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共有146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5-24
投資理財

想投資手上卻只有10萬元能做什麼?工程師靠存股45歲提早退休:年輕錢少時,投資新手容易犯的錯

編按:作者棒喬飛曾用「傻多存股法」投資台灣股市12年,曾存45張台積電、年領百萬股利,成功達到購置房產,2020年45歲時提前退休。

日期:2023-09-28

職場生活

從畢業剛出社會小菜鳥到45萬旅遊Youtuber!她談改變人生的話「他們給你多少薪水讓你放棄夢想?」

在埋怨上帝不公平時,回頭想想,當機會來臨,敢跨出來的人有多少?

日期:2023-09-23

產業時事

頻繁短進短出 他圖的是獲利還是經營權? 兩天砸23億元買力致 傳奇金主蕭漢森解密

AI概念股面臨盤整,但散熱族群力致科技卻成市場炒作標的,近期更出現大戶短期間內砸二十三億元買入十八%持股,這位神祕大戶是誰?他的目的為何?

日期:2023-08-23

職場生活

財富自由等於快樂人生?台大哲學教授解析「金錢與幸福」:為何財富給好人才有價值?

哲學思辨是純粹理性的思考,但是卻可以將它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如果任何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幸福,應該如何生活才能活出幸福呢?

日期:2023-07-13

投資理財

台股上半年翻揚21% 為何我的帳戶金額沒變大?原來「選股沒方向」及「進出太頻繁」是大忌!

2023年上半年度,加權指數自1/3最低14001點開始穩步上漲,至6/30收於16915點,共計上漲2914點,漲幅21%。週一(7/3)繼續挾帶著這股多頭氣勢,指數上漲168點,收於17084點,距離前波高點17346點僅咫尺之遙。其中,AI概念股中的硬體設備,散熱、機殼、電源供應器,是近期的熱門焦點,而上半年表現相對沉悶的網路通訊族群,市場也漸漸投以關注的目光。

日期:2023-07-05

職場生活

95歲博士生日後悔流淚:65歲退休以為自己很老了,每天都在等死,白白浪費30年

寫這本書是我步入60歲之前,回顧前半生時出現的一個構想。我想知道接下來的餘生,我計畫要做什麼。在我年輕時,認為活到60歲就已足夠了,因為當時的平均壽命不是很長,能活到60歲已經算很不錯了。但時至今日,情況早就不同了,比起60歲,多活20~40年已經很常見。但遺憾的是,我們的文化仍然被過去這種活到60~65歲就夠了的觀念深深影響著,導致超過這個年齡層的許多人都抱持著得過且過的心態活著,失去了生活的目標與熱情。最重要的是,大多數的老年人不知道如何維持健康和活力,從而剝奪了他們積極生活的能力。現在我們的壽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長,每個人都想知道如何在晚年活得更好。所過得有意義。這種心靈目標可以讓我們在每個當下都活得鮮活有意思。缺乏靈性的生活,即使活到80歲也會感到無聊和毫無意義。寫這本書時,我主要想的是那些超過40歲的讀者,他們正開始思考如何規畫後半生的生活。但是,這本書也可以幫助到任何人,不論年齡大小,只要是想擁有一個有意義的充實生活,都可以從這本書獲益。畢竟有一件事是不可避免的:除非我們不幸早逝,否則總有一天會步入老年期。規畫美好的老年生活,應該像規畫職涯或繳納退休金一樣正常。每一個人都要面對「老之將至」這個事實,而你現在的生活方式將對你今後的幾十年生命產生巨大的影響。

日期:2023-06-27

職場生活

尊貴而內斂 如藝術般存在的三二行館

位處北投的三二行館,絕對是一處非常神祕、低調且獨樹一格的存在,更常被津津樂道「此生必去」! 2004年落成時,以私人招待所定位,隱世獨立、不接待外客,沒想到這低調又奢華的頂級泡湯會館,立刻在富豪間口耳相傳開來。隔年創辦人邱明宏先生在親朋好友的建議下,決定對外開放營業,才有幸一揭神祕面紗。

日期:2023-06-27

財經時事

選擇成為習慣,反而更難抉擇

金融人士非常喜愛選擇,對其價值總是牢記在心。他們執迷於「 選擇性」(optionality),熱衷創造和保護選擇的機會。

日期:2023-05-23

職場生活

不顧父親反對辭掉公務員!這個80後名牌店小銷售,如何創業走到品牌市值上億連黃曉明也投資?

大學畢業後,作者李楠不顧家人反對,放棄公務員的工作,從名牌店銷售員做起。有一天,她看到在試衣鏡中自己替客人提鞋子的身影瞬間覺醒,毅然決然轉換職場跑道,找尋更適合自己的舞台。連續創業三次後,她遇過上百位投資人,成功地將路人變成貴人,晉身為粉絲千萬的網紅創業家。她是觀海商院的創辦人和院長,也是MCN(Multi-Channel Network,多頻道聯播網)機構芭比辣媽的創辦人。另外,藝人黃曉明也是她的合夥人。

日期:2023-03-03

職場生活

「你得癌症了,笑一個吧!」抗癌者背後經歷的辛苦誰人知?別再用有毒正能量掩飾內心的痛苦!

我第一次接觸到有毒正能量,是在醫院裡。一位與我相當親近的家族成員因久病而失能,多年來辛苦地進出醫院。我在研究所實習時及畢業後,也有段時間是與癌症兒童或成人工作。如今,我以私人執業的形式與久病成人患者一起工作。

日期:2022-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