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搜尋條件:生計
搜尋指定關鍵字:
共有5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9
搜尋日期: 最新 最舊

離岸風電搶人才! 具備「這些條件」是關鍵?

2050年台灣到達到淨零碳排的目標,「離岸風電」扮演重要關鍵角色,台亞風能身為台灣唯一本土離岸風電開發商,更鎖定「本土人才」! ​ 董事長呂木琳過去曾是教育學者,重視學子培育,要加入風電產業,須具備語言、溝通能力,還有一個加分條件:「要有興趣」! ​ 呂木琳推動台亞風能開辦培訓生計畫,培訓生能參與風場開發,進一步了解風電產業,吸引年輕學子一起投身台灣能源轉型之路,讓本土風電人才證明台灣也能落實能源自主!

【小漁港變身台灣之光! 他們用「工程奇蹟」守護下一代】

彰化擁有廣闊的潮間帶和豐富的魚獲資源,但你一定沒想到,一項「世界最大」的工程奇蹟也在彰化! 近年來汙染和氣候變遷問題,彰化漁民收成大減而影響生計,彰化漁會主任心痛表示:「能源轉型是必要的,要阻止海洋繼續暖化,我們的後代才能繼續有魚吃。」 發展綠能是能源轉型的重要關鍵,但要克服台灣「土地有限」的問題,《和暄綠能》透過「這設計不僅突破環境限制,更運用工程實力,參與打造出「全世界最大的海上太陽能發電案場,一起來看他們如何用「工程奇蹟」守護下一代!

【曾被汙染的土地 因為「它」變彰化小鎮最美風景!】

你知道嗎?彰化曾是全台土地遭鎘汙染面積最多的縣市,再加上氣候持續暖化,導致植物生長期錯亂、收成降低,農民生計越來越困難,也讓務農超過60年的農民心疼喊話:「有幸生在台灣這麼好的地方,更應該好好愛護我們的土地。」 《森崴能源》秉持和農民們相同的理念,向農民承租鎘汙染的不利耕作地,不僅打造出「小鎮最美」的太陽光電案場、為氣候變遷盡一份心力外,更配合政府土地整治計畫,讓土地休息、恢復生機! 他們做了哪些努力,又是如何辦到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魚塭不只養魚,還能發電? 土地共好讓他們返鄉打拼!】

七股潟湖供應8成以上的居民生計,開鑿魚塭引用海水做養殖、養牡蠣、文蛤,現在魚塭不只養魚,而是有了新樣貌! 電纜龍頭業者大亞集團跨足儲能領域,在台南七股開發漁電共生案場,讓養殖戶參與討論,以不影響養殖戶原有的養殖方式進行設計,就連鄰近案場的紅樹林也一起承租保留,形成自然保護區,讓在地環境更優美。 整理魚塭環境,讓養殖門檻降低,希望鼓勵年輕人回鄉加入養殖行列,落實與土地、居民共好的目標!

【地層下陷農地淹沒30年 種田不行改種「電」?】

「林邊當時只要颱風天就會淹水!」這景象是所有林邊人的共同記憶,有些土地甚至因為地層下陷,淹沒在水中荒廢2、30年,地主也沒有辦法耕作收成,生計大受影響。 10多年前光電進駐,讓這片原本淹沒在水下的土地有了新的機會,寶晶能源整合106筆土地、60多位地主,在林邊成功開發「水面型光電案場」!寶晶能源董事長蔡佳晋表示,「光電也能讓土地休耕,對地力是好事,」太陽能與農村共生共榮,讓台灣落實低碳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