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搜尋條件:
搜尋指定關鍵字:
共有240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1
搜尋日期: 最新 最舊

眼淚失守! 全台第一隻安寧病房輔助治療犬 陪末期病患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

「也許該來的還是會來,但至少段時間,我不是孤單一人,我還能感覺到自己是被關心的。」李大哥已經住進安寧病房好一段時間了,面對即將來臨的死亡,讓他卸下心房、陪伴他的不只是醫療團隊,還有牠-Oba,一隻黑色的拉不拉多,也是全台灣第一隻「安寧病房輔助治療犬」。

【小漁港變身台灣之光! 他們用「工程奇蹟」守護下一代】

彰化擁有廣闊的潮間帶和豐富的魚獲資源,但你一定沒想到,一項「世界最大」的工程奇蹟也在彰化! 近年來汙染和氣候變遷問題,彰化漁民收成大減而影響生計,彰化漁會主任心痛表示:「能源轉型是必要的,要阻止海洋繼續暖化,我們的後代才能繼續有魚吃。」 發展綠能是能源轉型的重要關鍵,但要克服台灣「土地有限」的問題,《和暄綠能》透過「設計不僅突破環境限制,更運用工程實力,參與打造出「全世界最大的海上太陽能發電案場,一起來看他們如何用「工程奇蹟」守護下一代!

【曾被汙染的土地 因為「它」變彰化小鎮最美風景!】

你知道嗎?彰化曾是全台土地遭鎘汙染面積最多的縣市,再加上氣候持續暖化,導致植物生長期錯亂、收成降低,農民生計越來越困難,也讓務農超過60年的農民心疼喊話:「有幸生在台灣麼好的地方,更應該好好愛護我們的土地。」 《森崴能源》秉持和農民們相同的理念,向農民承租鎘汙染的不利耕作地,不僅打造出「小鎮最美」的太陽光電案場、為氣候變遷盡一份心力外,更配合政府土地整治計畫,讓土地休息、恢復生機! 他們做了哪些努力,又是如何辦到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暴雨、高溫讓漁民慘賠千萬? 靠「個」不只養魚還能發電! 】

極端氣候下,暴雨、高溫越來越頻繁,看天吃飯的漁民非常有感, 甚至造成收成損失慘重,一次慘賠近千萬! 其實,現在台南的魚塭不只養魚,還靠太陽能發電增加收入, 一地多用!業者進駐後投入資源、改善魚塭環境, 希望更多年輕人返鄉參與養殖工作, 一起來看台南的漁電共生,怎麼做到土地共好的目標?

【漁民不再看天吃飯? 「靠招」讓魚塭多用、降低養殖成本!】

暴雨、酷暑高溫的頻率增加,讓漁民只能看天吃飯?台南將軍區的養殖戶夏耀麟無奈表示,「暴雨造成龍膽石斑苗死光,一次損失高達600萬。」 戶外魚塭更容易受到極端氣候的影響,誠新綠能在台南將軍區開發室內漁電共生案場,透過AI智能管理,讓白蝦收成更穩定,魚塭上方建置太陽能板發電,降低漁民的養殖成本,讓土地多用達到雙贏!

【地層下陷、砂石盜採成荒地30年! 種田不行改種「電」!】

「林邊只要颱風天就淹水,是林邊人的共同記憶!」地層下陷讓居民好無奈, 長年下來只能看著田地泡在水裡,無法種植作物,加上農村老年化, 許多土地也面臨沒有農夫耕作的困境,只能看著它荒廢。 不只林邊,2、30年前屏東高樹鄉也曾因為不肖業者盜採砂石, 造成大面積的天坑,回填後土地也無法耕作,林邊地層下陷土地、高樹的砂石盜採區, 幾年都因為「光電」,讓原本的土地恢復以往的活力。

【地層下陷農地淹沒30年 種田不行改種「電」?】

「林邊當時只要颱風天就會淹水!」景象是所有林邊人的共同記憶,有些土地甚至因為地層下陷,淹沒在水中荒廢2、30年,地主也沒有辦法耕作收成,生計大受影響。 10多年前光電進駐,讓片原本淹沒在水下的土地有了新的機會,寶晶能源整合106筆土地、60多位地主,在林邊成功開發「水面型光電案場」!寶晶能源董事長蔡佳晋表示,「光電也能讓土地休耕,對地力是好事,」太陽能與農村共生共榮,讓台灣落實低碳經濟!

【年輕人不種田,農地變荒地!因為「它」讓土地重生】

幾年來,觀察到「農村老年化」現象,農民多半都是70幾歲仍在栽種,當他們體力漸漸無法負荷時,農地無人接手耕作而變成荒地。 除了老年化,看天吃飯的農民也感受到極端氣候帶來的影響,農作成本越來越高,成本不堪負荷,讓農民叫苦連天,2019年屏東縣政府推動太陽能光電專區計畫,以不適合耕作的土地建置太陽能,達成100%民生綠電的目標,而農民出租土地給光電業者,額外有一筆收入,也讓他們更加安心!

台股2萬點還能存股嗎?謝富旭月領10萬股息祕訣大公開!

台股飆上2萬點,不少投資人賺飽飽,但也有人開始煩惱,漲成樣到底該賣掉賺一波,還是繼續存下去呢?42歲從100萬開始存股,10年竟能月領10萬股息?存股總編謝富旭不藏私,公開存股標的,要教大家如何在股海當中穩穩跟著賺!

日本作家寫台灣本書 排行榜竟超越村上春樹!愛上台灣40年 他喊:台灣的時代來了!

2011年,日本發生311大地震後一個月,日本政府公開向許多幫助日本的國家道謝,其中卻不包括台灣。 「災區民眾知道台灣給我們很多幫助,卻不太清楚細節,而且很多台灣人捐了錢、幫助別人也不會主動去說,所以我決定要把些事情都告訴日本人。」來自日本愛知縣的「新台灣住民」木下諄一回憶起段過往。 「我們想了解更多台灣的事情。」日本朋友的一句話,讓當時已住在台灣30年的木下諄一決心動筆寫下小說《アリガト˙謝謝》,來記錄場逐漸改變台日關係的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