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共有556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5-17
產業時事

新北幼兒園餵藥案「等於下毒」恐致死!醫憂幼教界「不可說的秘密」,為何有膽用在他們身上

新北板橋區某私立幼兒園爆出幼兒疑似遭餵食安眠藥,引發社會譁然,目前已有數十位家長報案,教育局也在8位幼童中驗出三級毒品「巴比妥」及「苯二氮平類」等微量反應。對此,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指出,幼兒疑似遭餵食的藥,不是一般感冒藥,「是可能致死的高風險藥物」,如同對幼童「下毒」,憂心這是偶發事件還是冰山一角?還是幼兒園教師之間流傳的「不可說的秘密」?行政院長陳建仁週五(6月9日)表示,教育部已5度通知新北市教育局處理,如果早一點處理,就可以少一點傷害,新北市政府處理這件事確實有所延誤。目前衛福部設立專線給家長通報,該幼兒園孩子未來檢測和醫療照顧都免費。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出席活動時表示,幼兒園餵毒案不該發生,發生後也不該拖延25天,教育部在過程中5度提醒新北市府,卻直到檢調擴大偵辦移送此案,新北市府才做撤照處分,鄭文燦認為,要檢討行政程序是否涉及怠惰,而造成這次事件。

日期:2023-06-09

產業時事

AI判讀快又準,未來會取代醫師嗎?前衛生署署長:人工智慧在醫學運用上常見的2迷思

已經有很多證據顯示,AI人工智慧在數位醫療影像上的判斷準確率已經高於一般醫師,AI判讀快又準,未來會取代醫師嗎?

日期:2023-05-30

產業時事

「重磅藥」 專利懸崖 —— 「大藥廠」策略因應

面對重磅藥專利到期而可能造成的營收驟減,藥廠如臨大敵,如何避開與競爭對手正面交鋒?他們自有因應之道。

日期:2023-05-17

產業時事

「讓人斷手斷腳都能選立委,被判幾個月卻不能選村長?」一文解析《選罷法》排黑條款修法爭議

《選罷法》修法進入最後的深水區,在參選資格納入「排黑」條款,杜絕黑金政治,幾乎是全民共識。然而行政院草案一出,卻引來各界質疑,究竟修法內容有哪些問題?如何影響民眾的參選權利?

日期:2023-05-17

保險稅制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7月上路,急診掛號最多破千元!2類人收費不變,薛瑞元:本就不鼓勵衝大醫院

為改善醫療品質與資源分配,並落實分級醫療,原定去年5月上路的「健保部分負擔新制」,如今確定於今年7月上路。衛福部長薛瑞元說明,有關健保部分負擔新制,將會在前往世界衛生大會(WHA)前預告;健保署長石崇良則說,健保部分負擔新制主要針對門診藥費部分負擔與急診部分負擔,第一階段門診藥品、急診方案,這幾天將正式預告。石崇良說明,以急診來說,醫學中心將從550調高到750元、區域醫院將從300調高到400元;中低收及身障者急診收費與藥費,則維持現狀,保障弱勢權益。目前各大醫院掛號費多半為100至150元,依新制價格來看,未來去大醫院急診看病,掛號費加上部分負擔再加上藥費,可能一次將花上千元。

日期:2023-05-16

產業時事

費用增加!藥華藥首季虧損擴大、每股虧2.44元...新藥目標第3季日本上市「虧損有望收斂」

藥華藥 (6446-TW) 受惠美國出貨增,第一季毛利率維持高檔,達 85%,由於認列限制員工權利新股費用,在費用增加下,導致第一季虧損擴大,每股虧 2.44 元,旗下新藥目標第三季在日本上市後,虧損有望收斂。

日期:2023-05-11

產業時事

大樹、杏一股價創歷史新高背後秘密!藥局雙雄親揭展店戰略:為何小型店賺更多?

今年以來,大樹、杏一等藥局類股市值逐步擴大,大樹甚至躍居台灣市值第七大的生技類股。只是,在營收成長的背後,有著哪些關鍵動能?

日期:2023-05-10

職場生活

4/17起大眾運輸免戴口罩!家裡多的口罩、快篩能賣嗎 小心坐牢罰千萬,食藥署:只有「這些」可以

今周刊編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4/17起民眾搭乘大眾運輸,不用再戴口罩,只有進出醫療照護機構以及救護車需要配戴。隨著新冠疫情逐步趨緩,家裡若有多餘的醫用口罩或快篩試劑,是否可以透過社群媒體或購物平台加以販售?購買國外的血氧機、體溫計或隱形眼鏡等醫材至國內銷售是合法的嗎?衛福部食藥署示警,若為「非醫療器材商」販售醫療器材,涉嫌違反醫療器材管理法相關規定,當心有觸法之虞。

日期:2023-04-17

產業時事

藥廠喊話》比較便宜的學名藥一樣有效 制度與迷思夾殺 台灣藥業大老吐心聲

缺藥問題當前,本可用來補上原廠藥缺口的台灣學名藥,卻難以發揮替代作用。為何學名藥不受民眾青睞?台灣製藥廠又面臨哪些不為人知的發展困境與挑戰?

日期:2023-04-06

產業時事

缺藥困境》短缺藥再增百餘種 基層藥局買不到 連替代藥也缺!30年最大藥荒三對策

今年初爆發的缺藥問題,至今仍未終結,近一個月內通報短缺的藥品再增上百種。未來如何「對症下藥」,增加國內藥品供應韌性,聽聽專家和學者怎麼說。

日期:2023-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