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共有148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5-31
產業時事

中國來台團客人數仍掛零,我方先微釋善意...卓揆宣布:6/1前已規劃赴中旅行團仍可出團

中國持續對台恫嚇,而在野黨也持續呼籲恢復中國、台灣兩國觀光交流,根據陸委會統計,我方赴中團客人數,今年估將達13萬人,反觀中國來台旅遊團客人數,至今仍掛零。交通部原訂旅行社組團赴中僅執行到5/31為止,不過考量旅客與業者權益,行政院長卓榮泰周四(5/30)宣布折衷放寬「禁團令」,決定在6/1前就規劃的旅行團,可以繼續執行。

日期:2024-05-30

職場生活

想讀醫學院、當主治醫師年收入800萬?前輩們曬殘酷薪資單,他年終才3萬6...實際月薪大公開

有媒體報導,台灣醫師月薪常態性突破百萬、主治醫師年薪更可達8百萬,引發醫界不滿。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發表聲明,認為此說法與醫療實務有差距;依據勞動部調查資料顯示,醫師月薪約為15萬6178元、年薪約230.2萬元,直言「私人企業主管薪水可能都比醫師高」。台灣基進台北黨部主委、醫師吳欣岱公開台大醫院擔任主治醫師友人過去的薪資單,感嘆實際數字讓人淚流;北市聯醫陽明院區胸腔科醫蘇一峰也說去年年終獎金才3萬6380元,自嘲:「笑著笑著就哭了」。

日期:2024-05-17

產業時事

漁業重鎮嚴格管理 卻管不了外地勢力占便宜 護鯖魚 僅南方澳自律還不夠

南方澳扒網漁業受全國最嚴格的漁業管理規範,今年漁業署再祭出總量管制,然因缺乏配套,讓挺永續的船長們也疑慮重重,究竟漁業永續和漁民生計該怎麼平衡?

日期:2024-04-10

產業時事

牠們愈來愈少 如果將來還想吃台灣捕的魚⋯ 餐桌上的海洋永續行動

台灣海鮮愈抓愈小、愈來愈少……,海洋保育與漁業經濟的平衡,是道複雜難題,政府推動漁業管理,漁民配合改變,作為消費者的民眾,也不能置身事外,從生活出發、改變消費習慣,每個人都能為海洋永續盡一份力。

日期:2024-04-10

產業時事

議合能力的人設

低碳淨零是企業與社會必經的轉型之痛,議合是一種藝術,只能耐心謙卑,不能傲慢,要催化變革的氛圍與意願,將信任轉化為創新的力量,這樣的人設或可做為相關人才檢視條件。

日期:2024-04-10

產業時事

影/南亞塑膠林口廠燃燒12小時,估財損1430萬元!環保局:最重可罰500萬!下風處「6區」注意空品警報

南亞塑膠(1303)林口廠區CPP工廠成品倉庫週日(4/7)凌晨2時發生火警,持續燃燒12個小時,至下午2時25分才通報熄滅,但仍有大量濃煙直衝雲霄。廠內存放用來製作零食塑膠袋的內膜,約300噸塑膠成品及原料,消防局表示廠房實在太大,廠內溫度太高無法進入,只能由外持續射水降溫,到今晚都不一定能完全排煙。新北市環保局提醒,影響範圍主要為林口區,另泰山、五股、三重、新莊以及桃園龜山也可能受到影響,民眾要多加留意。南亞則表示,目前確認無人員傷亡,初步統計損失金額約1430萬元。環保局也說,現場因火災致有空污異味情形,違反空氣污染防制法第32條第3款規定,在各級防制區或總量管制區內,因管理不當產生自燃,致產生異味污染物,因此依法告發,最重可處500萬元以下罰鍰。

日期:2024-04-07

產業時事

專家觀點 碳交易之父籲政府從用途反推費率 碳費怎麼定 先釐清錢要怎麼花

(今周刊1424)「政府應該要把評估結果先告訴我們,到底影響多大?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的喊價,這實在不是一個現代化國家應該要有的作法⋯⋯。」接受《今周刊》視訊專訪時,李堅明輕嘆了一口氣。

日期:2024-04-02

產業時事

他們曾是永續後段班,如今讓全球最嚴格碳揭露主考官按讚  產業龍頭零碳戰

(今周刊1424)一家是台灣指標的碳排大戶,一家是多年來被批評環境資訊不透明的電子代工大廠,曾是台灣永續後段班的他們,如今卻獲得全球最嚴格的碳揭露組織肯定,他們做對了什麼?

日期:2024-04-02

產業時事

捨東施效顰,重標竿分析

台灣不出產原油,加油站賣的油比超商的水便宜;身為全球電動車關鍵零組件的主要供應國, 車種低碳轉型里程碑卻沒個譜⋯⋯若不用標竿分析,加碼有利點,規避有害點,低碳淨零永續是「門都沒有」。

日期:2024-03-13

產業時事

海洋博士林愛龍 把漁民變永續海鮮戰友 被嗆「滅漁」仍無懼 推台灣魚種保育

(今周刊1416-1417)「這個,就是我們輔導友善船隊賣出的產品!」臺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簡稱海漁基金會)執行長林愛龍,拿起一盒鬼頭刀魚鬆,裡面採用台東新港友善船隊的漁獲,上頭印著「永續海鮮標章銀級」,是基金會和漁業署依國際標準共同制定的認證,確保從海洋到餐桌,有一條生生不息的海鮮供應鏈。

日期:2024-02-05