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搜尋條件:病毒共存
搜尋指定關鍵字:
搜尋結果排序規則:   最新       最相關
顯示結果筆數:
搜尋結果限定年份 :  
 ~ 

共有175項結果
搜尋日期:
全台防疫報導

第三劑不是與「病毒共存」的關鍵? 李秉穎曝:這20%的人才是...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目前縮短第三劑施打間隔,只要打滿12週即可登記預約。不過疫情似乎篤定無法清零,許多國家都已經確定要與「病毒共存」!對此,專家小組委員李秉穎強調,與「病毒共存」的關鍵不在於第三劑施打率多少,而是有20%的人連一劑基礎劑都沒打,完全沒有就會有較高重症的可能,國人就沒有辦法安心與病毒共存

日期:2022-01-20

產業時事

擔憂民眾誤解病毒沒傷害性「放鬆防疫」,中央醫界密會建議「避用與病毒共存」字眼

國內連日確診數飆增,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首度表態「清零不可能」,未來將走向與病毒共存。國內感染相關3大醫學會、學會及中央官員、國內感染科專家等,昨晚召開不公開論壇,除了就長者疫苗接種、維護醫療量能等面向討論以外,據了解,醫界也被提醒避免使用「清零」、「與病毒共存」等詞,憂若出現重症或死亡,民眾恐產生誤解、恐懼或不信任。

日期:2022-04-08

全台防疫報導

陳時中說「未來將縮短檢疫日期」 》若每個人將難逃確診的命運 為何還要高規格防疫? 動態清零、與疫共存大PK

新冠肺炎(COVID-19 )全球爆發2年多以來,隨著高傳染力的新變種Omicron出現,許多國家防疫政策走向「與病毒共存」,引發「動態清零」與「與病毒共存」兩立場的論戰。以往,新冠肺炎確診者死亡率、重症率都不低,對未接種疫苗者有很大的殺傷力,可能造成醫療量能崩潰;目前,台灣社會出現新的聲音,認為Omicron疫情多輕症,不需要堅持清零,防疫要維持經濟生活的平衡。

日期:2022-01-17

產業時事

Omicron可望帶來群體免疫?台灣要「清零」或「與病毒共存」,得先了解這3件事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傳染力更強的變異株Omicron,讓疫情前景,面臨更多不確定性,究竟該堅持「清零」或選擇「與病毒共存」,各界看法不一,難有定論。

日期:2022-01-21

全台防疫報導

身邊好多人確診,感覺周遭空氣都有「毒」?專家籲做7件事:大減住家、辦公室病毒量

Omicron變異株傳染力強,所幸確診者以輕症居多,台灣與病毒共存之路勢在必行,面對病毒到底該做哪些準備?又該如何減少辦公室、住家被病毒感染的機會?

日期:2022-05-11

財經時事

抗體、病毒共存體內!案426確診實習生 張上淳:整艘軍艦目前唯一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2)日公布敦睦艦隊再添1名COVID-19(武漢肺炎)確診案例,累計至今艦上官兵已有28人染疫,到底病毒是從何而來?由於國防部上午坦承228連假期間,的確有讓官兵休假下艦,讓外界質疑是不是因此感染了病毒,對此,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仍須「綜合判斷」才能追蹤源頭。此外,昨晚另一架自上海返抵國門的武漢類包機,傳出1名乘客有發燒症狀,經隔離採檢過後成陰性;而日前受矚的酒店公關、華航「最毒班機」,因近日無再添確診案例,指揮中心今宣告結案。

日期:2020-04-22

產業時事

獨家調查》 二○二二年《今周刊》全台解封問卷 「防疫做太好」成解封心防 專家揭三關鍵與病毒共存

疫情指揮中心宣布,最快三月中解封邊境,開放商務旅客入境,跟隨全球「與病毒共存」的趨勢。《今周刊》獨家民調顯示,有近六成民眾反對開放,專家提出三大建議以降低民眾疑慮。

日期:2022-02-16

職場生活

新冠病毒變不停,如何維持群體免疫? 後疫情時代,與病毒共存大作戰

根據衛福部2022年十大死因統計,該年「COVID-19」的死亡人數為1萬4,667人,超過肺癌死亡人數(10,053人),且年齡層在65歲以上占了86%!疫情高峰期的挑戰已過,但威脅始終存在。

日期:2023-12-19

產業時事

獨家調查》77%民眾贊成政府強制打疫苗!專家揭3大建議「與病毒共存

2月14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邊境檢疫政策規畫放寬方向」,最快在3月中會縮短檢疫天數,從現行的14天改為10天,以及放寬商務人士入境許可條件,並比照縮短檢疫等鬆綁措施。然而,民眾是否準備好,面對台灣下一階段的開放走向?答案恐怕沒那麼樂觀。

日期:2022-02-16

產業時事

台灣第一人》翁啟惠獲威爾許化學獎50萬美元 如何抗Delta?「這兩重點」是疫情落幕關鍵

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與馬徹團隊研發出廣效疫苗,有望對抗變種新冠病毒。預估新冠肺炎將走向流感化,談人類如何學習與病毒共存,並建議政府如何扶植生技產業,提升國際競爭力。

日期:2021-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