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共有367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5-19
產業時事

長庚醫學週聚焦精準醫療 22國外重量級專家學者參與

今年長庚醫學週在10月21、22日順利舉辦,主題為「長庚醫學新視野」,強調傳承、精準及創新。共邀22位國外重量級的專家學者參與,分別來自歐洲、美國及亞太地區,此外,亦有國內多位不同醫院與研究單位的專家共同參與。

日期:2023-10-23

產業時事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與直覺台灣分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 開創台灣微創醫療新紀元

達文西手術為目前醫療技術水準先進的微創手術之一,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所實施的達文西手術服務案例截至2022年已突破萬例,佔全台16%。為推動醫療品質持續提升,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於本月17日與開發達文西手術的直覺公司台灣分公司再度簽署合作備忘錄,深化雙方合作關係,共同致力於推動微創手術技術的發展、優化臨床實踐、提供醫療專業人員的高品質培訓,以造福更多病患,並推動台灣微創醫療領域的持續創新。

日期:2023-10-18

產業時事

「長庚國際會議中心」啟用 搬出王永慶藏寶5萬年癭木共賞

桃園長庚轉運站BOT案附屬興建的「長庚國際會議中心」,在10月17日啟用,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及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董事長王瑞慧,17日均親自出席啟用典禮。

日期:2023-10-18

職場生活

肥胖、酒喝太凶、糖尿病 都是地雷區 甩文明病「脂肪肝」 減重五%可改善

肝若不好,人生是黑白的。若罹患現代人最普遍的肝病:脂肪肝,也是如此嗎?該如何得知自己有沒有脂肪肝?這個文明病如何影響身體?又該怎樣逆轉脂肪肝?

日期:2023-10-11

職場生活

流感、呼吸道、新冠病毒齊攻⋯遠離免疫負債有解方 對抗多重病毒 三疫苗接種不宜遲

秋冬是呼吸道傳染病好發季節,今年「三疫苗」齊開打。當各國早已放寬防疫措施,新冠疫苗還有接種必要?多種疫苗如何選、怎麼打?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說分明。

日期:2023-09-27

職場生活

林口長庚、廣達林百里、國際扶輪基金會攜手 打造5G救護車即時遠端會診

生命無懼 搶救無距!林口長庚醫院於9月14日攜手廣達及國際扶輪基金會,舉辦「5G救護車啟用典禮」,典禮由長庚決策委員會主委程文俊、林口長庚醫院院長陳建宗、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及國際扶輪基金會總監吳淑華共同主持。

日期:2023-09-14

職場生活

髖關節鏡技術聚焦台灣 七國150醫師齊聚

隨著人口高齡化,罹患關節疾病需要手術重建的病患,有越來越多的趨勢。在台灣,林口長庚有陣容最堅強的關節重建團隊,每年成功治療超過600例人工髖關節置換,吸引許多國外醫師前來取經。今年「第四屆亞洲髖關節鏡醫學會」9月9日及10日在林口長庚醫院研究大樓舉行,再度把台灣優異的醫療實力推向國際。

日期:2023-09-13

職場生活

2023年長庚永慶盃路跑 10/29開跑

2023年「長庚永慶盃路跑」,將在10月29日上午,在台北、嘉義、高雄三地舉行,長庚醫院號召全民踴躍參加。今年的活動主題聚焦在「肺臟移植」,鼓勵肺臟移植病友適度運動,追求更健康的生活。

日期:2023-09-07

職場生活

福島核廢水排入海爆搶鹽潮!會吃到「福島氚鹽」嗎?吃多少超標?學者揭一天●●●公斤才過量

日本福島核電廠排放氚廢水,引發鄰國南韓與中國緊張,民眾出現非理性囤鹽的情況,而台灣似乎也有部分民眾搶鹽、囤鹽,經濟部日前也提出3點呼籲,台灣鹽產量充足,食用鹽適量就好,不要過量、也不用囤積。東海大學應用物理系臉書粉專指出,每天吃444公斤直接拿福島核電廠排出的水做成的鹽巴,輻射劑量才會超標。而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同時也是國內知名的毒物科專家顏宗海表示,氚雖然不會穿透皮膚,但吃進體內恐是另一回事,民眾若有疑慮,可優先食用國內魚產品。顏宗海也呼籲食藥署與原能會等主管機關,不只要針對日本進口水產品做檢測,也應主動偵測台灣沿海捕獲的魚產品,為民眾健康把關。

日期:2023-08-29

職場生活

衛教篇》台灣成人每三人就有一人血糖過高 為什麼?怎麼治?會好嗎? 專家解答診間糖尿病三問

2023.08.22今周刊編按:糖尿病名列國人十大死因第6位,僅2022年就有逾1.2萬人因糖尿病死亡,據國健署統計,目前全國有超過250萬名患者,且每年持續增加2.5萬人。糖尿病危害國人健康至深,但國家衛生研究院最新發現,台灣未診斷糖尿病標準化盛行率約1%上下,估計約22萬人不知道自己罹病,提醒民眾若空腹血糖值大於100,就應有警覺心。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鍾仁華團隊,利用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6萬多名成人資料串接健保資料庫發現,2012年至2020年未診斷糖尿病標準化盛行率約在1%上下,若以全國約2200萬成人估算,1%相當於22萬人。研究團隊並彙整7大重要風險因子,包含年齡、性別、身體質量指數(BMI)、腰臀比、糖尿病家族史、教育程度、嚼檳榔等。糖尿病就像隱形殺手,早期不容易察覺,但高血糖卻會對全身帶來傷害,併發症更令人害怕,千萬別讓迷思與誤解耽誤了治療。(原文刊載於2023/04/26,更新時間為2023/08/22)

日期:2023-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