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共有77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4
產業時事

中國經濟模式神話根本不存在!身為MIT教授的紅色家族第三代直言:共黨專制體制只會讓經濟衰退

2023年,世界翹首等待中國經濟疫後復甦,但它卻陷入房地產泡沫破滅、消費疲軟、外資撤離等多重危機。究竟「中國模式」出了什麼問題?

日期:2024-01-31

產業時事

趙少康專訪》九二共識像「芝麻開門」是通關語、兩岸一家親只是形容詞:到我死都不可能看到統一條件

2024年總統大選倒數,《今周刊》專訪藍綠白三陣營副總統候選人。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趙少康,在這次專訪時特別對於選民們最關注的幾項議題,包括地緣政治議題、兩岸、產業政策,以及「九二共識」內涵等,從國民黨的觀點完整闡述與解讀。

日期:2023-12-29

產業時事

范疇「生前最後一篇專欄」:習雖獨夫,亡共必習

編按:編輯同仁遲未收到最後的校對回稿,致電詢問後始知噩耗──本刊「重磅觀察」專欄名家范疇先生,已然辭世。離開的時間是周一凌晨1點04分,編輯台收到原始稿件的時間,是46小時前的周六凌晨3點12分。料想,這該是范大哥的最後一文。自2014年7月起,范大哥至今為本刊執筆已逾9年。9年間,兩岸、全球地緣政治局勢變化巨大,大哥總有獨到洞察,評論的筆鋒始終犀利;其中少數暫離政經風雲的討論,包括去年6月一篇「談生死」的分享。「生與死的拐點是『意識』。有意識,就是生;無意識,就是死…。你或我有意識的時候,有沒有在主宰自己的意識?有,那叫意志;沒有,那叫失志。」他當時這麼寫到。本期專欄雖是范疇的最後一文,但他已留下太多的重磅敲擊;故然封筆,筆鋒的餘韻必仍繼續觸動閱者意識。今周刊編輯團隊謹此致哀。今周刊總編輯 楊紹華

日期:2023-11-08

產業時事

「選擇戰爭或和平」的哲學解析

在台灣沒有人選擇戰爭的情況下,「要選擇戰爭還是和平」就是個假議題,一個用來蠱惑台灣人的認知戰議題。而提出這個議題的人,不是笨,就是壞。

日期:2023-10-25

產業時事

「要美國逼台灣上談判桌,馬英九是傻還是壞?」曹興誠給「這些人」上5堂課:別侮辱台灣人智商

10月16日,馬英九在紐約演講,主張美國應該促使兩岸依據「九二共識」進行談判,以免台灣變成另一個烏克蘭,此一說法引發國內譁然,聯電(2303)創辦人曹興誠表示,直到現在馬英九還要台灣遵守「九二共識」,感嘆「他是傻?還是壞呢?」甚至直言要馬英九與「馬英九們」不要侮辱台灣人的智商。

日期:2023-10-21

產業時事

「後中共的中國」光速進行中

依各地城投債連環爆的現象,我判斷中共的威權體系至2025年將無以為繼。習近平有三條路可以維持一黨專政,而他選擇第三條路的機率上升,台灣須有準備。

日期:2023-06-19

產業時事

習近平3度連任國家主席!「三位一體」威權繼續…一群瑟瑟發抖的中國企業家:他能對任何人下手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今周刊編按:中共兩會14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周五(3/10)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3次全體會議,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以全票2952張票,毫無懸念連任國家主席、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成為中國首位3度當選的國家主席,正式開啟總書記、國家主席、軍委主席「三位一體」時代。政治局前常委兼副總理的韓正,出任國家副主席,政治局常委趙樂際也是全票當選新一屆全國人大委員長。大會進行投票時,習近平率先將選票逐一放入票箱,接著是6名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領導和人大代表投票。今天的會議有7大議程,兩關鍵詞分別為機構改革、換屆選舉,會議表決通過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並表決通過14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的辦法、14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總監票人、監票人名單。(原文刊載於2022/11/11,更新時間為2023/3/10)

日期:2023-03-10

產業時事

習近平指數——中共兩會的看點

中國3月將在北京召開全國「兩會」,這將是習近平獨裁政權未來走向的最佳觀察點;而且從兩會也可歸納出兩項「習近平指數」,提供台灣、日本與美國對應的參考。

日期:2023-03-01

產業時事

中國對台「留島不留人」絕非危言聳聽?政略作家范疇呼籲:台灣人不能再看戲!

中共二十大發生前總書記胡錦濤被當眾「架離」的畫面,引發國際熱議,宣告習近平集大權於一身的時代正式來臨;近來中國動作頻頻,例如「反潮流」的清零措施、打擊補教業、科技業,甚至爆發爛尾樓事件等,都讓人霧裡看花。曾在中國經商20年的政略作家范疇出版《後中共的中國》,在Podcast《Today來讀冊》節目中,帶領聽眾一窺端倪。

日期:2023-01-13

產業時事

中共最大的國際變因!美國的對中政策,是「切習保共」還是「切共保美」?

討論國際變因,當然首先得談美國。

日期:202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