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共有404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5-06
產業時事

為何2008金融危機選擇拯救貝爾斯登銀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柏南克親揭貝爾斯登事件始末

貝爾斯登不會受到商業銀行應該遵守的資本需求及其他限制影響,他們在景氣繁榮期間積極地使用金融槓桿,享受連續5 年破紀錄的獲利。

日期:2023-05-12

投資理財

長線投資人注意!2023年為何是不可錯過的一年?凱基證券:「這資產」表現最有潛力

關注投資理財的聽眾朋友都知道鑑往知來非常重要,若想在開春此時掌握未來一年的投資先機,勢必要先回顧自己去年一整年的投資歷程。2022年對很多的投資人來說是一個資產大縮水的一年,股市與債市都有大約兩成的跌幅,許多投資人即便早就養成資產配置的習慣,也幾乎無處可逃;然而,有沒有及時應變並調整策略,所承受的風險跟結果也大相逕庭。因此,新的一年投資市場都還在思考跟觀望,擔心去年市場高波動與震盪的狀況重演,更思考應該怎麼樣調整投資心態跟策略,在今年能化險為夷,甚至掌握先機!

日期:2023-03-01

產業時事

聯準會「暴力升息」衝擊第一排 尹錫悅緊急鬆綁打房令 首爾房價大跌逾兩成 韓國房產泡沫真相

韓國房地產只漲不跌的神話破滅,首爾帶著全國房價彎頭大跌,高達5.5%到8%的房貸利率,購屋族與銀行體系同步面臨硬著陸的威脅。

日期:2023-03-01

產業時事

美國連出強勁數據,擊穿華爾街信心!通膨與利率終極水準到哪?陶冬:在角力中,聯準會贏了

數據風暴,擊穿了華爾街交易員的信心,掀起重新評估聯準會利率週期的浪潮。

日期:2023-02-19

產業時事

「如果台灣海峽打仗,韓國的半導體要賣給誰?」 他說若台灣有事 日韓都會有大麻煩

電子時報社長黃欽勇指出,台灣現在已經成為全世界的經濟、政治及安全的定錨,因為台灣及南韓的電子業供應關聯太深,「如果台灣海峽打仗,朝鮮半島(也)不會安寧」。他也認為,如果東亞發生任何武力衝突,不只韓國有事,連日本也會有麻煩。

日期:2023-02-06

產業時事

「一旦征服台灣,就可以封殺日本經濟!」前白宮高官:共軍文件都白紙黑字寫出來了 各國力挺台灣其來有自

台灣在國際社會的能見度愈來愈高,不僅美國國會參眾議員及智庫來訪絡繹於途,歐洲各國國會議員訪台也是一團接一團,日本自民黨的訪團更是沒有停過。旅法台灣律師詹文睿(Nicolas Chan)應邀參加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在法國總統府舉辦的「農曆新年晚會」,他說「聽到台灣、聽到律師,馬克宏總統眼睛一亮」,緊握他原本要放開的手,和他說「太棒了,詹律師,請把電動車和半導體帶來法國」。台灣明明當國際孤兒很久了,為何現在國際社會對寶島重視度持續升溫?過年前訪台的前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Matt Pottinger)指出,因為各國愈來愈認識到,如果中國武力犯台,不只影響台灣海峽穩定、破壞台灣安全,更影響到日本等東亞國家的安全,最終影響到全世界。換句話說,各國無法坐視台海情勢改變,對台灣關心度更高,也使台灣在國際上友人愈來愈多。

日期:2023-02-01

投資理財

在股市中沒有天生的贏家,只是贏家會集中力量,輸家都在分散力量

根據多年來的摸索和見聞,我覺得不論從事什麼行業,專業化是通往成功唯一的路。要達到專業化的三個必要條件是「ASK」,A代表態度(Attitude),S是技能(Skill),K則是知識(Knowledge),但態度貫穿其中。

日期:2023-01-07

【劉大】散戶反直覺選股周報

外資期貨多單大增,小心軋空

本文提供之訊息僅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3-01-04

產業時事

防疫險賠慘,國泰產險總座記大過,12位主管調整職務…富邦產人事也大洗牌

防疫險理賠黑洞讓多家產險進行人事大整頓,繼富邦產人事大洗牌之後,國泰產今(2)日也傳出內部調整超過10位主管職,其中,總經理陳萬祥扛起所有的責任,被公司記大過乙次,其餘主管職不是降職就是縮小業務權限,對此,國泰產不回應但也不否認相關消息。

日期:2023-01-03

財經時事

斥資9000億,台灣史上最大發展計畫!2030年減碳目標24%,國發會關鍵12項戰略出爐

國發會週三(12/28)公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12項」關鍵戰略,在能源、產業、生活與社會4大轉型策略,與科技研發、氣候法治的2個基礎下,揭示各部會具體節能減碳執行方案,估至2030年投入包含中小企業補助升級轉型等相關預算近9000億元,堪稱台灣有史以來期程最長、最大的國家發展計畫。國發會主委龔明鑫會中強調,未來攸關國家重大建設計畫,都要淨零規劃。不過,由於減碳計畫遠低於聯合國建議,並未觸及關鍵的「碳定價」機制,仍遭質疑嚴重低估全球氣候變遷緊急性,以及忽視台灣減碳責任。

日期:2022-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