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共有161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5-27
產業時事

建構首都勞動競爭人才

數位化的趨勢早已在人們生活周遭展開,但在二〇二〇年,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不僅造成世界多國經濟創傷顯露,企業倒閉及勞工失業等問題隨之而來,疫情的擴散卻也加速人們對於數位科技的依賴。

日期:2021-03-09

產業時事

疫情催生新格局 臺灣生技醫療產業展現實力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滿一週年,全民齊心努力防疫,臺灣在這波疫情成績亮眼,生技醫療產業亦積極投入防疫與抗疫之作為,開拓一番嶄新格局,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執行長吳忠勳針對這段期間生醫產業的發展變化,提出深刻獨到的觀點。

日期:2021-02-24

職場生活

145個前老闆都被她告了!遇到「假求職真訛詐」的員工,商家該如何自保?

小本經營的早餐店老闆遇到上班沒幾天就鬧勞資糾紛告進法院的新進員工,該怎麼辦?自我充實勞動法知識,蒐集證據,勇敢面對,讓惡意濫用勞工權益的「假勞工」知難而退,才是上策。

日期:2021-02-03

產業時事

「未來城市 耀動臺北」柯市府六週年印證真實改變 展現認真、魄力與執行力 三大施政主軸見具體成果

優秀的市民值得擁有優秀的城市,為了讓臺北成為一座更美好的城市,柯文哲市長就任六年以來,格外重視效率、魄力與執行力,無論是拆除忠孝橋與中正橋引道,或者改建第一果菜市場、魚類批發市場、環南市場與南門市場,甚至推動西區門戶計畫、東區門戶計畫、公辦都更、社會住宅興建與捷運環狀線,都一一印證臺北市政府早已脫胎換骨,能夠解決延宕數十載的市政問題,讓市民看見未來與希望。

日期:2021-02-01

產業時事

因應疫情 啟動通訊診療服務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第一線觀察紀實

2020年全球籠罩在新冠肺炎風暴下,臺灣也自同年二月實行居家檢疫和居家隔離政策,為照顧這些民眾的就醫需求,衛福部放寬將其納入通訊診療對象,可透過各縣市衛生局轉介給指定的醫療機構,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共指定臺北市18家醫院及92家基層診所(52家西醫診所、35家中醫診所及5家牙醫診所),其中又以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服務最多案例,在推動屆滿周年之際,分享經驗供各界參考。

日期:2021-01-28

財經時事

柯P:「政治壓力很大,我想了一個晚上」 台北市跨年照常舉辦! 總人數下修至4萬人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升溫,台灣邊境昨(30日)出現首例英國變種病毒個案,桃園、基隆、台南、台中、高雄等14縣市已陸續宣布跨年晚會取消民眾進場,改由線上直播一起倒數。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天上午表示,疫情監控結果與先前並無差異,沒有不明社區感染,未達停辦標準,因此今晚台北市跨年晚會仍照常舉辦,惟總量管制人數由原本8萬人降為4萬人。面對其他北部縣市陸續停辦,唯北市「逆風」照常舉行跨年晚會,柯受訪時強調,台灣的政治決策應理性、務實,依科學化的數據判斷,「不讓不理智的恐懼打敗」。

日期:2020-12-31

產業時事

疫後遠距產業興起,帶動新興勞動趨勢

2020年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不只改寫了人們對疾病的認知,更讓人力市場結構徹底洗牌。疫情讓全球的人流及物流停滯,帶動「宅經濟」、「零接觸」等遠距產業興起,儼然成為未來新興的勞動趨勢。

日期:2020-12-28

產業時事

北投開發新環境–科技產業明⽇星

北投⼠林科技園區以串聯內湖科技園區及南港軟體⼯業園區等產業軸帶,打造本市⾼科技產業創新⾛廊為願景。為了發展本園區成為⽣物技術、媒體、資訊、通訊等相關產業⻑期發展中⼼,需先取得相關產業⽤地,依本地區都市計畫規定採「區段徵收」⽅式辦理整體開發,採先建後遷⽅式分2期進⾏地上物拆遷及⼯程施作,如今第1期已開發完竣,改善原先文林及洲美地區⼟地閒置及低度利⽤的現況,展現全新的風貌。

日期:2020-12-25

產業時事

廢污水經回收再利用,保育水資源,打造臺北市成為宜居永續之城市

為了讓珍貴的水資源能生生不息,永續使用及保育水資源回收再利用,臺北市政府致力將現代化污水處理廠提升為水資源回收中心,以因應時代潮流,國際趨勢,致力將臺北市發展政策建構在「宜居永續臺北城」的實踐,並透過臺北市自願檢視報告(VLR),聚焦於7項優先推動目標,其中,與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SDG 6相對應的指標之一,即是「廢污水經回收再利用比例」。

日期:2020-12-25

產業時事

《智慧新生態 健康新時代》論壇 臺北後疫情時代 建立與疫情共存的健康新常態

COVID-19疫情持續蔓延,全球確診與死亡人數不斷向上攀升,各國醫療、檢驗與診療體系面臨嚴峻考驗,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於109年11月23日舉辦2020臺北後疫情時代《智慧新生態 健康新時代》論壇,邀請產學研專家從政策面、產業面等角度,探討疫苗、快篩工具與通訊診療議題,呼籲大眾共同面對疫情帶來影響與改變,建立與疫情共存的健康新常態。

日期: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