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搜尋條件:以為
搜尋指定關鍵字:
共有9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3
搜尋日期: 最新 最舊

為什麼我這麼努力工作,還是無法翻轉貧窮?

24歲的林琮崴只有國中學歷,為了翻轉貧困的家境,他撿過資源回收、當過無照送貨員,前前後後做了20多份工作,琮崴原以為能靠自己的努力翻轉人生,但到頭來卻發現只是「窮忙」一場。直到一句里長的問候,以及一張職訓局的宣傳單,才開始改變他的宿命.... - 延伸閱讀:24歲脫貧青年:那張職訓傳單改變了我

55+的他們 一尾活龍的秘訣

看著他們輕鬆地舉起55公斤的槓鈴,你很難想像,這群屏東市的長輩平均年齡已經超過55歲,但可別以為他們本來就是健身咖。 年過六十,罹患肌無力症的端珠姐或許是最好的例子,原先她連一個水桶都舉不起來,每天還需要吃8顆藥控制病情。加入訓練之後卻發現,她的人生從此有了新的開始。

走出毒品煉獄 為愛脫胎換骨變主廚

「我真的很有心要去戒,但就是戒不掉…」他花了16年的歲月徘徊在吸毒與戒毒的痛苦之中。因為對抗不了毒癮所帶來的疼痛,他曾掛在陽台的欄杆上嘗試自殺。原以為這輩子就與毒品為伍的他,靠著家人的支持與陪伴,終於重獲新生,並努力學習,成為了一名廚師…

美籍財經專家入籍台灣 縱橫股市30年直言「一般人都錯在這裡」!

「帶給我啟發的人或事情其實有很多……,索羅斯、巴菲特,甚至佛經裡的故事都是。」端坐沙發一角,長期縱橫股海的「台灣先生」谷月涵(Peter Kurz),試著回想自己數十年來在投資圈累積的閱歷;「但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來自於我在華爾街工作時的老闆,他總是告訴我們:投資的時候,千萬別以為這一檔股票欠你錢!」

工程師是唯一選擇? 七年級的他曝「這選擇」有更好的發展!

黃博士原為台積電工程師,卻在約5年前,決心回南部轉戰另一個行業!   他的理由很簡單:「不想一直坐在辦公室冰冷的電腦前面」,他相信搭上潮流,自己還有更好的發展、價值,「我知道我可以為自己的收入,再創造超過台積的薪水」。   🎯更多故事:https://bit.ly/3p4WyES

誰謀殺了我們的海? 直擊怵目驚心的海廢真相!

台灣海底的垃圾密度是全球平均的1.45倍!但你知道嗎?你以為的海廢,其實只有20%是海漂垃圾,80%則是來自我們陸地上。政府每年砸16億淨灘、淨海,真的有清對地方嗎? 今周刊帶你實地走訪,台灣最嚴重的垃圾真相,在國家級濕地和沿岸養殖區,竟然佈滿塑膠和超標重金屬!一起來看看,到底是誰在謀殺我們的海!

海洋垃圾危機多驚人?光4小時淨灘就清出814公斤!

我們的海洋到底有多髒?淨灘志工表示,「很多人在淨灘,以為垃圾會減少,但每次依舊有撿不完的海廢垃圾。」有來自世界各地飄洋過海的垃圾、大量的漁網海廢,透過校園課堂學習,小朋友們也邀請爸爸媽媽一起參加淨灘活動,即便這些垃圾依舊沒有減少,但我們的淨灘行動不會停止! 從2021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開始,《今周刊》還海行動正式啟動,因為我們始終相信:「淨灘只是個行動開始,教育更是根本!」讓我們一起守護台灣土地,為孩子找回想像中美麗的那片海洋。

棄公職當全職媽曾被說「沒出息」 超狂阿嬤自己賺旅費環遊世界!

80歲的人,該怎麼過人生?林瓊姿曾是熱愛教職的職場媽媽,年輕時在家庭、工作兩難下,卻讓她放棄理想。原本以為就要這樣過一生,生命的磨難卻狠狠的扭轉她的人生觀。 走過生死關頭,她現身說法談如何突破傳統框架,學會愛自己?

漁獲變少,大魚不見! 台灣的海洋怎麼了?

台灣的海鮮愈抓愈小、愈來愈少?漁業署長張致盛坦言1980年帶近沿海漁業可捕撈40萬公噸,近年剩不到一半,只剩18萬公噸,漁獲量雪崩式的下滑,漁民們也很有感,坦言:「魚真的越來越難抓!」 為了讓海洋資源永續,南方澳鯖魚扒網友善船隊自主規劃捕撈的期限,政府也同步推動漁業管理辦法,漁民配合改變,而消費者也可以透過「飲食」,購買具備永續海鮮認證標章的產品,每一個人都可以為海洋盡一份力量。 一起來看海洋保育與漁業經濟該怎麼做,才能讓台灣的海「年年有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