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搜尋條件:
搜尋指定關鍵字:
共有16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5-19
搜尋日期: 最新 最舊

漁獲變少,大不見! 台灣的海洋怎麼了?

台灣的海鮮愈抓愈小、愈來愈少?漁業署長張致盛坦言1980年帶近沿海漁業可捕撈40萬公噸,近年剩不到一半,只剩18萬公噸,漁獲量雪崩式的下滑,漁民們也很有感,坦言:「真的越來越難抓!」 為了讓海洋資源永續,南方澳鯖扒網友善船隊自主規劃捕撈的期限,政府也同步推動漁業管理辦法,漁民配合改變,而消費者也可以透過「飲食」,購買具備永續海鮮認證標章的產品,每一個人都可以為海洋盡一份力量。 一起來看海洋保育與漁業經濟該怎麼做,才能讓台灣的海「年年有」呢?

不只有淨灘! 還海行動下一步:帶小丑回家

「民國99年我開始帶浮潛,海水能見度有10米,海底生態美的像小花園,但現在剩下的只有寂寞...」資深潛水教練陳羿均,痛心點出台灣海洋現況,尤其是珊瑚礁生態系更面臨消失的空前危機! 「台灣的海洋到底發生什麼事?」又如何讓海洋重拾健康?《還海行動1095》從第4年開始,決定復育小丑,與海漁基金會、諾貝爾生技等專家合作,以人工培訓的方式讓小丑重返大海,一起來看小丑的復育之旅。

塭不只養,還能發電? 土地共好讓他們返鄉打拼!】

七股潟湖供應8成以上的居民生計,開鑿塭引用海水做養殖、養牡蠣、文蛤,現在塭不只養,而是有了新樣貌! 電纜龍頭業者大亞集團跨足儲能領域,在台南七股開發漁電共生案場,讓養殖戶參與討論,以不影響養殖戶原有的養殖方式進行設計,就連鄰近案場的紅樹林也一起承租保留,形成自然保護區,讓在地環境更優美。 整理塭環境,讓養殖門檻降低,希望鼓勵年輕人回鄉加入養殖行列,落實與土地、居民共好的目標!

塭摸蛤仔兼「發電」? 還能幫地球降溫!】

台南北門區是海埔新生地,有8成土地都用來養殖文蛤,因為「純海水」讓文蛤長得又大又肥美,更是北門區主要的養殖作物! 一開始雲豹能源來到北門開發時,永續長暨發言人張建偉每星期親自南下,跟漁民們「話家常、搏感情」,與他們建立信任感,堅持原地原養,更配合漁民需求設計漁電共生案場,讓塭不只養文蛤,還能兼具發電,一舉兩得,張建偉更喊話,「不只為了台灣好,而是要幫地球降溫!」一起來看他們怎麼辦到的?

【漁民不再看天吃飯? 「靠這招」讓塭多用、降低養殖成本!】

暴雨、酷暑高溫的頻率增加,讓漁民只能看天吃飯?台南將軍區的養殖戶夏耀麟無奈表示,「暴雨造成龍膽石斑苗死光,一次損失高達600萬。」 戶外塭更容易受到極端氣候的影響,誠新綠能在台南將軍區開發室內漁電共生案場,透過AI智能管理,讓白蝦收成更穩定,塭上方建置太陽能板發電,降低漁民的養殖成本,讓土地多用達到雙贏!

【暴雨、高溫讓漁民慘賠千萬? 靠「這個」不只養還能發電! 】

極端氣候下,暴雨、高溫越來越頻繁,看天吃飯的漁民非常有感, 甚至造成收成損失慘重,一次慘賠近千萬! 其實,現在台南的塭不只養,還靠太陽能發電增加收入, 一地多用!業者進駐後投入資源、改善塭環境, 希望更多年輕人返鄉參與養殖工作, 一起來看台南的漁電共生,怎麼做到土地共好的目標?

【小漁港變身台灣之光! 他們用「工程奇蹟」守護下一代】

彰化擁有廣闊的潮間帶和豐富的獲資源,但你一定沒想到,一項「世界最大」的工程奇蹟也在彰化! 近年來汙染和氣候變遷問題,彰化漁民收成大減而影響生計,彰化漁會主任心痛表示:「能源轉型是必要的,要阻止海洋繼續暖化,我們的後代才能繼續有吃。」 發展綠能是能源轉型的重要關鍵,但要克服台灣「土地有限」的問題,《和暄綠能》透過「這設計不僅突破環境限制,更運用工程實力,參與打造出「全世界最大的海上太陽能發電案場,一起來看他們如何用「工程奇蹟」守護下一代!

誰說失智長輩只能關在家? 這村子打造「沒有高牆」的長照中心

「常常看到,失智長輩瑟縮在房間角落...」在照護員眼裡失智照顧家庭常見的畫面,但誰說失智長輩只能關在家?位在屏東的快樂日照中心靠著「這方法」翻轉傳統照護模式,讓他們也能隨時可以「回到過去」! 的記憶是七秒,即使失智長輩只剩下七秒記憶,希望他們可以是快樂的。記憶會消失,但是愛不會離開。

海洋末日倒數中! 四面環海的台灣再也無可吃?

根據調查,台灣漁獲量40年來少了6成,就連餐桌上的愈來愈小隻,環團綠色和平在2023年針對台灣6種常見類,發現竟然有超過「7成」還來不及長大就遭到捕撈,科學家更預測到了2048年海洋的野生即將消失。 該如何挽救我們的海洋?海洋學者邵廣昭表示,「海洋保護區」是世界上公認最經濟、有效,且最簡單的保育方式,台灣要如何達到聯合國全球海洋公約30x30的目標?一起來看《今周刊》世界地球日深度報導。

漁獲大減、海上全是垃圾? 22歲臺灣船長為永續做「這些事」

22歲少年船長楊博宇出生捕蟹船家,18歲開始就跟著父親一起上船工作,至今已4年多,擔心漁業人力出現斷層,「捕的人都高齡化,等到有一天老一輩的人退休了,難道臺灣人只能去吃養殖或進口海產嗎?」 近來,更觀察到氣候變遷下,造成漁獲、螃蟹數量銳減,海漂垃圾情況更是嚴重,楊博宇在捕蟹同時,也會順手將垃圾帶回岸上,用實際行動找回那片美麗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