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共有823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3
產業時事

湯先鈍:別讓習造成世界悲劇 命運掌握在中國人手中

一位我以前的中國同學提供了另一個可能的情況:台灣加強防禦,在盟友的幫助下準備抗擊習的入侵,而習卻誤判了形勢,還是入侵了台灣。 習的部隊之所以被打敗,是因為盟國支持的台灣抵抗力量後來捲入戰爭,殲滅了習的軍隊。

日期:2023-04-02

職場生活

搭九州「七星列車」要排6年、遊瀨戶內海guntu僅19間房…日本頂級旅行「別只看價格」

全球疫後旅遊的趨勢之一是「頂級旅遊」。永恆旅行社於去年恢復海外行後,推出日本頂級列車及遊輪之旅,包括七星列車、四季島列車,以及航行在瀨戶內海的guntu。旅費要價不菲,以瀨戶內海、京都六日行的guntu、安縵行程來說,就要49.8萬元,但仍吸引不少高端族群買單,疫情前迄今已經出了3團,今年再推3團。

日期:2023-03-24

產業時事

「永遠的部隊長」鍾逸人辭世,享嵩壽103歲…228率眾抵抗,被捕時曾喊:我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

在228事件中帶領民軍對抗威權政府的二七部隊長、知名作家鍾逸人於周日(3/19)與世長辭,享嵩壽103歲,據了解,鍾逸人1月14日因肺積水住進醫院,加上心臟衰竭,住進中國附醫,很快惡化為急救,1月16日住進加護病房,周日晚間病逝,家人皆隨侍在側。

日期:2023-03-20

產業時事

從賣商品到賣服務,趨勢科技「苦熬5年成功轉型訂閱制」!獲利從下跌12%→反彈29%,原因曝光

根據《財訊》報導,趨勢科技因為改推訂閱制服務,一度面臨獲利持續下滑的生死關頭;直到上一季,新產品成長衝上3位數,等了五年的轉型效應終於開始發酵。

日期:2023-03-16

產業時事

少加班薪水翻倍...美台積電工程師3、5年就會被Intel挖走!楊應超:學到厲害的良率就麻煩了

台積電到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將於2024年量產5奈米晶圓,赴美的工程師也做足心理準備成為拓荒者,見證這場台積電史上最大的投資案。外資分析師、美商科克蘭資本董事長楊應超旅居亞歷桑納鳳凰城長達40年,他指出台積眷屬面對的最大問題是語言和文化的挑戰,工程師被競爭對手挖角也是遲早的事情,相對削弱台灣人才競爭力。

日期:2023-03-15

產業時事

台灣130公里海峽屏障,也成外援障礙…以俄烏戰場為鑑!壓制解放軍登陸,我方最需這2款重武器

烏克蘭對俄抗戰已逾一年,西方國家支援的主力戰車正進行整備訓練,將陸續開赴烏東戰場。在這場不對稱戰爭中,烏克蘭以寡擊眾、以弱勝強的戰績,對於面對對岸軍力強大的台灣,有值得借鏡之處。

日期:2023-03-13

投資理財

投資一樣需要留白 沉澱過後思緒更清晰

作者為台股投資贏家,以大量研究、有效掌握主流產業趨勢著名,人稱「產業隊長」,擅長以法人眼光,結合產業面、基本面、籌碼面選股,配合技術面抓緊時機提前佈局,賺取主流產業大波段!認為投資和生活一樣,也需要留白,唯有思考、沉澱,重新確立目標,再出發後的自己,思緒會更清晰本文為【產業隊長】張捷授權刊載

日期:2023-03-10

產業時事

黨一下決定,一夕間大企業老闆就會消失!中國和諧社會下的真相「不管你累積再多錢和權力,沒人是安全的」

當今,中國在經濟與科技上發展有成,但政治上卻重返一人獨裁,從根本上打造完美的獨裁國家。本書作者馬凱擔任中國特派記者十多年,一路看著中國人從網路獲得公民討論的權利,又見證國家設置利用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數位科技的社會監控網,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麻痺了人民的自主性與批判性。 在寫書的過程中,他廣泛詢問一般民眾對於數位威權的感受,也深度採訪中國新創企業的主管、黨組織的各級幹部,讓讀者從各種角度來認識利用科技手段大幅提高專制獨裁效率的中國樣貌,並提醒世人,歐威爾筆下的全方位監控國度即將降臨,人民的一言一行都將在不知不覺中無所遁形,然而我們甚至感覺不到監控,因為國家已經把監控深植於人們的大腦之中。

日期:2023-03-08

產業時事

「台灣當兵像夏令營,只是去掃地拔草」…經濟學人點3大難題:台灣人還沒準備好對抗中國侵略

中國持續加強對台軍事威脅,堅持不放棄以武力侵犯台灣,另一方面又和侵犯烏克蘭的俄羅斯不斷深化戰略夥伴關係,受到台灣政府警戒。然而,蔡英文總統宣布兵役將恢復一年時坦言這是「無比困難的決定」。經濟學人兩岸特派員蘇奕安(Alice Su)表示,這決定不該這麼難,卻反映一個事實:「台灣還沒決定如何及是否對抗中國侵略」,其中存在著「當兵像夏令營」、「中國心理戰進逼」、「反中與否牽動認同」等難題。

日期:2023-03-08

職場生活

從國發會主委到地方創生教母》陳美伶如何變身為高年級CEO 找到人生下半場的志業?

一提起陳美伶,多數人腦中先想到的,就是地方創生。政府從2019年由國家發展委員會主責,推動國家級的地方創生計畫,希望解決台灣社會的城鄉不均衡、東西不均衡的發展問題,更要消弭高齡化及少子化的兩個極端現象的衝擊。這使2019年成為台灣的地方創生元年,時任國發會主委陳美伶自然成為執行這項政策的大將。2020年她從國發會卸任後,2021年底在民間企業支持下,成立了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繼續以民間身分推動這個工作。以往極少見政務官卸任後,仍以民間身分繼續參與或推動在任時負責的重大政策。法律人出身的陳美伶,為何願意繼續投入,甚至被譽為「地方創生教母」?

日期:2023-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