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共有156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5-11
財經時事

經濟學人封面稱台灣「最危險地區」 憂台海煙硝釀災籲美中避戰

本期「經濟學人」以台灣雷達圖為封面,左有中共五星旗、右有美國星條旗,並有軍艦、軍機光點,稱這是「地球上最危險地區」,指台海若爆發戰爭將成災難,美、中須極力避免。

日期:2021-04-30

產業時事

恢復台韓關係的挑戰與機會

由美國所主導的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台灣與韓國已成為相關產業的製造龍頭。拜登政府除了與德國與日本政府合作,也尋求台積電的幫忙以緩解全球晶片的短缺,由美國、台灣、韓國和日本組成的同盟致力於確保供應鏈安全,其中台韓結盟將有效削弱中國的影響力。

日期:2021-04-06

產業時事

您的策略是否好到足以讓公司上移在檢力曲線上的位置?

商業策略的重點在於打敗市場。為達此目的,您必須擁有企業績效的精確地圖。

日期:2021-03-31

公投專區

萊豬進口沒在怕》「你吃的豬每3頭有1頭出自這裡」,台灣種豬大王竟是這位53歲宜蘭大叔

2021.12.09編按:四大公投即將在12月18日投票,其中涉及民眾食安健康、國際經貿整合、國內養豬產業競爭力等諸多層面的「反萊豬」公投案,最受台灣民眾與國際關注。早在公投議題發酵之前,《今周刊》就已注意到,開放萊豬與否,直接影響台美經貿關係與簽署雙邊、多邊自由貿易協定的進度;但在開放含萊劑豬肉進口之前,政府必須先在食安管理政策與產業升級方案上,取得社會信任,以降低民眾疑慮。基於這兩項原則,編輯團隊多次製作深入報導,針對開放萊豬及其配套提出政策建言。公投倒數階段,《今周刊》特地從資料庫當中精選出與這次公投爭點最相關的報導內容,期望協助讀者獲得充分資訊,進而做出審慎判斷。----------------------------------------------------------------------------------------------2021年1月起,台灣開放萊豬進口,消費者擔心買到、吃到進口萊豬,以及台灣豬肉因反映成本而喊漲;業者則怕消費者信心受挫,而選擇不買、不吃豬肉衝擊生意……。一家家傳統市場豬肉攤與滿街小吃店,貼上各種台灣豬標章,也有賣場推出「非萊豬」專區搶市,方便消費者一眼辨識豬肉產地。原本擔心萊豬衝擊台灣豬產業,沒想到居然演變成台豬身價水漲船高。之前使用進口豬的業者,都因為標示而改用國產,讓台灣豬業迎來一波成長好機會。

日期:2021-01-06

產業時事

疫後宅經濟:老謝看房,首重「安心」與「放心」兩大核心

長大後,每個人都離家越來越遠,如果世上真有任意門,最大的恩賜肯定是回到溫暖的家,卸下所有的武裝,擁抱最親密的家人。過去一年來,新冠肺炎衝擊全球,無論大人小孩都改待在家中遠距工作或學習,從而刺激人們加倍重視幸福居所的要素。財經專家謝金河指出,綠的傢俱主打永續環保與數位轉型,在鞏固家庭堡壘的同時,也一舉提升房產價值。

日期:2021-01-05

財經時事

載運疫苗,行動冰箱可保持攝氏負80度 新創小公司靠超低溫冷鏈迎大商機

一場全球化疫情不僅讓生技大廠卯勁研發疫苗,也讓極低溫冷鏈配送成為待解決問題。這家台灣的新創公司研發出耐溫性產品,趕上了這波需求。

日期:2020-12-24

產業時事

台灣第三季經濟成長率打趴亞洲三小龍!為何台灣能打破「經濟成長、防疫破孔」的魔咒?

今年全球飽受新冠疫情影響,世界各國的經濟成長嚴重受挫,反觀台灣因為防疫得宜,國內的經濟未受到太大的影響,根據最新公布的經濟成長率數據顯示,台灣的成長率在「亞洲四小龍」中名列前茅,更是四個國家中唯一正成長的,徹底打破各國政府目前飽受「經濟成長、防疫破孔;防疫得宜、經濟受創」迷思。

日期:2020-12-16

產業時事

明年1月20日之後的美國

美國大選翻攪出了幾大足以動搖國本的問題,台灣從中可以學到許多東西,至少,我們已理解到「三權分立就是民主」,是不充分的。

日期:2020-12-16

投資理財

期貨不可怕,槓桿與賭徒心態結合後的心態才是最大關鍵

二○一七年九月二十八日,一名上海期貨圈的資深人士付曉軍因橡膠期貨爆倉跳樓身亡,他在十天之內虧損人民幣一.四五億元。更早時,在二○一五年七月二十二日,中國期貨界的傳奇人物、《期貨大作手風雲錄》一書作者劉強,站在北京華貿中心酒店的頂樓縱身一躍,結束了他的生命和期貨股票投資生涯。期貨圈令人悲傷的新聞不少,而股票投資圈似乎較少見這樣的新聞,這難道是因為期貨的風險比股票更大嗎?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日期:2020-11-19

財經時事

台豬解封》1700億代價換來的重生之路 官民齊戰23個年頭 終迎口蹄疫除名

從推動性別平權、同婚合法,到COVID-19防疫成為全球表率,台灣近年表現愈趨進步,我們將時間倒回至一九九○年,那時,中研院一群科學家聚首,準備為台開闢天文探索的道路;一九九七年,台灣豬業突遭口蹄疫重擊,前豬農劉錦河回首,還是難忘豬舍迴盪的慘叫聲;二○○○年,菜鳥法官葉啟洲,首度提出了婚姻關係不該被《刑法》介入的觀點;二○○三年,SARS撲台,台灣防疫體系卻還沒準備好……。從九○年代到現在,外配面對諸多不公、社會詐騙事件層出不窮,這都是一些「難過」的坎兒。不過,二十多年過去了,有一群台灣人,努力地面對這些困厄,他們沒有服輸,反而一路向前,用年輕的力量,試圖改變一切,準備在台灣進步的軌跡上,踩下榮光的腳印。

日期:20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