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共有243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5-09
產業時事

台積電進軍美國設廠會不會成功?企業要「轉進求活」還是「轉型創生」?兩位大老揭露這些關鍵

昨天(29日)我參與主持《今周刊》「台灣大未來」論壇,與談人是晟德董事長林榮錦與台灣產業創生平台董事長黃日燦,會中談到台灣企業過去「轉進」多但「轉型」少,另外也談到台積電赴美投資案的成本與成效等問題。由於正值台灣企業選擇投資美國市場的關鍵時刻,我認為這些討論相當有價值,值得與大家分享。

日期:2022-06-30

投資理財

台積電何時能解套?他20年閃過4次股災示警「恐殺到3字頭」,未破萬五前反彈皆逃命

20220630編按:從冷板凳業務員到股市高手,作者陳榮華曾走過瀕臨破產的人生巨變,唯一不變的是他對股市分析的熱愛,透過不斷地「技術練功」與「心理修煉」,光是靠操作鴻海一檔股票,就能從300萬元資金,6年滾出2千萬元。陳榮華從2000年起,成為專職的投資人,他沒有存股,但卻能賺到足夠的錢,除了供給3個念資優班的小孩生活所需,交換學生、遊學、補習也都少不了。期間歷經多次股災,資產也不斷地累積。台積電今日股價再創波段低點,盤中見到481元,要殺到何時才能落底?對於台股第三季多空走勢,陳榮華分析,以台股緊跟美股的特性可以預見台股將面臨破底走勢,且在第三季利率見底時達到回檔的最低點位。

日期:2022-06-30

投資理財

旋轉木馬

美股三大指數的跌勢終於止步,周線大幅反彈;建議投資人現在要盯緊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再決定加碼。

日期:2022-06-01

產業時事

明年基本工資有望「調漲4~5%」?勞動部回應了⋯最大變數恐是「這件事」

近5年來年年調高基本工資,包括立委都相當關心今年調幅,外界預估由於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衝破2%,今年基本工資有上調4~5%可能性,但仍存最大變數是疫情引發今年的經濟成長率(GDP)不如年初預估樂觀。勞動部對此表示,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會在第3季視當時經濟相關數據再行召開會議決定。

日期:2022-05-31

投資理財

梅雨下不停,最適合現在看屋!「實戰三招」避免買到淹水屋、漏水屋:這些地方走進門就先檢查

近期進入梅雨季,開始下起連日豪雨,甚至南部地區還一度傳出地下道淹水等情況,雖然未釀成巨大損害,但在台灣多雨氣候之下,民眾買房時也需將淹水、漏水等狀況,列入買屋必作功課之中。

日期:2022-05-16

產業時事

想投資NFT該怎麼買?製作NFT,著作權又要注意什麼?一文看:元宇宙浪潮下的千億商機

我們很常被問到:「既然不用買就可以取得並展示某個NFT影音,為什麼還要買呢?」這個問題的核心其實是一個人盡皆知的道理:「免費就能取得的東西何必花錢買?」這個問題其實牽涉到讓NFT獨特且稀少的技術。這個小節不會從科技角度探討購買NFT的理由,而是要談更深層的個人原因。購買NFT的原因可能有幾個,有些和購買實體藝術品的原因相同。

日期:2022-04-09

職場生活

《暗戀桃花源》再見了…顧寶明心肺衰竭逝世享壽71歲/昔聊手抖臉僵稱自己酒喝太多「是來報仇了」

資深喜劇演員顧寶明週六(3/19)因心肺衰竭逝世,享壽71歲。2018年前他曾傳出罹患帕金森氏症,但本人受訪時否認,表示是自律神經失調,果陀劇團創辦人梁志民稍早在臉書證實這個噩耗。果陀劇場也發表聲明:「我們敬愛的顧寶明寶哥,在今天清晨6點因腸胃道出血導致心肺衰竭,不敵病魔於7:30病故,告別了人生的舞台,享壽72歲。」(註:今年4月8日滿72歲)

日期:2022-03-19

投資理財

迎戰震盪新局,他們擬定再賺一年的15條致勝心法 台股贏家的虎年投資錦囊

展望金虎年,台股高手都有哪些盤算?去年獲利5成至翻倍的贏家們,包括億元大戶麥克連、波段飆股操盤人「船長」黃仁慶,以及有外資法人背景的後起之秀「小朋友學投資團隊」。在這裡,分享他們今年在股市操作上,認為一定要銘記於心的投資錦囊。

日期:2022-02-09

職場生活

「亞旭」累計70人染疫!發病超過一周...不知道傳了多少人? 王必勝:「真是淒風苦雨又一現場...」

桃園一家電子廠—「亞旭電腦」,昨(21)日晚間一口氣爆出60例新確診個案;今(22)日最新消息指出已經累計增加到了70人染疫確診!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王必勝表示,除了外籍移工,也有本國的員工染疫;更在臉書用「淒風苦雨」來形容心情;且感染源估計發病至少一周以上,「不知道已經傳染多少人」。

日期:2022-01-22

全台防疫報導

Omicron當一般小感冒看待即可? 25%染疫者「腦霧」:終身記憶力恐受影響

Omicron肆虐全球,許多國家單日確診數破萬,成為當前流行的新變種病毒,其初期觀察發現染疫者多為輕症,但能用一般感冒看待嗎?千萬不可小看它!根據最新研究指出,高達四分之一的患者會出現所謂「腦霧」(Brain Fog)的症狀,不但影響工作表現和日常生活的記憶,更可怕的是,有可能會成為陪伴你終身的後遺症。

日期:202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