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共有228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5-06-20
產業時事

首任運動部部長誰出線?高志綱、盧彥勳、張廖萬堅、蔡其昌...「全新的部長」可能名單一次看

運動部預計9月9日「國民體育日」當天掛牌,台灣近年在國際賽事表現亮眼,民間改革單項協會的聲浪高,誰能成為首位運動部長,受到各界矚目,府院高層已緊鑼密鼓向各界展開徵詢,行政院長卓榮泰日前也透露端倪,會是清新、亮眼,「全新的部長」。近期各界提及的人選眾多,包括羽球金牌男雙選手李洋、奧運舉重金牌郭婞淳、網球名將盧彥勳都曾受邀擔任運動部籌備小組諮詢委員,或曾到民進黨中常會報告。此外,12強棒球賽時的中華隊首席教練暨捕手教練高志綱、中職會長蔡其昌、曾催生世界冠軍球隊的教育部次長張廖萬堅、現任體育署長鄭世忠等也是被各界點名、推薦的人選。

日期:2025-06-17

競爭力

「讓台灣沒有偏鄉,年輕人幸福留鄉」 地方創生教母:由下而上,日本人也來取經!

2019年是台灣地方創生元年,許多人開始了他們的返鄉創生故事。被譽為台灣地方創生教母、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曾擔任公務員長達40年,在2020年卸任後,毅然決然投入地方創生行列。

日期:2025-06-05

產業時事

林之晨高喊「生為台灣人死為台灣鬼」網熱議,蔡明忠:不管人鬼都在這片土地上「愛台灣非少數人專利」

台灣大(3045)週四(5/29)舉行股東會,由董事長蔡明忠親自主持,率領全體董事、總經理林之晨及經營團隊共同出席,說明營運績效及未來展望。除了談及台灣大哥大的營運,蔡明忠在場上話匣子大開,針對媒體提問的多項問題都有回應。其中,對於近日林之晨在面對台大學子時喊出:「生為台灣人、死為台灣鬼」引起討論,蔡明忠說,這裡面不管是人跟鬼,前面都是冠了台灣。「我常常覺得,為什麼愛台灣要有分別?有人比較愛、有人比較不愛?就包括說,剛才有人問我:『你兩個兒子你會比較愛誰』同樣的道理,難道不能同時愛嗎?我覺得愛台灣不是少數人的專利,我們也不應該為了某人的發言而去質疑他對國家是不是忠誠。」

日期:2025-05-29

產業時事

2025年注定是不平靜的一年!印巴衝突、關稅戰必須知道的5個投資生存法則,最後一條顛覆認知

近年國際地緣政治不斷在動盪,加薩戰爭才暫時告一段落,南亞大陸上的印度和巴基斯坦邊境再度掀起炮火,中美貿易戰、科技戰和關稅戰則方興未艾。在當前環境下,投資人做好全面準備比精準預測更為重要。

日期:2025-05-12

產業時事

廖宏祥專欄:兩岸若真開打,台灣不是毫無勝算!指揮管制、網路戰...從解放軍4大弱點找機會

過去20年,台海的軍事平衡逐漸向中國傾斜,而國防部似乎沒有什麽突破性的强化。但台灣並非沒有機會可資利用。以淨評估方法論和合理資源分配的全軍戰略規劃,台灣可集中發展解放軍仍然脆弱的一些領域,例如指揮管制、電戰、飛彈防禦、和網路戰等,並以主動攻擊加強自身防禦。

日期:2025-04-11

產業時事

人口快速老化、照護悲歌不斷、支出落後國際⋯ 全民長照不漏接 保險、稅收可雙軌並行

隨著人口老化、長照需求擴張,在野黨推動長照保險以穩定財源,執政黨態度則相對保守。開辦保險確實有望讓長照財務永續、滿足民眾照護需求,但還需要哪些政策配套?

日期:2025-04-09

產業時事

牙醫錄取分數高於醫學系!醫師荒怎解?賴清德:健保應「不同工、不同酬」…石崇良:兩面向改革

健保成立滿卅年,現有制度造成護理師、急重症醫師出走,賴清德總統昨天表示,健保長期給付分配不均,今年大學申請入學,罕見出現牙醫系分數高於醫學系的現象,要改善現況,健保應朝「不同工、不同酬」給付。健保署回應,現行已投資四十多億提高急診給付,現正研議將醫師診察費,納入不同工、不同酬概念,按難易程度給付。

日期:2025-03-30

產業時事

為人創造價值

普惠金融或普惠AI的核心理念是一種利他思惟,讓包括弱勢族群在內的所有社會成員,都能夠公平、可負擔、便利地獲得金融服務,才是金融與AI科技發展的意義所在。

日期:2025-03-19

產業時事

最強AI高效生 直擊國泰金、友達、亞東預拌…換心現場

(今周刊1474)「你們單位的『數位轉型創傷症候群』好一點了沒?」「新一代的『AI轉型戰略』搞定了嗎?」AI技術一波又一波席捲而來,企業焦慮節節上升,老闆間的問候語也充斥著AI話題,《今周刊》從轉型痛點出發,尋找產業裡的AI高效生,發現國泰金控、友達、聯發科、Google 等業界領頭羊早已動身,就連最傳統的混凝土廠、織帶廠,都換上AI新引擎。這股轉型浪潮不只是「跟風」,更是關乎未來競爭力的生存戰。

日期:2025-03-19

產業時事

紅海殺戮、頭家苦撐 半導體、AI之外的都不太好 給傳統「慘」業的 轉骨藥方

當護國神山、AI搶盡鎂光燈焦點,不少傳統產業卻淪為「慘」業。台灣產業國家隊要壯大,不能只有少數隊員獨強。轉型、升級讓企業自立自強,加上民間平台、政策法規等外力助攻,搶救產業失衡大作戰,需要企業、政府攜手合作。

日期:2025-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