判定疑似是車輛換檔造成停頓,肇事駕駛依《過失致死罪》移送法辦。然而事發後6天,傳出肇事司機並非第一次肇事,他13年也是任職目前的巨業客運,在台中市清水區開公車撞死1人,而且有判刑,巨業稍早證實,此番說法與早前公司說明他過往無肇事紀錄有出入。巨業客運回應,由於公司2年前換過負責人,13年前資料未掌握,後向司機查證他才坦承,查詢判決書後確實有該案,並非刻意隱瞞。女大生媽媽聽聞司機竟然是第二次釀禍,而且上次還是判緩刑,她直呼不能原諒他!
日期:2024-09-26
為增進行人安全,行政院今年啟動4年4百億元計畫,改善易肇事路口,為何民眾仍無感?臨停空間不足、行人路口改善進度慢,以及地方政府執行有難處,都是待解問題。
日期:2024-07-10
中華民國第十六任總統賴清德、副總統蕭美琴週一(5/20)上午宣誓就職,賴清德於就職演說中,以「打造民主和平繁榮的台灣」為題,向中國釋出善意。他指出,希望中國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尊重台灣人民的選擇,拿出誠意,和台灣民選合法的政府,在對等、尊嚴的原則下,以對話取代對抗,交流取代圍堵,進行合作,可以先從重啟雙邊對等的觀光旅遊,以及學位生來台就學開始,一起追求和平共榮。賴清德也向國人喊話,「我們有追求和平的理想,但不能有幻想。」在中國尚未放棄武力犯台之下,國人應該了解:即使全盤接受中國的主張,放棄主權,中國併吞台灣的企圖並不會消失。面對來自中國的各種威脅滲透,必須展現守護國家的決心,提升全民保家衛國的意識,健全國安法制。賴清德呼籲中國,停止對台灣文攻武嚇,一起和台灣承擔全球的責任,致力於維持台海及區域的和平穩定,確保全球免於戰爭的恐懼。
日期:2024-05-20
交通部在道路安全與司機生計間搖擺不定,一年內又端出新法,讓去年違規記點新制「回到原點」。為何專家學者認為,違規記點不該退縮?記點制又能如何幫助改善交通安全?
日期:2024-04-30
為撕掉台灣行人地獄標籤,交通部去年6月實施「交通違規記點制度」新制,放寬民眾檢舉及記點項目,但檢舉數量暴增引發民怨。日前,交通部宣布10項罰款在1200元以下的交通微罪不開放檢舉,引發路權團體抗議,強調微罪不代表不造成危害。立法院交通委員會週一(4/29)審查「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修正草案,經各方討論後,維持騎機車未戴安全帽、占用身心障礙車格、人行道及行穿線違停或臨停(騎樓除外)、逆向停車等5項目開放民眾檢舉。交通部指出,後續將立法院會二讀,若此會期三讀通過,預計最快今年6月上路。
日期:2024-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